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0-08-27葛利越叶海瑛李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冲管无菌导管

葛利越 叶海瑛 李娟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淮安223002)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无痛性的静脉治疗通路,将它用于肿瘤患者的中长期化疗,已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这些导管在为患者治疗提供所必须的静脉通路的同时,也将病人置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当中,包括局部感染、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影响患者预后,增加了医疗费用。本文通过对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PICC留置期间相关感染因素,并改进护理措施后应用于置管护理中,以降低感染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2007年7月~2008年7月留置PICC患者设为A组(改进前),2008年8月~2009年12月留置PICC患者设为B组(改进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A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A组感染因素,改进护理措施后应用于B组(表1)。

表1 两组留置PICC患者一般资料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导管中心、尖端或接头处进行定量培养,发现有微生物生长(>15cfu)[1]。

1.2.2 临床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置管穿刺点2cm以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可能伴有其它感染征象或症状,如发热以及穿刺点溢脓,可有或无伴发的血流感染[1]。

1.2.3 隧道感染 触痛、红肿,插管位置沿隧道式导管皮下走行,不伴血流感染。

1.2.4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 留置导管的患者出现菌血症,至少一次抽取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阳性,存在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颤、血压降低)和无明显的其它血流感染源(除导管外)[3]。

1.3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感染发生率(表2)。

表2 两组留置PICC患者感染情况 (例)

2 留置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

2.1 与置管操作相关

2.1.1 操作前对操作区空气、地面未做特殊处理,操作者穿普通工作服,削弱了无菌防护屏障。

2.1.2 置管时导管预处理遵循常规的肝素液冲管。

2.1.3 静脉的选择 部分病例选择头静脉,瓣膜较多,增加了反复送管机率,对血管内膜造成了机械性损伤。

2.1.4 导管固定 采用3M公司的10cm×12cm的透明敷料,炎热季节或出汗多的患者,穿刺点皮肤潮湿。

2.2 与导管移行相关 带管期间,外露导管在肘窝处易向血管内移行,增加感染风险。

2.3 与患者的躯体状态相关 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处于骨髓抑制期,免疫率下降,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2.4 患者对导管自我维护的掌握程度影响感染率。

3 护理对策

3.1 置管时机的选择 患者在白细胞下降或骨髓抑制期,感染或潜在感染期,以及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感染、菌血症、败血症期时,应避免置管。

3.2 导管选择 我科选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这种导管具有防返流的作用,柔韧且生物相容性好,不良反应小。

3.3 置管操作

3.3.1 环境的预处理 操作前地面用1∶1 000爱尔施消毒液湿拖,自然干燥,紫外线空气消毒20 min,操作者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护屏障(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无菌衣、更大的无菌巾)。

3.3.2 导管的预处理 我科在传统的肝素液冲管的基础上,再用5mg地塞米松稀释成5~10ml溶液,充分浸泡导管后穿刺置管,有效地预防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细胞,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同时还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3.3.3 穿刺部位选择 首选直而粗、瓣膜少的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在肘窝上二横指穿刺,有效避免肘部伸屈动作时造成的导管移行,降低感染风险。

3.3.4 消毒剂的选择 我科皮肤消毒采取的是75%酒精消毒3次,安尔碘消毒3次,范围10cm×10cm,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不脱碘,自然待干,利于碘离子释放,达到长效消毒的目的。

3.4 导管固定 我科由原来的3M敷料更换为英国施乐辉公司的透气指数(Ⅳ)3 000的无菌透明敷料,充分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尤其适用于多汗患者以及较高室温的环境中,降低了局部感染机率。而导管外露部分加用巴德公司的施乐扣(statlock)固定于前臂,避免导管移行,有效地降低了感染风险。

3.5 无针正压接头的应用 我科PICC置管全部采用可来福正压接头输液。输液前对接头内外缘用安尔碘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消毒2次,封管后同法消毒,再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避免接头污染。可来福接头7~10d更换。可来福接头既降低了医务人员的针刺伤,更重要的是正压结构与三向瓣膜协同作用,对于上腔静脉高压的患者,也能有效地预防血液返流所致的血栓,降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3.6 封管 我科PICC一律采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50~100U/ml的肝素液1~2ml封管(血液低凝状态患者用生理盐水封管),如输注脂肪乳、胃肠高营养液、高糖、化疗药物后,立即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预防药液在导管内壁附着、结晶。肝素溶液中含有具有抗菌活性的防腐剂,同时抑制血栓和纤维蛋白的沉积,破坏了微生物在导管中的定植场所,在预防CRBSI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7 观察 肿瘤化疗后免疫抑制或骨髓抑制的患者需严密监测体温、血常规,观察穿刺点及置管肢体的上臂围、隧道的反应,疑似感染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拔管后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明确病原学诊断,总结经验教训。

3.8 健康教育 置管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换药,并指导日常生活中的管道维护,如洗澡的保护,详细讲解带管期间的观察要点,使患者出院后能正确地自我护理。实行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和家庭访视,解除患者后顾之忧,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处理,提高了置管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3.9 感染处理 导管留置期间,如出现局部感染,取局部分泌物培养,用2%碘酊湿敷,配合局部理疗。如出现寒颤、高热,排除其它感染源后,抽取血培养,及时拔管并作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遵医嘱选用敏感抗生素,作好观察记录。

4 小结

PICC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科学、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不仅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减少药物输注的不良并发症,在临床已被广泛选用。对于肿瘤患者,由于置管时间较长,化疗药物刺激性大且化疗后机体免疫力下降、骨髓抑制,使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成为导管维护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从置管操作及导管维护的多个环节入手,加强感染的预防性处理,能有效地降低留置PICC的感染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从而充分发挥PICC的优势,使其在临床得到更安全、更广泛的应用。

[1]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 infectinos[J].Pediatrics,2002,110(5):851.

[2]Mermel LA,Farr BM,Scherertz R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 infectinos[J].Clin Infect Dis,2001,22(2):222-242.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6):597-605.

猜你喜欢

冲管无菌导管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改良脉冲式冲管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高龄及重症心肺疾病患者静脉输入高浓度液体时冲管方法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