APP下载

大力开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2010-09-07太原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兵生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9期
关键词:太原市建筑节能供热

◎ 太原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兵生

作为资源大省的省会城市,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煤炭资源大省、文化旅游强省、绿色转型重省”和“三个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厅有关节能减排总体部署,在以推动绿色建筑带动绿色转型的实践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着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于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突出抓好四个层面的求真务实进而实现三个跨越,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实施“双百”、“双控”,建筑节能取得新成就。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打造“双百”工程。目前,新建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节能50%标准的执行率分别达到100%和100%;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国家、省下达210万平方米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建筑成片化改造81.22万平方米,并且建立既改项目能耗监测平台,全部实行分户控制、按栋计量。

二是加大培育推广力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取得新突破。我市大力调整建筑用能结构,制定《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发展应用规划》,实施了一批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近年,我市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面积超过新建建筑面积的8%,达369.6万平方米,去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新增186万平方米,形成污水源、土壤源、浅层和深层地热“四轮驱动”的格局。

三是推广清洁能源,探索节能降耗新途径。我市大力实施 “油改气”工程,对改用清洁燃料煤层气的车辆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目前公交车已改装1000余台辆,可节油约3000万升、节省费用5400万元。加大煤层气加气站配套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煤层气供气网络。大力开展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工作,已有34万户居民和企业用户完成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

四是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供冷,实现节能减排新目标。我市在充分利用电厂热源的基础上,新建了三个大型热源厂,集中供热面积达3950万平方米。取代燃煤锅炉1160座,节地1200余亩,年均节煤144.7万吨,减排6.47万吨粉尘、4.13万吨二氧化硫。同时,利用集中供热管网夏季闲置的资源进行集中供冷,具备24.5万平米的供冷能力。

五是开源节流并举,创建节水型城市取得新效果。我市实施关井压采工程,涵养地下水源,恢复生态平衡。目前,已关闭自备井269眼,压缩地下水开采量25万立方米/日,地下水位上升5~17厘米。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我市10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65.43%,完成新、改、扩建工程后,污水处理率将达100%。实施中水回用工程,中水回用率达到43.41%。近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从52.75立方米/万元降低到34.9立方米/万元,降低了34.2%。

六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有新提升。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的垃圾填埋场和大型压缩转运站,及社会投资3.6亿元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目前,政府投资约2亿元的侯村垃圾填埋场投入运行后,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将达100%。

七是贯彻生态优先原则,打造园林宜居城市新面貌。我市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绿化覆盖面积达761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610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630公顷,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汾河治理美化工程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9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6天。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日均值分别比去年平均下降了15.65%,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11.36%。

二、努力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跨越发展

我市在实施绿色转型过程中,注重从战略高度、深层次上解决发展模式和道路问题,既解决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更注重解决认识论层面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以建筑节能推动绿色建筑,以绿色建筑带动绿色转型,突出抓好四个层面的求真务实,进而实现三个跨越。

(一)突出在四个层面上的求真务实

一是在健全法律法规上求真务实。为全面加强政府“绿色治理能力”,加快立法步伐,构建长效机制,我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颁布实施《太原市促进绿色转型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太原市促进绿色转型条例实施办法》,把政府意志转化为全社会共识,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

太原市貌

二是在完善标准规范上求真务实。我市把制定和实施绿色标准作为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制定出台了第一部绿色建筑标准《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及相关的配套技术规程。发布实施了覆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框架体系》,及《太原市绿色学校标准》、《太原市绿色园区标准》等一批综合性、专业性标准。

三是在理顺政策措施上求真务实。我市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注重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经济政策,做到抓工作有机构、有手段。在全国率先组建全额财政拨款建筑节能管理中心和建筑节能监察大队。建立建筑节能政策激励机制,在全国率先对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既改热改及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安排2009年度可再生能源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补助资金10000万元,并且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项目纳入市重点工程,实施监管。

四是在加快技术创新上求真务实。我市注重发挥科技先导和支撑作用,围绕应用可再生能源和“四节一环保”,推出一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大唐四季花园”建筑与太阳能一体规模化应用、“汇都MOHO”浅层地热应用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警乐苑”热计量改革、“国瑞大厦”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等工程,在创新示范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实施科技攻关,墙体保温新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批技术(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一批施工技术规程列入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二)深入推动进而实现三个跨越

一是从建筑节能向绿色建筑的跨越。我市在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基础上,逐步引导更高层次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特点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各领域开展“绿色十佳”评选活动,进行评价、标识,2006年以来,“国瑞大厦”、“汇都大厦”等一批项目被市政府授予“绿色十佳建筑”称号,推动全市绿色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从单体建筑节能向小区和区域节能的跨越。我市“蓝水假日”等单体示范建筑扩展到 “大唐四季花园”等占地200亩以上的大型公建和住宅小区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我市实施“南移西进”战略的重点建设工程 “长风文化商务区”,占地2.54平方公里,由文化博览区、行政中心区、商务办公区、会展区和周边住宅区及汾河湿地公园组成,将成为单体建筑节能向小区和区域节能跨越的又一亮点。

三是从设计施工向运行管理和计量收费的跨越。我市实施闭合管理,抓设计、施工、专项验收、节能信息公示,以标准规范、技术(产品)为支撑,向周边县(市)拓展延伸,形成“四抓两支撑一延伸”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稳步推动供热计量工作,截止2009年底,我市建筑具有分室控制、分户计量功能的面积约505.53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83.53万平方米,公共建筑22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实行计量收费的面积105.1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55.03万平方米,新建建筑50.09万平方米,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尚未实行计量收费的建筑面积378.41万平方米(既有建筑26.44万平方米,新建建筑351.97万平方米)。

三、进一步发挥绿色建筑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我市在创新发展模式,以推动绿色建筑带动绿色转型实践中,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一个总目标建设四个体系”,总目标:建筑节能工作全国领先,供热计量改革力争在全国省会城市实现第一。既有建筑改造今年全面完成210万平方米的任务,供热计量改革计量收费实现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任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2013年达到2000万平方米。突出三加三进四强化建立四个体系,大力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一)加大创建绿色建筑深度,加强新建建筑创 “双百工程”深度,加快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的进度。

(二)进一步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供热计量改革,建立能耗监测平台。在供热计量改革方面,牵住供热计量改革牛鼻子,2010年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努力实现1230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已安装计量装置实行计量收费的建筑面积105.12万平方米,2009年已安装计量装置2010年实行计量收费的建筑面积378.41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计量收费面积724万平方米(既有节能建筑安装计量装置约394万平方米;既有非节能建筑热改和围护结构改造约13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约200万平方米。)

(三)着力加强四个方面研究,建立四个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建立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的绿色转型政策法规体系。在供热计量改革方面,首先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切实落实经省人大批准,2009年5月1日起实行的《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特别是有关供热计量的强制性要求;其次,加强政策措施保障。根据《太原市城镇供热计量改革实施方案》(并政发[2010]2号)的要求,抓好2010年3月18日全市城建工作会议市长向有关城区委局发放责任状的落实,年终考核问责;抓好2009年3月2日及2010年3月9日市委市政府党政联席会议把建筑节能与既改、热改纳入政府重点工程的落实,严格按照《太原市城建重点项目考核管理实施意见》(并政办发2010年15号)考核奖惩;再次,加强财政资金保障。根据《太原市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财[2008]269号、并建管字[2008]345号),把《市委市政府党政联席会议资金安排的会议纪要》(【2009】2号)落实的5000万,及2010年落实的1亿元热改、既改资金用足用好,并且抓紧制定《太原市城镇供热分室控制、分户计量改造投融资及管理办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鼓励合同能源管理。

二是加强体制机制研究,建立以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市场的经济法则为基础的社会需求体系。在供热计量改革方面,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建立领导组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关于成立太原市供热计量改革协调领导组的通知》(并政办机[2009]27号),将供热计量改革成效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供热计量改革实行“双控”机制,太原市建筑节能管理中心和太原市供热管理中心,加强对供热责任主体的强力监管,同时建设、财政、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形成合力,保证目标任务落实。

三是加强标准化管理研究,建立绿色管理标准为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目标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评价考核标准的全面、规范、创新的绿色转型标准体系。在供热计量改革方面,加强绿色供热标准保障。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0]1号)的要求,抓紧制定以供热计量为“强条”的《绿色供热标准》技术规程,抓好《太原市供热计量管理收费暂行办法》(并政发[2009]44号)的落实,积极推进计量收费。加强行政监管保障。供热计量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三结合,新建建筑与供热计量设施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保障供热节能减排的通知》(并建管字【2009】2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施工验收监督管理的通知》(并建监字【2010】1号),实行供热计量专项验收,达不到要求及没有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同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的,不予拨付奖励补助资金。

四是加强绿色技术(产品)研究,加强供热计量装置技术保障。新改扩建建筑必须使用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测,纳入《建筑节能供热计量装置推广目录》(并建节字【2010】6号)并公告的供热计量、温控调节装置。建立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太原市五一广场

猜你喜欢

太原市建筑节能供热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浅谈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