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
2010-09-04梁龙飞
梁龙飞
(贵州省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卫生院 余庆 564409)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所致,以结肠远端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小儿易感,尤其以夏秋季发病最高。临床上以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排出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和脓细胞,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细菌性痢疾中医称为疫毒痢,系由感染时疫毒所致。本人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痢疾25例,与单纯西医治疗的25例作对照,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 例;年龄 5~56 岁,平均 22.3 岁;病程 2~5d;普通型20例,轻型3例,中毒型2例。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 8例;年龄 5~55岁,平均 22.0 岁;病程 2~4d普通型21例,轻型3例,中毒型1例。所有病例临床表现、大便镜检均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疫毒痢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大便镜检和血常规检查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隔离、对症、喹诺酮类或头孢三代抗感染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所有病例均口服思密达,疗程3~5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白头翁15g、黄连 4g、黄芩 9g、黄柏 12g、秦皮 12g、当归19g、白芍 15g、木香 5g、葛根 12g,水煎服,每日 1剂,分 3~4 次口服,疗程 3~5d。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5、7天观察:(1)症状:发热、腹痛、腹泻、便秘、里急后重、排出脓血便;(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
1.4 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镜检有WBC、脓细胞;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或加重。
1.5 治疗结果
1.5.1 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1.5.2 副作用 两组用药期间,均无因严重反应导致停药终止治疗的情况。对照组出现8例便秘,停药后好转。
2 讨论
细菌性痢疾,中医属于“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为感受时行疫毒或食用不洁饮食所致,常发生在夏秋季。疫毒邪气,混杂伤人,相互传染,造成痢疾流行;疫邪病毒从口而入,积滞腐败于肠间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发为痢疾。白头翁合芍药汤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黄连、黄芩、黄柏、秦皮清热解毒化湿,当归、白芍活血,木香行气,葛根解表清热,全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调气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高,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西药的便秘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