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思考与探索

2010-09-06林伟英张玉刚

文教资料 2010年24期
关键词:本土化

方 慧 林伟英 张玉刚

摘 要: 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轨迹,探讨了高校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广东工业大学创业教育体系本土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 本土化 广东工业大学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通过开发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包括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和拓展的技能及探索、冒险和创造的精神[1]。我国研究创业教育的时间短,多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结合本土研究较少,尚未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大学生群体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声势大、影响小,口号多、实干少,形式多、内容少,投入多、收效少的尴尬现状。找到符合我国大学生群体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以所在的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探讨结合地方经济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一、高校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意义

在创业教育本土化的进程中,江西师范大学和温州大学的案例具有典型性。2003年成立的江西師大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和江西省的实际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本土化探索和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温州大学的创业工作室已吸引近万名学生参加创业教育,鼓励了千余名毕业生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温州寻找创业商机,形成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本土化有利用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特点,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更好的实践和合作平台,同时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1.缓解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

鼓励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据有关资料,仅在美国现有私营小企业就有2200万个,雇佣了全美53%的劳动力。在英国,2700万工作人口中有340万受雇于小企业,工业、商业雇员有一半以上在小企业工作。意大利90%的工业企业属于小型企业,吸收了总就业人口的84%。丹麦92%的制造厂是小企业,雇佣了43%的劳动力。教育部公布的数字表明,全国高校毕业生近几年将有65万—75万人找不到工作[2]。因此,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我创业,不仅能缓解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有助于创造就业岗位,有效地缓解劳动力供需不均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创业教育本土化使得创业的大学生具有更好的支撑资源和广阔的平台,创业成功几率更高。创业人数增加,从而能解决一部分人就业,同时也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业教育还帮助学生树立了积极的就业观,更多的毕业生不再死盯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面向基层和民营企业就业或者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剧增。如温州大学从2002年开设创业工作室以来,有万余名大学生参加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累计创业收入达300余万元,共有200余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3]。

2.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地方经济产业结构。

创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寒暑表。有关研究证明: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促进关系,创业活跃的地区也是经济增长快的地区。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如温州大学的“温州特色创业教育体系”为温州培养了许多自主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同时通过“企业接班人培养班”有效推动了温州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发展创新主要依靠具有综合知识的创业人才。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知识生产、创新、传播、整合与转化的基地,而大学生是掌握技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业教育本土化,培养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创业人才,必须研究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关系,寻找高校与地方经济融合的切入点,调整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合理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实现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协调、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如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创业中心为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4050门创业项目评审,为“未来创业之星”等活动提供了专家支持,策划承担了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南昌市GEM创业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充分显示了创业教育的社会活力和对本土的渗透力。

二、构建本土化的广工创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广东工业大学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始终坚持为广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努力为广东经济崛起作贡献。该校目前的创业教育主要以“挑战杯”为龙头,借助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依托创业俱乐部和社团,通过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选修课和定期举办各种创业方面的讲座来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借助创业见习基地,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毕业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使毕业生成为自主就业的创业者和未来岗位的创新者。目前,我校许多在校大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据统计,在校学生中有近20余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项目涉及服务类、IT类、服装、饮食等。

2009年1月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有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广东工业大学作为广东省招生人数最多的省属工科院校,90%的生源来自广东地区,9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作为工科大校,广工对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创业教育本土化则结合广东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通过系统、科学、有效地实施创业教育,使学生通过全面了解创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进行相关创业实践体验,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实施规划纲要的契机下,广工创业教育本土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扬广东人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广东人的创业精神突出表现为艰苦创业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人曾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艰苦奋斗精神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的新道路,奠定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地位。艰苦创业主要表现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把艰苦奋斗作为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另外,它是一种进取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意味着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不断开拓。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除了不能干的就全是能干的。这种敢为天下先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是粤商最为典型的创业品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首批四个经济特区就有三个在广东。广东商人敢冒风险,积极引进,踏实肯干,在中国掀起了粤商热潮,在海外叫响了粤商名号。发扬广东人的创业精神,培育广工学子的创业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开设创业课程。除继续开设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选修课外,还应开设《创业导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设立创业教育学分,并逐步实施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先进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创业知识需求。

(2)设立创业导师。创业导师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创业成功人士共同组成,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和引导。通过艰苦创业起家的民营企业家是大学生的偶像,他们的创业经验更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活教材”。

(3)定期开展企业家论坛。可以邀请诸如美的、碧桂园、香江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创始人担任主讲人,将自己的创业经验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创业。

2.借鉴粤商创业经历,引导大学生创业实践。

20世纪80年代内地曾流传有关广东人的“红绿灯理论”:遇到绿灯赶快走,遇到红灯绕着走,没有灯摸着走。它隐喻的是一种政治策略,讲的是广东人善于利用和充分利用好中央给的政策来发展经济。广东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可走与不可走的临界状态,抢着走,而非不去走。这“红绿灯理论”体现的正是广东人灵活善变的性格特质。广东人办企业,从不将自己的生产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市场变我也变,市场不变我做好准备变,始终把握市场的脉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产品结构。粤商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经济发展的需求,了解本土的特色和经济脉搏。高校创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相对于其他高校建立在高科技、技术发明与创造基础上的学生创业教育,广东工业大学生创业实践应侧重于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广东经济发展的需求,倡导学以致用,使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专业创业优势和广东作为制造大省的优势。

(1)建立创业园、创业工作室的院校联动创业管理模式。学校提供场地筹建创业园,创业园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素质培养、团队凝炼、项目孵化、资源整合的机构,入园学生将完成相关创业理论与实务的训练,形成创业项目、组合团队,在园区协助下推荐或寻找资金,在毕业时进入创业,组织参加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各学院根据学院特色开设相关创业工作室协助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学院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

(2)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氛围。借助各类学生团体,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与省内知名民营企业合作来举办学生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比赛,将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的工程训练、有关的竞赛活动整合起来,更加突出竞赛活动的创造性、创新性、实用性。通过竞赛让参赛选手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整合广东创业优势,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

广东民营经济历经30多年发展,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已经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数接近400万个,民营单位从业人员达2015多万人,可以说民营经济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涌现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如美的、格兰仕、富力地产、恒大集团、喜之郎等。此外,广东中小民营企业众多,许多中小企业创业者的成功为广东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使更多的优秀社会人士选择自主创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创业浪潮。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曾多次听取有关部门关于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等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最近几年广东大学生就业率一直居全国前列。广东财政从2009年开始每年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分出一半约5000万元成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无偿资助大学生创业,每个创业项目最高可以获得20万元资助,预计5万名大学生从中受益。凭借良好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趋势和有利的政府政策,广工创业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整合创业优势,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

(1)完善和加强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广东中小民营企业聚集,学校、学院可根据专业特色和特点建立合适的创业见习基地。大学生的缺陷在于社会经验太少,容易眼高手低。通过创业见习基地,构建企校对接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创业和见习的共享,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见习基地采用企业提供见习岗位,大学生在初创企业里工作一段时间,了解创业,然后再创业,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2)构建学校创业基地。在学校扶持下,成立学生自主运行的公司,把创业项目当成创业实践训练课,比如爱心报刊亭、书店等校园文化产业推广项目等。这种依附状态的创业实践模式,降低了学生创业的风险,同时学生通过做学校的业务代理或在校外做独立业务,依靠学校与企业间的诚信关系,运用自己的市场调查、推销和项目策划能力,为自己的创业实践积累经验并历练创业技能。

总之,广东工业大学应结合广东优势和特色,形成别具一格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发扬广东人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借鉴粤商创业经历,引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整合广东创业优势,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让广工学子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及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广东寻找创业商机,形成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創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10).

[2]关小燕.创业教育在中国省区的本土化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5,(9).

[3]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土化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9,(4).

[4]许爱华.浅议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人才培育,2009,(3).

[5]欧人.粤商人格特征论[J].职业经理人,2008,(5).

[6]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0).

[7]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8]徐萍平,杨海锋,邬家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与实践[J].科研管理,2005,(Z1).

猜你喜欢

本土化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美国立法授权理论及其演变的本土化思考
海外大学慕课的现状与本土化策略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