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并发皮下水肿的微循环机制

2010-08-28王琳娜王文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4期
关键词:管径高血压病红花

王琳娜 王文臣

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在无并发心、肝、肾功能异常及未用可引起水肿的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时常并发皮下水肿。本文作者观察了这类患者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水肿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EH120例均符合1978年WHO诊断标准和2008年WHO/ISHEH分期诊断标准。其中45例并发皮下水肿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成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液治疗。红花注射液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40~74岁,平均49.2岁;EHⅠ期11例,Ⅱ期18例,水肿史2个月~4.5年,平均2.2年。常规液对照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48.4岁,EH Ⅰ期6例,Ⅱ期10例;水肿史5个月~4年,平均2.5年。EH无水肿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37~71岁,平均48.7岁;EHⅠ期6例,Ⅱ期9例。3组EH心、肝、肾功能均正常。3组均用开搏通降压治疗1~2个月,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健康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39~74岁,平均49.1岁。

1.2 方法 在室温18℃ ~23℃的专门检查室内,应用国产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连以电视录相系统(放大375倍),按常规操作对左手无名指甲襞进行观察,根据田牛氏甲襞微循环检查指标及加权积分值的评价方法[1-2],观察管袢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等16项指标,综合分析观察结果。

EH并水肿患者红花注射液组29例,应用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常规液对照组16例,应用肌苷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两组分别1次/d静滴,连续15 d疗程结束。治疗1个月内停用影响微循环的药物,并在单用开搏通降压1~2个月,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或常规液。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降压药和对微循环有影响的药物。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当日分别检查甲襞微循环。

2 结果

治疗前EH有水肿与无水肿组比较,有或无水肿组与健康比较甲襞微循环各类指标积分值以及总积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花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积分值显著降低,见表1;各项指标也有非常显著改变:袢周渗出明显减少、管径减小、流速增加、红细胞聚集性下降、袢顶淤张减轻以及管袢清晰度增加(P<0.01)。水肿明显消退,消退率达96.6%(P<0.01)。治疗期红花注射液间仅10例有轻度乏力,胃区不适,不影响治疗。

表1 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液治疗前后微循环各类指标积分值比例(±s)

表1 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液治疗前后微循环各类指标积分值比例(±s)

红花注射液 治疗前29 1.85±0.56 1.21±0.48 3.42±1.61 6.45 ±2.41治疗后 29 0.96±0.18 0.55±0.09 1.31±0.41 2.81±0.47常规液 治疗前 16 1.82±0.48 1.20±0.41 3.42±1.57 6.44±2.35治疗后16 1.80±0.45 1.19±0.42 3.39±1.55 6.41±2.40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EH患者不仅有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同时有微循环改变。本文通过对比观察结果显示,EH有微循环的改变,并水肿与无水肿的改变不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水肿组甲襞微循环变化特点是输入支管径缩小。甲襞袢周多无渗出;并水肿组的特点是管袢管径增宽,输入支较输出支增宽明显,袢顶淤张、渗出明显、渗出率达100%。针对EH并水肿患者的微循环变化,采用治疗。红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改善心肌内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粘度,促进血液流动及抗血栓作用。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微循环有显著改善。

[1]王斌.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666-1667.

[2]任卫东,等.红花注射液对特发性水肿患者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临床荟萃,2007,22(20):1502-1503.

猜你喜欢

管径高血压病红花
红花榜
红花榜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红花榜
红花榜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