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分析

2010-09-01童修文何婧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理科班文科班跨文化

童修文,何婧媛,姚 毅

(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分析

童修文,何婧媛,姚 毅

(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贵州遵义563002)

作者依据对遵义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调查结果,揭示出我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来讲比较欠缺,有些方面还相当严重。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水平也几乎没有提高,折射出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原因,并探讨了改进的对策。

遵义师范学院;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分析;对策

引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到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均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既符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环境和要求,也有利于改善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对改变遵义地区乃至贵州省相对落后的文化面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对遵义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调查我院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找出我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之处,并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际行为,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后,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成果颇丰,各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模式也层出不穷。Kim(1988)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Spitzberg(199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动机、技巧三个因素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贾玉新(1997)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类总结为四类交际能力系统,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与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策略能力系统。高一虹(2001)针对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分为文化的“跨越”与“超越”两个层面,“跨越”聚焦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有关交际能力的提高,“超越”聚焦于“获得一般的、整体意义上的文化意识以及反思的、宽容的态度”。综合各位学者的理论,我们可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基本层次和深层次两个层次,基本层次是对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如贾玉新的基本交际能力系统和高一虹的“跨越”即可纳入这一层次,尽管Kim和Spitzberg的构成模式中的三要素是不可分的,我们也可以认为 Kim的认知能力和Spitzberg知识层面属于基本层次;深层次则将跨文化态度、情感、知识、交际策略和交际表现等都纳入跨文化交际能力,上述各位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完整构成即属于这一层次。

大学英语教学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教学,在遵义这一西部落后地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做深层次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基于遵义地区的文化现状和我院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我院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调研,应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进行调研,以下五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内容:(1)知识文化。即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词汇文化。即对英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掌握;(3)言语交际文化。即对英语日常交往中各种言语行为交往规则和方式的掌握;(4)社会规约文化。即对英语国家交际中各种习俗和规约的掌握;(5)非语言交际文化。即对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际方式与含义的理解与掌握。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1)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如何?欠缺在什么地方?(2)不同年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有无明显差异?(3)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原因何在?(4)授课教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无影响?

三、研究方法

1.问卷的设计。本次问卷内容的设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调研目的,将问卷设计成30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前面30道选择题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尽量做到内容丰富、比例合适,出题时参考了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中的题目,包括五个部分:知识文化(5道题)、词汇文化(3道题)、言语交际文化(9道题)、社会规约文化(9道题)和非语言交际文化(4道题)。统计成绩时这30道选择题每道题计一分,满分30分。后面一道问答题则是为了从学生那儿探索造成现状的原因,以问答题的形式要学生回答跨文化交际知识欠缺的原因在哪,没有标准答案。

2.受试的选择。本次调研在选择被调查人时主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人数、学生的类型和调研目的三个方面。遵义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分班以文科班为一个类型、理科班为一个类型、音乐体育美术专业学生为一个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文科A班和理科A班,文科A班和理科A班分别由全年级所有文科班和理科班尖子生组成,A班学生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均在70分(满分100分)以上。因此,本次调研首先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普通文科班中各随机抽取了同一个系的一个班级,再抽取了一、二年级的文科A班,抽取了作者本人任教的理科班和与之平行的一个理科班(同年级同专业),共六个班级。发放问卷242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分数段分布

如上图所示,学生成绩分布在24分(即80%)以上者没有;20分至23分之间(即67%至77%之间)只有12人,只占总人数的5.9%;15分至19分之间(即50%至63%之间)有122人,占总人数的59.5%;10分至14分之间(即33%至47%之间)的人数有63人,占总人数的30.7%;还有8人得分在6至9分之间(即20%至30%之间),占总人数的3.9%。绝大多数处于不及格的水平,整体情况不好。

2.各部分得分情况

表1

如表1所示,各部分的总体得分情况不好,得分率只有50.6%。其中“言语交际文化”和“社会规约文化”是五个部分中得分率较高的两部分,也刚及格;学生特别欠缺的是“知识文化”、“词汇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三个部分,尤其是“词汇文化”部分,其得分率只有15.8%。

3.各班得分情况及比较

根据调研目的,笔者首先对不同年级同性质班级进行比较,即一年级文科班与二年级文科班进行比较,一年级的文科A班与二年级文科A班进行比较,然后对作者本人任教的理科班(以下称理科1班)和与之平行的理科班(以下称理科2班)进行比较,共三组班级。笔者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比较各组班级之间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文科班

如表2所示,两年级的文科班之间平均分几乎无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616,t=0.176,P>0.05,说明两年级文科班之间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2)文科A班

如表3所示,二年级文科A班的平均分还低于一年级文科A班的平均分;显著性水平为0.412,t= 1.469,P>0.05,说明两年级文科A班之间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3)理科班

表4

如表4所示,理科1班的平均分比理科2班的平均分要高出近2分;显著性水平为0.498,t=-2.261,P>0.05,说明两个理科班之间的成绩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原因与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来讲比较欠缺,有些方面还相当严重,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水平也几乎没有提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何在呢?笔者对问卷上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整理,发现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学习环境和条件所致,如对西方文化了解太少、与外国人接触太少、老师讲得太少等等,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如:外语太差、不感兴趣等等)造成的。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我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师资队伍的跨文化素质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每套《大学英语》教材中还有专门讲述跨文化差异的单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如此,不能不说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系。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笔者所授课班级与平行班之间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但平均分还是高出了近两分,因此,教师的跨文化素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据了解,目前贵州省大学英语教师中专门从事跨文化研究的为数不多,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的跨文化培训几乎没有,跨文化研讨和交流等也非常少。因此,提高师资队伍的跨文化素质是我院乃至贵州省迫在眉睫的任务。

2.多角度营造跨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上所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差的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事实也的确如此。因此,我们需要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跨文化氛围,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如下途径可供参考:

①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综合性教学改革,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我院的现状,从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加大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②开设跨文化选修课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让学生能深入系统地了解跨文化知识。大学英语课堂毕竟不是专业性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另外开设专业性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课程,以系统、深入地向学生介绍跨文化交际知识,开设跨文化选修课是比较合理的选择。通过选修课让部分学生深入系统地了解跨文化知识,带动全体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兴趣,营造跨文化氛围。

③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广泛地了解跨文化知识。学生对文化知识并非不感兴趣,而是缺乏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有效的指导。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看一些专业性的介绍英美文化和跨文化知识的书籍,也可以指导学生在看英美文学作品、英语报刊杂志、英语电影等时关注文化知识,让学生广泛、真实、直观地了解跨文化差异。

④鼓励学生多与外国人交流,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跨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遵义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落后,但境内的外国人也不少,前来游览的外国人更多。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给外国人当导游、做翻译、教汉语等多种途径与外国人接触,将所学的跨文化知识运用于与外国人的直接交流与沟通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束语

本次问卷调查说明,我院学生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比较欠缺,在知识文化、词汇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等方面还相当严重,大二学生相对于大一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几乎没有提高。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之与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接轨,在我院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基础上,显得任重而道远。笔者呼吁教师、学校乃至政府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成功地培养和提高我院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点一滴地改变我院落后的文化面貌。

[1]Hymes,D.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A].In Pride,J.B.&Holmes,J.eds.Socia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2]Kim,Y.Y.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ealAdaptation:An integrative theory[M].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1988.

[3]Spitzberg,B.H.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A].In.Samovar,L.A.&Porter,R.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9th ed.)[C].Belmont,CA: Wordsworth,2000.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

(责任编辑:魏登云)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Non-English Majors in Zunyi Normal College

TONG Xiu-wen,HE Jing-yuan,YAO Yi
(English Department for Non-English Major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Based o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non-English major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Zunyi Normal College,this paper reveals that students in Zunyi Normal College are lac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general,that it is quite serious in some aspects,and that students almost get no increase in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evel after one-year English study in college,reflecting the shortag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Zunyi Normal College.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we analyze the causes and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s.

Zunyi Normal Colleg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G712

A

1009-3583(2010)-02-0095-04

2009-12-25

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007)

童修文,男,湖北监利人,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讲师。

猜你喜欢

理科班文科班跨文化
韩国高中日益“重理轻文”
认错人
无敌文科班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高中理科班历史教学问题的探讨
激活理科政治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高二理科班导言课的实践与思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