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鞋靴造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2010-09-05李贞
李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浙江 温州325035)
高职“鞋靴造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李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浙江 温州325035)
为提高高职“鞋靴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技能竞赛、工作室设计和企业开发等多形式项目化教学,将不同层次的项目操作引入传统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内容结合行业需求得到有力拓展。实践证明,多形式项目化教学对激发学生主体创作意识、提高综合开发能力、解决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职院校;鞋靴造型设计;项目化教学
制鞋行业是温州的特色产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由于制鞋行业长期缺乏设计人才,致使80%以上的设计师岗位都由样板师来担任,很少从事原创性开发。高职鞋样专业以样板师为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将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鞋靴造型设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鞋样设计师,针对当前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形式项目化教学改革,分阶段拓展传统课程内容,最终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的有效结合。
一、“鞋靴造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内容
1.以多形式项目开发取代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
高职鞋样专业中,传统的“鞋靴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形式以培养训练造型技能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男、女鞋两大类。课程虽然按实用功能再细分成单鞋、凉鞋、休闲鞋、棉靴等不同内容,但实践形式基本以手稿训练为主[1]。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单薄、教学过程过于封闭、考核形式过于主观的缺点。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形式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在传统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技能竞赛、工作室设计和企业开发等多层次不同要求的项目化操作形式,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将相对枯燥的传统课程开发成为丰富多变的项目化操作形式。每一个项目操作形式通过不同学生的努力将得出不同的结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在系列化的项目操作形式中学习到系统的专业技能。
2.以项目整体开发流程代替单环节的传统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但传统的“鞋靴造型设计”课程偏向以手稿训练为主,而这只是企业设计师工作职能中的一个小环节。项目化教学以设计师在企业中对项目的整体开发流程代替单环节的传统技能训练,在项目操作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实施项目前的准备工作及项目完成后的检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严格按照行业惯例来操作项目内容,包括考察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调整设计方向、消费调研等工作,这些都是在传统教学内容中无法实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与不同实体的合作,实施不同难度的项目操作,有计划地推动教学内容的拓展,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操作技能形成正确的对应[2]。项目化教学将课程内容与企业设计师工作职能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学生通过真实可靠的项目操作过程,实践设计师岗位职能。
3.项目的多样化必然要求改变传统考核形式
项目化教学课程摈弃了传统课程统一的书面考核形式,根据不同项目操作内容制定阶段考核方案。(1)技能竞赛项目以参赛次数和获得的奖项次数为阶段考核标准。(2)工作室设计项目以系列手稿训练的完成数量和被录用的稿件为阶段考核标准。(3)企业开发项目以成品鞋的开发数量和被试产的款式数量为阶段考核标准。实施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操作能力和经济能力的限制,无法像企业设计师一样将每次的设计作品都制作成成品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鞋靴造型设计”课程根据项目化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带真实面料效果图来实现成品鞋的教学成果,得到了企业和专家的肯定,如图1、图2所示。多形式的项目化教学必然带来多样化的教学成果,多样化的教学成果必然导致考核标准的多样化。在项目考核过程中,主持项目的行业专家和企业研发人员参与评判,将使考核形式更加市场化,评分标准更加客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鞋靴造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1.以赛代训,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和艺术素养
图1男鞋传统手稿效果图
图2男鞋真实面料效果图
以赛代训,是将技能竞赛项目的赛程以教学内容的形式导入到课程教学中,代替简单的手稿训练模式,使学生从“练习—练习—练习”的课程形式演变为目标更明确的“比赛—练习—比赛”的竞争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比赛要求,完成造型训练,挖掘作品艺术素养,创作完整的作品。国内鞋类技能竞赛的评委多为制鞋行业的专家,他们对作品的评判标准带有鲜明的市场元素,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能感受到不同角度的点评,使学生能够站在行业的标准上重新审视作品的价值,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态度[3]。教师参考学生的参赛次数和获奖次数为考核标准,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积极努力地配合教学,形成良好的设计风格。
2.导入工作室设计项目操作,逐步拓展教学内容
鞋样工作室是行业中专门从事款式开发的机构,工作室人员的任务是为制鞋企业提供各类设计图纸和成品,实现企业设计师的部分开发职能。将具体的工作室设计任务导入课程转化为阶段性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中要求学生采用企业提供的市场信息和现成的鞋材,按照工作室操作模式进行手稿训练或制作成品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手稿训练的内容,而且还能体验到“选料—配色—样板—工艺”等多个实践操作环节。工作室设计项目操作考虑学生的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分组成队、分工合作,使用同楦同底进行系列开发。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工作室资源进行款式设计,学生在工作室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将设计作品制作成实物鞋。在项目实践中,学生逐步改变只会画手稿就能当设计师的陈旧观点,重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变化,针对实际问题能够获取最佳的解决方法,使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接近企业设计师的水平。
3.依托企业开发项目化教学,全面实践完整流程的项目操作
项目化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备企业开发岗位职能要求的合格设计师。最有效的培养途径就是依托合作的制鞋企业,实现教学任务与企业款式开发任务同步化操作,包括操作项目的内容、完成的时间、形式、数量和质量等,还原企业开发室最真实的工作过程。项目操作过程能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各种产品设计信息元素的变化过程,精确计算设计师控制开发过程中的变量[4]。项目化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一个项目执行中都需要独立完成分析定单、确定消费趋势、寻找流行面料、搭配面料颜色、工艺制作和成品检验,以及承担部分设计风险等所有的操作内容。项目化教学注重项目完成的时效性,根据企业设计师的开发速度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的难度,在实践中接受企业经验丰富的一线设计师的现场教学指导,提高学生操作的密度和精度。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操作,学生在项目中持续操作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与企业设计师在速度、质量上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全面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通过企业平台,投产并进行市场销售,享受企业奖励制度,从而充实了企业设计力量。经过企业开发项目操作过程展示,学生逐渐熟悉和适应企业的开发方式和操作习惯,能够凭借有限的信息,展开市场调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执行设计师的主要工作职能。
三、“鞋靴造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效
1.建立了可操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多形式的项目化教学根据企业设计师的工作岗位职能和传统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多形式的项目化教学操作,根据项目操作难易程度,科学制定教学步骤。各种项目形式都由完整的项目要求、项目过程、项目成果等内容构成,经过教学设计巧妙地穿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学生对项目过程的反复操作实现具体的岗位职能。不同项目形式的开展,也在课程与行业之间搭建多个平台,使学生在课程中实现与项目对象的沟通,打破传统教学比较封闭的缺点,减少了教师工作量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形式的项目化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层次项目操作强度和密度的自然过渡,有序地培养学生对企业开发项目流程的全面掌控能力。
2.完善了与岗位职能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项目化教学将传统教学中手稿训练为主的教学内容拓展为以设计开发流程为主的工作职能操作,克服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在项目化教学的最高阶段——企业开发项目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分析—考察—选料—楦底—设计—配色—样板—工艺—检验”等一系列的流程操作,才能得到项目成果成功与否的答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深度远远地超出传统教学内容,符合企业设计师实际工作性质。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项目过程操作来实验设计作品的实物效果,精确鞋靴作品从平面到立面的数据变量,通过项目平台与企业开展交流,提高对设计流程的综合开发能力[5]。
3.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工作室人员和企业设计师的多重指导,稳健地提升了专业实践水平。在课程项目学习中,学生参加了亚太地区手稿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青年鞋靴设计大奖赛、浙江省鞋靴设计大奖赛、“牧童杯”童鞋创新设计大奖赛等各种赛事,并获得了金、银、铜等数十项高级别的奖项,获奖人数达到了近20%;在课程项目操作中,学生积累了宝贵的业务操作经验,2006—2008年间,参加国家劳动部门的高级工考核,100%获取了鞋样设计师的资格证书,就业率达到了96%,学生的设计开发技能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鞋靴造型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后,企业反馈意见显示,专业学生制作的设计作品和成品鞋的各项指标都接近于市场流通商品,粉碎了学生作品向来不具备可生产性的行业魔咒。
4.为学生就业分流创造条件
通过项目操作,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实践操作技巧、磨练操作技能,摆脱了“只会画手稿,不懂开发”和“只懂做鞋,不懂画手稿”的尴尬局面,将预测平面效果图转变成实物的变量因素,具备了合格设计师的基本素养。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设计水平和样板制作熟练程度都要低于企业的在岗人员,没有就业优势;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后,学生通过项目操作强化了开发能力,部分学生在设计方面明显超过了在岗样板师的业务水平,显示了高职的专业优势,受到企业的青睐,提前实现了设计师岗位的就业分流。
“鞋靴造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制鞋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针对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性,通过多层次的项目化开发,减缓了项目操作的难度,将单一的造型技能训练环节分阶段拓展为从造型到产品检验的整体流程的完整操作,有效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企业设计师工作内容的完整对接。实践证明,多层次项目化教学通过缜密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操作手段,克服了学生与设计师在技术操作的速度、强度和密度及完整性上的巨大差异,也改变了企业对专业学生的不信任态度;通过与大赛组委会、工作室、制鞋企业等不同实体模式的合作,增进与行业专业人员的交流,共享企业技术和市场资源,带动“学生—教师—企业”的共同进步,为行业培养了高素质的鞋样设计开发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设计水平。
[1]张建兴.鞋类效果图技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4-20.
[2]田学红.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1-52.
[3]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J].电化教育研究,1998(2):17-19.
[4]张宪荣.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9-62.
[5]余祖光.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论文集[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1-85.
[责任编辑:田正]
Project-based Teaching Reform of "Footwear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Zhen
(Light Industry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Footwear Design" cours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such as conducting the skills competition, introducing the studio and cooperating with businesses to introduce different kinds of projects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exp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terms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industry.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multi-project teaching metho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creative consciousness, improving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Vocational colleges; Footwear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book=1,ebook=43
G712
A
1671-4326(2010)01-0082-04
2009-09-24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WZYJG0813)
李贞(1978—),女,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