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全世界都反对我

2010-08-25潘宏伟采访

中学生 2010年7期
关键词:热线心理咨询志愿者

□潘宏伟/采访

如果全世界都反对我

If the whole world against me

□潘宏伟/采访

4年前,李童在重点中学读高二,成绩位列班级前三名。如果没有那个决定,他应该顺理成章地参加高考,上一所好大学。那他为什么在几天之内就做出了那个谁都无法理解而且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呢?李童说:“我到现在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我就是固执,认准的事情谁也劝不住,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李童:我要退学办性心理咨询热线。

父亲:你要敢退学,你就不是我儿子!

最开始是李童发现铁哥们小康状态大变,原来生龙活虎的人现在整天无精打采,连老师最简单的提问都让他茫然失措。

李童问了小康好几次,他都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他自己憋不住了,把李童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说出了难言的苦衷:“我都快要疯了!我和女朋友做了那事,她现在怀孕了,怎么办啊?”

李童当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事情他当时也不太了解。沉思良久,李童说:“这事只有告诉你父母,再拖下去,你们更没法收场。”

“他们要是知道了,我们还想不想活啊?”小康哭丧着脸说。

这件事对李童的触动很大,他由此开始关注身边同学的性心理。“这才发现,这个问题真是成问题呀!”

“学校没有性教育课,我们的生理课都是上自习。对于一些青春期的正常问题,老师不教,父母又不说,越是这样,我们就越好奇。有的同学偷看一些很露骨的杂志,还把成人小说存在手机和MP4中互相传阅。学校附近的录像厅大多也是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去光顾,里面经常播放黄色录像带。”李童说,“还有些同学去寻找‘更直接’的方式了解,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考虑几天之后,李童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天晚上,他坐在妈妈面前,郑重其事地说:“妈,我要退学!”

“为什么?”妈妈没当回事。

“我想开办青少年性心理咨询热线……”

妈妈瞪大了眼睛,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儿子滔滔不绝地陈述理由,只说了两个字:“不行!”

爸爸的反应是震惊:“儿子,你考个重点大学完全不成问题,你为什么要放弃前程去做大人该做的事情?”

“因为大人没有做好,我想帮我的同龄人。”

“你没有任何经历,怎么帮他们?”

“我就是想作为一名清醒的倾听者,听他们宣泄,让他们冷静下来后再做出正确的选择。”

除了小姨,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劝阻他。爸爸最后丢下一句话:“你要敢退学,你就不是我儿子!”

李童听到这句话怔了怔,然后走出了家门,走上一条他完全无法预知的道路。

专家:你凭什么做性心理咨询?

李童:因为有很多同学需要。

小姨帮李童租了间房子,“一童热线”正式成立。房东知道情况后非常支持他,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房租,“我也有一个念中学的孩子,青春期的一些知识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口跟他讲,你做这事挺有意义的。”房东对他说。

李童制作了一些海报到街上去派发。很快,他的热线“热”了,每天从他睁眼到上床,电话没有间断。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她很伤心,说男朋友领自己去打完胎后就不再理会自己了,后来才知道他喜欢上了别人!我起初以为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后来才知道其实很普遍。”

从开始的一次次震惊到后来的痛心,李童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只要有女孩打电话来问该不该与男朋友发生关系,李童就会把这个事例告诉她们,“她们只看到眼前一些东西很美好,却没想过后果是什么,找我咨询的那些同学,没有一个不后悔发生关系的。”

“一童热线”一度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随着热线升温,对李童的非议也越来越多。普遍的看法是,一个高二学生和同龄人谈论性知识是荒唐的甚至危险的行为。

“我不为任何利益去做一件事情,却始终有人否定我!”李童在很长时间内对此感到痛苦,但他是不会轻易被人否定的。

有专家质问他:“你没有一点经历,凭什么做这个?”

李童反问道:“你一天接多少个咨询电话?”

“十几个。”

“我一天接四十多个电话。”

有个女生说,她绝对不会去找专家,“因为跟他们交流总觉得是在受教育,没有平等的感觉。李童却让我有倾诉的欲望,他会很耐心地听我讲,替我分析,帮我出主意。”

有些人就是想找个信得过的人说说,但也有很多人有难以解开的心结。一个初三男生小肖在夜里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跟李童说:“我喜欢上我的哥们了,我是不是同性恋啊?他们都说同性恋是变态,我该怎么办啊?”

李童第一次碰到这种问题,他感到束手无策,只好安慰道:“你先别着急,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吧,我先找专家咨询一下,然后你再给我打电话,好吗?”

专家告诉李童:“首先,同性恋不是变态,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其次,青春期对同性有好感并不是同性恋,千万不要轻易为自己定性。”

再次接到小肖的电话时,李童了解到,他是一个成绩很优秀的孩子,但是性格内向,交往面很窄,只和一个朋友玩,看到朋友跟别人玩他就很难受,因此怀疑自己是同性恋。

“我让他尝试着和更多的人交往,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看看能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

几个月后,小肖打来电话说,自己只是怕失去朋友,感到孤单而已。李童心中的石头落地了,但他无法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他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只当一个“清醒的倾听者”,而是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李童边学边用,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广告商:你帮我做代言,我给钱支持你的热线。

李童:我只想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光有资格,热线也撑不起来,接电话不花钱,但租房要花钱,自己要吃饭,小姨不可能老养着他。因为经济原因,“一童热线”一度中止。

那时,正是李童比热线还热的时候,上海一家性保健品公司联系李童做他们的产品代言人,北京一家避孕药的厂商也邀请李童拍广告。

“他们开的价都挺高,不仅能维持热线几年的运转,也能让我过上宽裕的生活。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更别说当时没有稳定收入的我。”

还有一家娱乐传媒公司希望为“一童热线”量身打造一档娱乐栏目,声称一定会将李童捧成红人。

“富翁谁不想当?明星谁不想当?投资谁不想要?说实话,我都想!但是,那会毁了‘一童热线’的形象,我只想让迷茫的同龄人有个可以信赖的安置心的地方,不想带有太多的商业色彩。”

拒绝了所有的诱惑,李童一边打工一边继续寻找经济来源。当他得知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招情感热线的主持人时,他立即投了简历,凭借开办热线的经历他顺利地被录用。

有了稳定的收入后,李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恢复热线,第二件事情是到长春广播电视大学进修播音与主持专业,提升自己的素质。

参与热线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和李童一起使热线走上了全天24小时运行的正常轨道。有了人力和财力,李童开始想办法用更多的形式推广性心理知识,他自己写了一部话剧,打算和志愿者们一起去校园免费公演。

一家传媒公司闻风而来,提出合作的要求。他们让李童直接开价,还表示可以包下所有具体事情,但必须删改剧本中一些涉及性的内容。

“我是如实地反映存在的问题,改了就变味了。”于是,李童拒绝了投资,他和志愿者自排自演,“所有的费用都是我们自己凑的,连吃饭都自己掏钱。”演了几场之后,他们就扛不住了,因为实在无法负担各种费用。

“我不后悔,我宁愿停演,也不修改剧本!”

志愿者:我们支持你!

李童的坚持得到了许多志愿者的支持,也因为有了他们,“一童热线”才能支持到现在。

“热线开办一段时间之后,便有许多人给我打电话,说希望能和我一起把这项事业做下去。”李童说,他们当中有教师、公务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等等,各行各业都有,都是利用节假日和下班时间来“一童热线”工作。

一位志愿者对他说:“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看到孩子们出现这种问题,特别想跟他们讲,可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而且,他们都不愿意跟老师说这些。”

在选择志愿者的时候,李童有两个标准:首先是要热爱和了解性教育事业,其次要有耐心,能够平等地对待咨询者。“无论你职位多高,年龄多大,只要接起电话,就要把自己和咨询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他们之所以打这个电话,就是想找到一个平等的倾诉对象。而‘一童热线’区别于其他咨询之处,也就在于平等的倾听。”

发展至今,“一童热线”已经拥有一千多名志愿者,有些专接热线,有些则在学校里通过活动普及青春期性知识。

四年来,李童经历了困难、痛苦,还有诱惑,也渐渐淡出了媒体的视野,但李童不在乎:“他们关注不关注跟我没关系,他们说好说坏也跟我没关系,即使全世界都反对我,我也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李童就是这么固执。

责编/石子儿

(石子儿:在本期的《青春·心理俱乐部》栏目中,有李童的联系办法和咨询手记。)

猜你喜欢

热线心理咨询志愿者
志愿者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