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2010-08-29胡雁
胡 雁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中外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胡 雁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分析了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现状与特点,比较得出中外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差异,探讨了中国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本科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结合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国外高校给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建设的启示,以期对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建设有所促进。
中外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本科;比较
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与学科,体育休闲旅游在中国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休闲旅游相比,我国已明显滞后于国际旅游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尽快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有必要认真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本科教育,借鉴其先进经验。本文试将中外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本科作一比较,浅析中国在该专业建设上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以推进国内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本科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 国外高校体育休闲旅游相关专业设置的情况分析
随着体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大学都设置了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或课程。这些专业或课程主要隶属在以下三个院系:“体育、休闲与旅游学系”、“娱乐、公园和旅游学系”、“户外休闲、娱乐和旅游学系”。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是一个深受学生青睐的、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依托大学的成果,这些国家的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和政府对体育旅游的公共休闲设施与项目的管理也有着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与英国的高等学府,多设有体育休闲旅游学院或类似的学院。美国的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健康与人类行为学院的娱乐公园与旅游专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娱乐和旅游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娱乐和旅游系;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学人类发展学部的人类运动·娱乐与行为学院、昆士兰大学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爱迪斯·科万大学营销·旅游与休闲学院;加拿大的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资源娱乐与旅游专业、阿尔伯塔大学体育与娱乐学院、滑铁卢大学应用健康科学学院的娱乐与休闲研究系;英国的立兹·麦曲波里顿大学休闲与运动研究学院、谢菲尔德·海兰姆大学健康与人类行为科学学院的运动与娱乐管理研究学院、白金汉郡大学休闲与旅游学部。通过网上查阅及相关文献整理,目前发达国家有很多名牌大学,包括体育类院校都已开设体育休闲旅游专业,这一趋势还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开设已经成为大学建立新品牌专业的一个途径。
表 1 国外部分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及就业方向
由表 1可知,国外高校的体育休闲专业,开设课程多与国际旅游知识相关,知识的传授不仅仅局限在旅行社与酒店,培养的是全面型人才。因此对学生就业定位较高,如美国高等院校运动休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美国休闲产业培养专门的管理、技术和研究人才。[1]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旅游康乐及体育管理专业,学校对学生入学以前的表现以及以往的学习情况和潜力进行考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校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根据专业的要求来设计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直至最终取得学位。该校实行严格的宽进严出的原则,修完本科期间的所有课程方可授予休闲学士学位。
佛罗里达大学体育旅游专业不仅关注本专业相关知识,学校在灌输知识的同时,还进行全方位人才的培养。美国的课程论专家 Jake Levin认为,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应当有三大范畴组成,第一,教导的范畴;第二,思考的范畴;第三,情感的范畴。[2]发达国家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以上评价标准。
2 中国高校体育休闲旅游相关专业设置的情况分析
目前,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人才的培养属于起步阶段,体育休闲旅游本科专业在体育院校和非体育类院校均有开设,但招收的学生都以非体育生为主 (高考未经过体育加试的学生)。中国开设本科体育休闲旅游相关专业较早的院校有成都体育学院 (2000年)、天津体育学院 (2001年)、沈阳体育学院 (2004年)。截止到 2005年,全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在校生只有 200多人,而且主要集中在体育类院校。[3]逐渐的,综合性大学开办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也开始出现,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开设的体育旅游与英语系。
表 2 国内部分高校体育休闲旅游(本科)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一览
续表2
3 中外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差异
3.1 培养目标的差异 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高级体育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又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外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除了有旅游管理能力之外,还为旅游业以及旅游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培养具有高素质、国际意识丰富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相比之下,中国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显的国际化倾向。
3.2 课程体系设置的差异 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是以旅游、体育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理论系统逻辑较为严谨,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外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实用性强,注重强调与自然资源管理机构,休闲运动管理部门等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兴趣构建课程体系,应用性与实际可操作性强。
3.3 课程内容的差异 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很多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与体育休闲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脱离得比较远。重点只涉及了传统的三大块方面的内容,即旅行社业、酒店业、旅游规划与开发,单纯的注入了一些体育元素,课程内容设置的国际化趋势不明显。国外大学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需要,紧密地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体育休闲旅游课程的领域非常宽泛,课程内容涉及了可持续发展论、国际旅游以及多种语言的学习等方面,其在增进国际理解、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3.4 学生就业去向的差异 在中国高校里,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学生的就业去向基本停留在酒店或旅行社。而国外体育休闲旅游学科的设置相对科学合理,时刻与学生的就业去向相结合,专业科目分类基本上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就业去向,学生就业多样化,这些行业有旅行社业、国家级或省级运动娱乐管理机构、联邦或省政府运动机构、航空公司等。
3.5 培养视野的差异 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培养方案大多参照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很少考虑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视野相对的狭窄,不能适应旅游国际上最新的体育休闲旅游人才需求。而国外高校充分认识到了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对体育休闲旅游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国际趋势,以培养“通才”为指导思想,即培养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紧密的与国际接轨,很多院校设置了一些有特色的学科,如旅游的比较文化论、外国旅游史等。
3.6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重视程度的差异 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把体育休闲旅游业作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也为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国家旅游局把 2001年定为“体育旅游年”,国家体育总局把“山地户外运动”设立为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但是与国外相比,政府的重视力度和产生的影响力都相对较小。国外有众多的体育休闲管理机构和服务组织体系来帮助体育休闲旅游业建设,这些部门对本国体育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以美国为例,2005年美国休闲联盟(ARC)和其他休闲产业组织共同起草了《2005年美国户外休闲政策法案》,这首次为休闲政策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约束机制。该条款规定:建立联邦休闲协调委员会,协调各州等地方官员和其他休闲产业的建议,协调各州休闲战略的政策和计划职能以及实施。这就为体育休闲旅游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定位和专业内涵的建设。
4 对中国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专业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休闲旅游相关专业的调查分析,找出中国高校在该专业建设中的差距,进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化措施努力缩小差距,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高校对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形势,因而也对中国在该专业建设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4.1 建立多方位实践教学基地,打破封闭办学方式
在探索新专业的办学模式下,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实训和实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已有资源开展学生实训、实践活动。如沈阳体育学院利用学校休闲运动设施、体育旅游虚拟体验实验室、旅行社模拟实验室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天津体育学院引资创办“天体休闲健身旅行社有限公司”,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另一方面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和所处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广东海洋大学的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专业,利用其距海近的资源环境优势,进行海上体育休闲活动的实践;沈阳体育学院利用其当地冬季冰雪休闲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经营管理、运动技术指导等实践活动;深圳大学充分享受自己高尔夫场地设施的优势,进行教学实践。因此,应利用学校内外部资源,寻找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办专业,提高专业培养水平及社会知名度。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实施每个假期的有偿工作,调动学生对本专业的积极性。[6]
4.2 设置新型课程,强化国内与国外课程的衔接 面
对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应对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实行体育休闲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就比较注重国际化的需求,比如适时增加第二语言在课程中的比例,开设诸如国际体育旅游论、外国地志以及地域文化论等课程。所以,从培养国际体育休闲旅游人才的角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一定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课程体系设置不应忽视国内外课程的衔接。这不仅有必要设置一些新型的课程,同时也有必要使其他课程内容的介绍也站在国际化的视角下进行。
4.3 关注与体育休闲旅游相关联事物的发展趋势
体育休闲旅游活动本身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该行业的从业者和该专业的研究人员应时刻保持着对体育休闲旅游相关联事物的高度敏锐性。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休闲旅游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多姿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有着其丰富的内涵。而与体育休闲旅游相关的社会现象也应与教学实际相联系,如体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气候与体育旅游的关系,体育旅游的生命周期等。[7]4.4 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建议并帮助其加强对行业的组织、扶持和监管力度 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情况与行业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而中国体育休闲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负责任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者应积极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呼吁政府应加强发挥其在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国体育休闲市场应形成政府、非盈利组织和企业合作发展的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重视政府在体育休闲发展中的宏观主导作用,以及扶持和培育非盈利组织服务提供者的主体地位和企业服务组织的多元化发展趋势,[8]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的建设。
[1]Recreation,Park&Tourism Management,Reaccreditation Review[Z].The 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 Council on Accreditation,2006.
[2]Jake Levin.Social Studi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2000.
[3]张同宽.我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45-46.
[4]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旅游学刊,2007,(S1):26-30.
[5]刘元强,邓梅花.论高校体育休闲旅游业管理人才的培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121-123.
[6]陈肖静.转变旅游教育观念,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6,(3):40-42.
[7]王卫荣.关于构建我国《体育旅游学》新学科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
[8]何乔锁.体育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24-2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portsLeisure Tourism Major in Chinese Higher-Learn ing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On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Hu Yan
(Shenyang Sport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goal,curricular system,status quo and feature of the sports leisure touris m major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representat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former are pointed out.Practical situations in Chinese sports leisure touris m major as well as Chinese higher-learning institution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derive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latter on the for mer,hop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er.
domestic and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orts leisure touris m major,undergraduate,comparison
G807.4
A
1001—9154(2010)03—0088—04
book=88,ebook=43
G807.4
A
1001—9154(2010)03—0088—04
胡雁 (1980—),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休闲产业与管理。
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