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2010-08-24李永芹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6期
关键词:蒙脱石乳酸菌儿科

李永芹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沂水 276400)

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李永芹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沂水 276400)

目的:探讨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用药与单独应用蒙脱石散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门诊2008年10月~2009年12月56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选取其中30例,应用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作为治疗组,26例单用蒙脱石散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30例患儿接受治疗后,显效18例(60.00%),有效8例(2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治疗后,显效10例(38.46%),有效6例(23.07%),无效10例(38.46%),总有效率为61.53%。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有较好的效果,并且优于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治疗。

小儿乳酸菌素散;蒙脱石散;小儿腹泻;临床疗效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的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为主要临床特点。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其中以病毒引起的肠炎居多,并且以轮状病毒肠炎为主。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各种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较少;加之小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致病菌导致感染等原因,导致小儿腹泻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也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共56例。所有患儿病程在5 d以内,年龄3~5岁,粪便呈水样便或稀水样便,排便次数在10次以内,无发热及中、重度脱水。其中,男27例,女29例。随机选取其中30例应用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作为治疗组,26例单用蒙脱石散治疗作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蒙脱石散,1岁以下每次1/3包,每天3次;1岁以上每次1/2包,每天3次。治疗组在蒙脱石散用药不变的情况下加用小儿乳酸菌素散,小儿乳酸菌素散用药用法:口服,<1岁每次半袋,2次/d;2~3岁每次 1袋,2次/d;3岁以上每次1袋,2~3次/d。其他治疗措施均按常规给予抗病毒,口服补液治疗。

1.3 观察项目

治疗期间观察大便的次数及其性状,并记录呼吸、体温、尿量、精神及皮肤弹性等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查大便轮状病毒、大便常规加培养、血常规,必要时查水电解质并进行血气分析。

1.4 疗效判定

按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订的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服药24~48 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服药24~72 h大便次数减少到≤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服药后72 h腹泻次数仍>2次/d,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更换药物者,均属无效。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总有效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均服用7 d后判断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患儿接受治疗后,显效18例(60.00%),有效8例(2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治疗后,显效10例 (38.46%),有效6例(23.07%),无效10例(38.46%),总有效率为61.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取得满意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微生态疗法在小儿腹泻病治疗中的作用,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数量,恢复肠道内的a微生态平衡,从而抑制肠道内病菌的繁殖,促进腹泻病的治疗。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使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缩短了小儿腹泻的病程,从而减少了因大量腹泻而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患腹泻,尤其是轮状病毒肠炎时,由于轮状病毒对小肠黏膜侵犯,使其绒毛缩短、细胞结构破坏,使正常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肠道厌氧菌数量减少[3]。有资料表明,轮状病毒肠炎时,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的数量仅为正常时的1/10~1/100[4],而且临床腹泻症状越重,其肠道厌氧菌的数量下降越明显。

本文采用微生态活菌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30例,显效18例 (60.00%),有效8例(2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小儿乳酸菌素散能促使肠道在短时间内使益菌群维持在正常菌群的最佳状态,并且制造厌氧环境,促进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的生长,使紊乱的菌群恢复正常,从而有效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5]。而蒙脱石散作为一种高效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对治疗腹泻亦有较好的疗效。它对病毒、细菌及毒素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蒙脱石散还通过与肠黏液相互作用来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且能维持肠细胞正常的吸收分泌功能。但其单用,疗效远不如其联合小儿乳酸菌素散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缩短了病程,避免了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毒副作用及其造成的菌群紊乱,且无副作用,这为基层医院治疗小儿腹泻提供了新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1]崔焱.儿科学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9.

[2]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张玮,余霞,廖迂彦.妈咪爱改善慢性特发性便秘患儿直肠肛门动力学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105.

[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299.

[5]张魁领.蒙脱石散、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53.

R725.7

B

1674-4721(2010)09(b)-052-02

2010-06-17)

猜你喜欢

蒙脱石乳酸菌儿科
禽用乳酸菌SR1的分离鉴定
葛根固敛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草酸对蒙脱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