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

2010-09-05范秀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年9期
关键词:康复职业情境

范秀英

·康复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

范秀英

以工作过程为基点,从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以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康复教育;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

[本文著录格式]范秀英.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16(9):892—893.

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1]。然而,以往高等职业教育简单地参照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暴露出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脱节、课程内容与工作要求脱节、学生职业意识薄弱、职业能力较低等一系列问题[2]。如何建设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的课程及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特征的高职康复教育,要求学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康复治疗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师与临床专家合作,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开发课程,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的途径之一是工作过程。所以高职康复教育的课程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基点,从职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即职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是课程开发的起点[3-4]。

我们开发的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是在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设计的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之一。

1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是课程设计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以职业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强调个体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课程不再片面强调建立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隐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整合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生成与构建[1]。《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对应康复治疗技术岗位群之一保健按摩师。课程开发委员会在对保健按摩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5个典型工作任务,即:针刺康复、推拿康复、灸法康复、拔罐康复、刮痧康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是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将有关针刺、拔罐、灸法、推拿、刮痧疗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为工作过程知识,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够用”,既能满足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又不脱离工作过程。

2 学习情境的设计

围绕完成保健按摩师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环境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即学习情境,使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反映。所谓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主题学习单元[1]。《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按照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5个学习情境(表1)。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两个原则:①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特征,凸显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服务和环境的六要素特征;②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完成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训练。

3 课程载体的设计

所谓课程载体,是指源于职业工作任务且具有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并经过高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转换所构建的符合教育教学原理,能传递、输送或承载有效信息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形体。课程载体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形式和内涵是课程载体的两个要素。《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领域课程载体的形式是任务,内涵是为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服务。载体的设计遵循“三性”原则,即可迁移性、可替代性、可操作性,且有利于在课程实施中完成“信息隐喻、情境类比、意义建构”的三级进步。每一学习情境的3个载体在形式和内涵上为同一范畴,均是一项来自于临床的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表1)。工作任务的设计,按照工作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多个系统化设计的工作过程中,整体地把握技能、知识与态度,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4 课程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课程挣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系统学习与案例学习的有机结合。其基本教学理念是: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即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的案例学习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职业实践技能的掌握。典型案例的学习在以任务引领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情境中实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领域课程通过5个学习情境来实现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教师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学习、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5]。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专门设计的特定学习情境和职业实境中,以典型的案例展开教学,通过小组学习方式以及体验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的三阶段递进,让学生分析、发现和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并予以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校院合作进行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课程设计以职业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设计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符合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真正服务于高职康复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表1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设计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9,(4):66-70.

[2]彭颖.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8,13(1):59-62.

[3]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2008, (11):4-10.

[4]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 (8):61-64.

[5]刘永兵,李晖.《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71-27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FA N Xiu-ying.Liao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aocheng252000,Shandong,China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the position and tasks of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corresponded to technical expertise,the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 cor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to embody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nd openness of the course.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curriculum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ook=4,ebook=14

R49-4

B

1006-9771(2010)09-0892-02

2010-07-15)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0LZYJ25)。

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市252000。作者简介:范秀英(1965-),女,山东聊城市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与临床。

猜你喜欢

康复职业情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职业写作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我爱的职业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