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血压与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关系

2010-08-28骆永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4期
关键词:脑水肿脑血管收缩压

骆永溪

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起病急,病死和病残率高,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中风可分为脑溢血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睡眠后安静状态下。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如头晕、头痛、突然不会讲话,但不久又恢复,肢体发麻和感沉重等,所以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大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控制血压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能有效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门诊和病房收治的高血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160例,全部病例均有高血压史,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脑出血。其中对照组80例、治疗组80例 、治疗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48~76岁。对照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52~8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出血量情况经CT检查,治疗组:血肿量10~30 ml 56例,>30 ml 24例,基底节区出血53例,丘脑出血8例,皮质下区出血19例。对照组:出血量10~30 ml 59例,>30 ml 11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42例,丘脑出血17例,脑叶出血21例。

1.3 治疗方法 两组基本治疗方法相同,都经过一般处理[1]:①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指征;②保持呼吸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③保持水、电解持平衡及营养支持;④保持功能体位,防止肢体畸形。治疗组加的特殊治疗:①急性期血压的处理,脑出血后一般血压升高,收缩压>200 mm Hg时应给予降压药物,也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关键,使血压维持在160/100 mm Hg;②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立即使用脱水剂,20的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4~6 h 1次,出血后脑内形成血肿,可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可继发脑疝死亡,故急性期间的早期使用脱水剂是极为重要的;③止血药物的应用,通常脑出血多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其中较多是微动脉瘤破裂,在脑实质内形成血肿,就不在继续出血,绝大部分出血性脑血管病,仅是发病当时出血,由于脑出血在脑实质内形成局限性水肿,很快就能局部止血,其后发生机化或形成水肿,甚少有血块溶解而复发出血,除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止血药物外,多数患者不必常规使用止血药物;(4)脑保护剂,低温疗法:常用尼莫地平、维生素E、维生素C等药物的治疗[2]。

1.4 血压监测、血压测量和高血压诊断标准 应用水银血压计近标准方法选择上肢肱动脉测量血压。对照组80例中,收缩压(SBP)>22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110 mm Hg有55例,收缩压(SBP)>18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105 mm Hg有21例,收缩压(SBP)>17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100 mm Hg有4例;治疗组80例,收缩压(SBP)>22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120 mm Hg有50例,收缩压(SBP)>20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110mm Hg有22例,收缩压(SBP)>18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105 mm Hg有8例。

2 结果

脑出血发生后,用降压药物来降低过高的血压以免发生再出血,近4年来通过规范降压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的控制和死亡率(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脑出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脑出血患者中,伴高血压者约占95%。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脑内小动脉病变:表现为脑内小动脉分叉处或其附近中层退变、平滑肌细胞不规则性萎缩甚至消失,或分节段、呈虫蚀样,这些中层变性与长期高血压有直接关系。由于高血压的机械作用产生血管内膜水肿以及血管痉挛使动脉壁发生营养障碍、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浆渗过内膜,大量纤维蛋白溶解酶进入血管壁中,导致组织溶解,即类纤维性坏死(内膜玻璃样变)。脑出血患者脑内小动脉及微动脉的中、远段病变比其他脏器的相应血管更为严重和弥散,且易于被脂肪浸润,形成脂肪玻璃变性[3];②微小动脉瘤:绝大多数微小动脉瘤位于大动脉的第一分支上,呈囊状或棱形,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其次为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中、桥脑及小脑皮质层下白质中亦可见到。存在上述病理改变的患者在情绪激动、体力过度等诱因下,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其血管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形成脑内出血灶。脑出血一般单发,也可多发或复发。较大新鲜出血灶的中心是血液或血凝块(坏死层),周围是坏死脑组织,并含有点、片状出血(出血层),再外周为明显水肿、淤血的脑组织(海绵层),并形成占位效应。发生于大脑半球深部的较大血肿,可使整个半球严重肿胀,对侧半球严重受挤压,整个小脑幕上的脑血流量明显下降,此种继发性脑缺血又加重了脑水肿;脑室系统亦同时受挤、变形及向对侧移位,又加上部分血肿破入脑室系统,使已经移位变小的脑室内灌入血液并形成血凝块,造成脑室系统的脑脊液循环严重梗阻,这些继发的梗阻性单、双侧脑积水或积血又加重了脑水肿的过程。高血压的防治方面需要患者平时除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外,每天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定期测血压,出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去医院检查,遵医嘱更改用药方案或制定新的治疗方案。高血压是促进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1]冯雪华,孙华林,李德瑞,等.高血压患者血压各参数与脑卒中的关系.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40-4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9.

[3]Arrowsmith JE,Campbell SF,Cross PE,et al.Long-actingdihydropyri dine calcium antagonists.1.2-Akloxym ethylderivatives incorporating basic substituents.J Med Chem,1986,29(9):1696-702.

猜你喜欢

脑水肿脑血管收缩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