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

2010-08-23郑远平夏媛媛

制造业自动化 2010年11期
关键词:摩托车重庆市集群

郑远平,梁 丹,夏媛媛

ZHENG Yuan-ping1, LIANG Dan2, XIA Yuan-yuan2

(1.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2. 山东大学 威海分校,威海 264209)

0 引言

重庆是中国摩托车的重要生产基地,是西部地区摩托车零部件生产集散地。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重庆市摩托车行业产销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初见实效,摩托车配套企业形成规模,初具完整体系。摩托车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重庆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6年,重庆市出台《重庆汽车、摩托车十一·五规划》,首次将打造“中国摩托车之都”的设想列入政府五年发展规划。而在面对迅猛而来的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我国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重庆市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同样的抉择。本文针对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升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旨在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1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重庆市摩托车行业现有整车生产企业6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3000多家,主要零配件包括发动机、车架、轴承、车座、塑料件等,整车厂与配件厂互相促进发展,初步形成了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从产量方面看,重庆市摩托车产量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目前已拥有800万辆整车、80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摩托车产量815.01万辆,占国内产量的29.6%,比07年同期增长27.7%。从销售方面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摩托车销售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重庆刚好占半壁江山,隆鑫、力帆、建设股份、嘉陵、宗申等,分别销售196.01万辆、177.86万辆、170.02万辆、152.03万辆、151.86万辆。

从一支独秀的军工企业发展为如今国内首屈一指的大集群,短短数十年重庆摩托车产业已成为国内摩托车产业三大板块之一,并逐渐谋求领航国际市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重庆摩托车产业既要顶住同行压力,更要与国际摩托巨鳄厮杀在世界市场。如何获取在国内外竞争中获取胜利?答案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整个集群持续健康的发展。

2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2.1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

1)产业集群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一方面,产业集群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压力和动力。在产业集群的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制造和生产,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集群内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同时,在集群内,由于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以很大竞争压力和利润驱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集群内通过技术网络、交易网络、社会网络所构成的复杂而紧密的关系网络,提高了群内企业间知识与人才的流动。科技人才的相互交流模糊了传统企业意义上的边界,弥补了单一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劣势,使创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享,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

2)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和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在产业集群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条件与支持的同时,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也推动了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面对新的市场需求,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进行研发,开发生产出新的产品,并进行商业化获得创新利益,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对其它市场主体提出的各种新的市场需求,或者导致相关企业在附近安家落户,或者导致新企业的诞生,在这种一波又一波、一环又一环的技术创新过程当中,该地区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相关配套机构也不断进驻该地区,从而促进了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竞争的加剧、合作的密切),从而直接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完善和不断升级。同时,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拉动效应”和劣势企业对优势企业的“挤压效应”的双重作用,将推动整个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集群竞争优势,实现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产业集群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创新的环境和基础,它为知识以及技术的溢出提供可能,为专业人才的相互交流提供便利,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为企业积极主动的创新提供动力,从总体上降低单个企业创新的风险。同时,企业的创新又在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成为产业集群成长壮大以及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2.2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现状

1)R&D投入不断增长,许多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后劲的关键指标之一。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众多,关于集群整体研发数据的查找无从下手,本文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选用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内两家上市公司(中国嘉陵、宗申产业集团)的财务报表内的研发支出数据作为研究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嘉陵还是宗申集团,其R&D总投入都在逐年增加。其中嘉陵的研发支出2007年增长的比例约为18.95%,而到2008年研发支出已经升至3642.7万元,比2007年约增长56.07%。相对于嘉陵在研发上巨幅的投入增长,宗申集团的研发投入增长相对缓慢。2007年宗申研发投入在2006年的基础上约增长14.12%,2008年研发支出增至1638.72万元,比2007年约增长25.49%。

2)三项专利申请状况。从统计重庆市2000-2008年摩托车三项专利申请情况发现, 专利申请变化趋势可分两个阶段。2001年至2004年专利申请数上升趋势强劲,增幅很大(见表1和图1)。尤其是2004年,三项专利申请量达到了历年最高点为514件(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别占比6.7%、86.3%和7%)。而2004-2006年三种专利申请量总体却呈下降趋势,说明重庆市摩托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阻碍。

表1 2000年至2008年重庆市摩托车三项专利申请表(单位:件)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网站检索整理而得。

图1 2000年至2008年重庆市摩托车三项专利申请变化趋势

3)摩托车企业员工学历情况。近年来,在重庆摩托车行业的员工构成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重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数基本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正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但是,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仍然以高中以及中专以下的水平为主。例如,在宗申集团内,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19%,而高中及中专以下的员工人数占到了公司员工总数的81%。这让我们在肯定宗申取得业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企业员工的素质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否则缺乏人力资源的基础,核心大企业将无法担当起引领集群企业不断创新,实现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重任。

4)集群创新环境初步形成。重庆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33所高等院校,62万多名科技人员。特别是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汽车研究所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汽车摩托车及电子产品研究与开发,具有相当实力,积累了一定经验,培养、储备了大量人才,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同时,骨干企业的存在,使重庆市摩托车行业初具研发能力,目前己经建立技术中心6个,其中国家级2个(嘉陵、建设),市级4个(力帆、宗申、隆鑫、银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个。嘉陵、宗申、隆鑫等企业均拟投资2亿多元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检测中心,现均已完成投资1亿多。

5)技术创新方式由模仿创新逐步向合作创新过渡。在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发展早期,引进模仿是技术的主要来源。随着企业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独立开发新产品,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流形式。力帆、嘉陵、建设、宗申、隆鑫等大型摩托车企业已经组建了具有一定实力的技术研究中心,并且在技术开发、专利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然而目前这种合作还处于松散的初级阶段,还停留在一些外围技术的合作上,对重大技术攻关依然由单个摩托车企业完成。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处在技术引进模仿与自主开发的过渡阶段。

3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不足之处

1)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仍然较差,研发能力薄弱。重庆市摩托车企业整体研发能力低,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模仿的低层次阶段,自主开发产品少,创新产品更少,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不高,总体上尚未形成自主开发能力。除嘉陵、建设、力帆、隆鑫、宗申有自己的技术中心,装备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外,其他企业仍然是小打小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人才不足,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很多企业提升技术的普遍做法是:买回先进产品进行拆分,测试其材料、材质、尺寸、形状等,然后进行自己的技术研发。据调查,与整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大多也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他们的工作只不过是按照厂家的图纸和要求完成生产任务而已。

2)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短缺。从企业的相关资料中我们发现,重庆市摩托车企业研发投入少,几家骨干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2.5%,最高的也没有超过4%。为应对激烈的竞争,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营销上,产品相互抄袭,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保护,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的新技术和新车型极少。研发经费的严重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研发人才的严重短缺。现阶段重庆市摩托车产业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高级科技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同时在一些缺乏自主开发积极性的企业里,研发人才没有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缺乏实战的机会,人才浪费现象严重。由于重庆地处西部地区,高级技术人才外流现象也比较严重。

3)技术同质化。在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中,各大摩托车企业外围都有上百家摩托车配件厂,这些配件厂周围也有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原材料供应厂或基地。在这种供应链中,众多的上游企业为中游企业提供原材料,中游企业将不同企业的原材料加工成配件后提供给不同的下游企业,不同整车厂的零部件的来源基本相同。这样就使得整个摩托车企业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相同或相近的配件来源无法促使某个企业在技术方面绝对领先于其他企业,因而造成重庆市摩托车产业的技术同质化,产品缺乏差异性。

4)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够。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尽管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良好的创新体系等软环境,但来自外界的条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明显不够,远远落后于全国摩托车产业的头把交椅——江门市大长江集团。为了促进摩托车产业的发展,江门市政府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在政策、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大长江集团所在的蓬江区政府协调全区各个职能部门扶持企业,从招商引资到成立行业协会直至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牵线搭桥,体现了政府的管理创新的良好效应。而在重庆地区,来自外界的条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明显不够,直至2004年重庆才开始进行建立摩托车专用试验场和“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创新意识的落后直接导致企业丧失了发展先机。

4 提升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

4.1 培育产业集群创新文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竞争机制

集群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合作、竞争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就是集群产业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论坛、研讨、沙龙、讲座、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播活动建立创新氛围,加强集群内人员的交流,加大学习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加强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高度专业化分工,建立信任和承诺,结成紧密的网络关系,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强化企业间的依赖关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第一,企业要定期开展培训班,请相关的专家或者是高级技工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使人人都能参与到企业技术的研发中;第二,保持企业内适度的人才流动。适度规范的人才流动能产生技术创新溢出,加快创新技术的转移,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更加健康的竞争环境和新的创新途径。第三,创新人才竞争机制。人才竞争局面将迫使企业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使每位员工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忧患意识,鼓励技术创新人才开发和创新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4.2 加大研发投入,创建产学研联盟,促进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目前,重庆摩托车仿制车型多,创新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差。因此,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在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并切实加强在摩托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地区和国家的专利申请与注册力度。企业在独立研发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合作创新。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地处重庆市高校聚集区域,有着良好的科研氛围。因此重庆市摩托车企业应与重庆市高校、研究机构联手建立产学研联盟,进行合作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此来促进摩托车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产学研联盟创新是一种长期的联盟关系,有利于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向企业转移,真正实现科研的价值。

4.3 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构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提升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行业协会要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可以建立区域服务体系,加快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完善,重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促进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管理新局面。中介机构或行会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研修班,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研发、技术、营销等各类人才进行培训,推广先进的理念、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推进完善集群内的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务市场,加强促进摩托车行业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企业引进人才牵线搭桥。

4.4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经济政策对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作用

政府要致力于营造一种适合创新主体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以此来引导和增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政府要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加强多渠道融资体系的建设,通过资助项目经费和减免税收等政策对大型企业的研发活动给予扶持。

摩托车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重庆市经济有很大的影响。重庆市摩托产业虽然形成了出具规模的集群网络,但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除建设、嘉陵、宗申等龙头企业外拥有技术研发中心外,其他企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成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当务之急。产业集群作为新经济形式下一种极具活力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创新所需的组织架构、产业文化基础、知识积累和扩散的内在机制等,能够形成技术创新的系统优势。此外,技术创新还需要集群、企业、国家三个层面的相互协调。只有将提高摩托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行业组织积极性,发挥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创新体系,重庆市摩托车产业的发展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1]徐小钦,张军,李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技术创新战略研究[J],探索,2005.

[2]张青,徐小钦.重庆摩托车行业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战略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探索,2007.

[3]刘军跃,杨晓蕊,荀启明.构建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及政府应发挥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

[4]刘军跃,崔骅,曾宪军,龙思红.基于产学研联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对重庆摩托车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3.

[5]朱勇,张宗益,党文娟.互动创新体系与企业竞争力-基于广东与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

[6]石晓辉,田培棠等.重庆市摩托车发展技术及分析[J],专家论坛,2006.

[7]孟卫东,赵季.重庆摩托车行业的企业集群现象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3.

[8]马凌,张亚男.重庆产业集群发展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

[9]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10]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摩托车重庆市集群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开摩托车的闪电小鸡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大笨狗酷比多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图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