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士的语言技巧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
2010-09-01汪淑英李昕赵忠华张喜晶
汪淑英 李昕 赵忠华 张喜晶
护士的语言是与患者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用语言调动起患者的积极性,去除不良的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从而起到有效配合治疗的作用。
1 护士应该尊重患者,讲文明,懂礼貌,平等对待每一个患者。如给患者打针时,不能叫:“11床打针。”这样叫比较生硬,应该说:“11床王洪对吗?我现在要给你打针,请配合我一下好吗?”让患者从中感到亲切和温暖。在工作中由于自己的失误,给患者增加痛苦时,应说:“对不起,让您多疼了一下。”以此得到患者的理解与合作。对于农村贫困的患者,不应因阶层地位不同,待遇不等,要态度和蔼,耐心讲解和引导,让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
2 护士应该用安慰、鼓励性语言,增强患者的勇气,减轻心理压力,给予温暖和希望。如对脑血栓的患者,担心偏瘫,生活难以自理,不能正常工作,护士应了解他的心理,安慰他说:“你的病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有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病情好转;有的后期经过系统的恢复治疗,如进行针灸、按摩和一些功能锻炼后,都痊愈出院了,而且预后也很好,走上了工作岗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患者听后会很有信心,思想压力就会减轻,很好地接受治疗。对于受到意外伤害,要截肢的患者,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下子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失去了生存的希望,无法接受现实,不能积极治疗,护士应该给他们讲一些同样的事例,而且讲现在科技非常发达,新型的假肢一样会让你站起来,不能辜负亲人、朋友的期望,要顽强的活下去,满怀信心和希望战胜病魔。
3 患者久病,且文化修养不同,有的性情暴躁,对护理人员有敌对心理,难以接受,护士不应该针锋相对,应给予耐心的解释,消除误解,得到信任与合作。如对应用血管扩张剂的心脏病患者,静脉滴注时因药物刺激血管,可能出现头痛、皮肤发红,患者不明白,认为是处理有误造成的。护士应待患者稍冷静后,耐心讲解,是因为药物的扩张血管作用造成的,应该缓慢静脉滴注,局部稍加热敷,能缓解疼痛,同时嘱其不要动怒,因过于激动会引起心脏病的复发。这样心平气和的讲解会消除患者的误解,过一段时间后,疼痛减轻了,皮肤也不再发红,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4 对有缺陷的患者,應用暗示、间接的语言,使患者乐观地接受。适当的场合、恰当的语言可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强自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否则就会精神崩溃、一蹶不振。如一个面部外伤的女患者,朋友看望她时,说:“哎呀,怎么弄成这样了,还怎么见人啊。”从此,这个患者精神萎靡,一言不发,不思饮食。护士发现后和她说:“你的脸等全部拆线后疤痕不会很大,会比现在好多了。”等拆完线后,护士又对她说:“你的脸恢复得很好,疤痕看上去不太明显,有机会做一个面部整容会更好的。”患者消除了思想顾虑,得到了心理平衡,欣然地接受了治疗,痊愈出院。
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护士合理的运用不同的语言,对于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患者,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语言的艺术和技巧,灵活运用,密切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怀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