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世界都寂寞

2010-08-25□戴

中学生 2010年1期
关键词:米粉店教派动宾

□戴 莉

全世界都寂寞

□戴 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告诉了全国的中小学生什么是“通感”,里面那个经典的句子“……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让人印象深刻。只恨当年没有网络,不然没准儿也能出个“渺茫党”。

某年某月某日,某男,将自己埋头吃面的照片发到网上,并作诗一首:“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一夜之间,此诗迅速蹿红,众多网民纷纷效仿以示敬意,如:“我发的不是帖,是寂寞”;“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晒在地上的不是太阳,是寂寞”;“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

此处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与当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那个经典的名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恨当年没有网络,不然也没准儿能出个“渺茫党”。

所谓通感,指的是不同感觉之间的跨领域联合,以此感表现彼感。比如“清香”,属于嗅觉,而“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属于听觉,以“听觉”写“嗅觉”,这样的体验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验范围,因此具有一种阅读上的震撼。

再看“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本来“吃”是一个具体动作,所接宾语应该是很具体的食物,但是寂寞的诗人接了一个不可能成为食物的食物,这种反常的动宾搭配,打破了我们的阅读期待,带给我们新鲜的阅读体验,难怪会一时独步网络江湖。

掌握了这个句式的奥秘,我们造起句来就容易多了,口诀有二:不同感觉领域的联合与反常的动宾搭配。比如:哥钓的不是鱼,是生活;我唱的不是歌,是快乐……

抛开修辞格不谈,此诗一出,大有全民皆寂寞之势,网络上,喧嚣一时的“寂寞党”,其实说明了看似热闹的信息社会中,个体的孤独与失语的寂寞。

首先是个体的孤独。

老天王刘德华曾唱道:“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可见越是人多,越是寂寞,和古人所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一个道理。就像在拥挤的地铁里我们面对面、心贴心,可是一出地铁,马上就向左走、向右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没有人会为另一个人停留。

然后是失语的寂寞。

80年代的年轻人,一起到大街上以喇叭裤、长头发、卡式录音机来显示自己不同以往的存在。而21世纪的网民,则集体宅居家中,躲在IP地址后面表现自我,在网络阅读中,不看任何字多的东西,只浏览标题,从不挑事儿,但一出事儿,立刻混迹人群起哄,家事国事天下事,任何事都可以用“顶”或“踩”一字搞定,真可谓“一字顶千金”。

寂寞的人,其实古今中外都有。李白也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唯有才,所以知音难觅。马尔克斯的寂寞是因为一个民族的百年孤独,小说家的寂寞成就了一个民族的巨响。

寂寞一直都在,只是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寂寞是这样的大张旗鼓、幸灾乐祸:芙蓉姐姐、梨花教派、打酱油、回家吃饭……寂寞的人乐此不疲。网络流行词典:

梨花教派

网络盛行恶搞风后,诗人赵丽华的旧诗作突然在网上引发热议。网民们在冠名“梨花教派”的网站将赵丽华的旧作一一晒出,其“大白话”的诗歌风格,如“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遭到广泛模仿与哂笑。

酱油党

以前买酱油,得拿瓶子到商店去,店员拿勺子从大酱缸里舀,这叫打酱油。而现在网络上大热的“酱油党”,相当于“路人”,遇事做懵懂状,不谈敏感话题,明哲保身。

吃饭党

百度魔兽贴吧一条“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创造了网络奇迹:6小时781万点击量、30多万回复量。“贾君鹏”由此成为众人追捧的名人。

Ps:

最近,雪糕看到很多中学生朋友与时俱进改写了自己的QQ签名,如“哥(姐)写的不是文,是寂寞”,“不要迷恋哥(姐),哥(姐)只是个传说”……所以很应景地约了这篇文。

顺便“八”一则相关的编辑部故事,见识下网络流行语的“毒害”。话说这天,雪糕一到单位就兴冲冲地告诉东东,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桂林米粉店,味道好得……(此处略去100字)东东听后,两眼放光,挨到中午,径直赶往米粉店。编辑部石子儿当场吟诗一首:“她吃的不是米粉……”其余人口径一致接上:“是诱惑!”

责编/雪 糕

猜你喜欢

米粉店教派动宾
中国化视野下藏传佛教各教派形成的历史及本土特点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多重线索
教派与国家利益双重视角下卡塔尔断交事件分析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略谈藏传佛教后弘期各大教派的形成和发展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老师的米粉店
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