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呼救
2010-09-06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期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灾难,许多人可能从未听说过海地,尽管这个加勒比小国距离美国仅仅几百英里。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爆发的一场地震,将这个国家半数夷为平地,遇难人数或超20万。以这样惨烈的方式,我们看到了海地。
在这块贫瘠的国土上,近900万人口中,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只有20%的人能饮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海地人渴望走出贫困,摆脱苦难,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军事政变和随之而来的政局动荡、社会骚乱,是一轮又一轮的飓风侵袭,以及这一次:200年以来的最强震。
自然的伟力瞬间摧毁了海地人的家园,将无数鲜活的生命碾压进废墟。黄金救援时间已经过去,更多的救援将面对那些流离失所的生者展开,然而现实却全然不容乐观:物资紧缺,医疗匮乏,治安形势严峻,甚至,随着高温下遗体开始腐烂,又缺乏清洁水源,海地人刚刚承受了撕心裂肺的家园破碎之痛,很可能又将面临疾病和疫情的袭击。由于政局动荡、国力贫弱,他们的重建之路无疑会异常艰难。
我们关注海地,也因为有8名同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们被派往西半球的这个遥远国度,身处险境执行维和任务。随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越来越积极地扮演国际角色,履行国际道义,他们个人和家庭命运被交织进国家使命中。
除了8名维和人员,截至1月19日,还没有其他中国公民的伤亡报告。
饱受灾难摧残的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家,但他们是人类共同体的成员。我们与他们肤色不同,但在自然伟力面前我们都是脆弱的人类,正像我们在2008年也曾遭遇“震痛”。
生命一样脆弱,又一样坚强,一样值得敬畏。以生命的名义,向所有在海地震灾中遇难的人们致哀,也以生命的名义,祈愿这个苦难的国度在饱经摧残之后能重燃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