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修改文章
2010-08-31杨金凤
杨金凤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數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认知过程看,写作过程包括计划、转换和修改三方面。我认为修改是写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提高文章质量的方法。修改文章有两个好处:第一,文章经过认真修改,毛病减少了,就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即使经验很丰富的作家,也不能一落笔就十全十美,一个字也用不着改动,何况我们小学生呢?经过修改,不妥当不完善的地方减少了,文章的质量就提高一步。第二,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学生修改文章时,对自己的话语反复体味,发现文章中存在的毛病,以后作文就可以少犯类似的毛病。所以,亲手纠正自己文章里的毛病,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好办法。我们常用“给文章洗脸”比喻修改文章。自我批评能改进思想作风,修改文章能提高写作水平。
从古到今,几乎每个文人墨客的成功作品都离不开修改。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就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他在安徽滁州当太守时,曾写了一篇著名的《醉翁亭记》。这篇游记开头写滁州山景,就用了好几十个字,写完后,仔细一想,这篇游记的重点是“醉翁亭”,不必用过多的笔墨写山景,于是反复修改,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即便是到了晚年,欧阳修已成了著名的大作家了,但他仍重视文章的修改,一丝不苟。他还把写好的文章贴上墙,随时看,随时改,直到改得满意为止。他的夫人曾劝他说:“你的文章天下闻名,难道还怕先生生气不成?”他却回答说:“我倒不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大文学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写完文章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先生为使文章发挥更大的战斗作用,不但在写的时候很认真,在修改的时候也下了很多工夫。例如: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肥皂》登在报上了,可过了两年,鲁迅先生又把它重新修改,这一改竟多达一百五十多处。可见鲁迅先生改的多么用心多么细致啊!通过上面列举的事例来看,写出成功的作品是与修改息息相关的。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读者负责。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帮助他们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唐山市滦县滦州镇高坎学区范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