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落的文化解读及其文化意象塑造

2010-08-22朱创鑫

山西建筑 2010年19期
关键词:古寨书斋龙湖

朱创鑫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是历史对居民聚居地的选择,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原生态的民风民俗,在历史、艺术、建筑、美学、科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怀旧情结和对田园景色的向往日益加深,极大地推动了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对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发掘深度不够,导致了一些古村落在开发中只停留在表层的观光旅游,出现主题重复、产品单一的问题,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对古村落的开发利用,除了保护、展示有形的建筑、器物之外,更要发掘无形的文化,进而塑造村落的文化意象,使游客感受到古老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到独特地域文化的魅力。

1 龙湖古寨简介

龙湖古寨位于韩江下游西岸,潮安县南部,北距潮州市区约16 km,南距汕头市区约25 km,面积约 1.5 km2。龙湖寨创乡于北宋,因东临韩江,西、南、北三面为池塘环绕,故名塘湖。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乡民筑寨自卫,寨内形成“三街六巷”的规划格局,其中央直街贯穿南北,路面中央用石块摆成一直线,形如龙脊,龙脊两旁铺砌不规则石块,形如龙鳞,从整体上看如神龙腾跃,因此改名为龙湖。除象征八卦,暗含“三纲五常”之说外,在功能上还起着防盗之用,直街中各路段的居民实行分责制度,共同维护着古寨的安全[2]。

在“风水”观念的指导下,龙湖古寨的排水处理得十分巧妙。设计者借助地势,构建中央直街和三街六巷,其中街道中央铺设长条状石块,两侧铺设不规则石块,中间高,两侧低,使街道中的水从两侧排出,并且在总体上做到了北水南流和东西出水。北水南流称为巽水济贫,水能生财,不可尽泄,所以又在西面修池蓄水,既达到风水的功效,又可用于灌溉,巧妙的设计使得龙湖寨自古以来地下水道排水十分通畅。

龙湖寨建寨后,乡民在寨内遍栽榕树,既绿化了村庄,又可在夏天作为纳凉休憩之所。同时,潮人将榕树称为“成树”,取“成就”之意,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寄托。目前,寨中仍有多棵古榕树存活,如天后宫前的古榕,高达15.2 m,主干围宽6.3 m,树宽直径28 m,覆盖面积87.9 m2(据《龙湖志》),盘根错节,姿态雄奇。

2.2 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

由于龙湖寨水陆交通便利,在汕头开埠之前,是古代粤东地区的江河出海口和通商口岸。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条件使龙湖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享有“潮居典范、祠第千家、书香万代”的美誉,成为目前岭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潮人群居建筑[1]。近年来,龙湖寨先后被授予潮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最美丽乡村、广东省100个优秀旅游景区景点之一等称号,2008年被广东省文联、省民协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

然而,龙湖古寨的开发利用情况却与其所具有的旅游资源状况不甚匹配,在区域的旅游发展中,未能占据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开发的深度不够。因此,要提升其旅游价值,便需要对古寨的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

2 古寨的文化解读

2.1 古寨的总体规划与人居文化

龙湖古寨按九宫八卦的格局建造,整体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中央直街贯穿南北,总长度1.5 km。东西两侧为三街六巷(新街、上东门街、下东门街、五官巷、隆庆巷、福兴巷、中平巷、西巷和伯公巷),东面三街象征乾三连为天,西面六巷象征坤六断为地,中央直街则象征天地中分,辟为贸易之市,并于上东门街、下东门街各设一八角古井,以符合“市井”之说。同时,中央直街南北两端各有一门,北门坐巽向乾,南门坐艮向坤,象征阴阳交感之泰卦,有万物通泰之意。直街中还设有栅门六个,和南北门共计八门,

作为韩江的出海口,龙湖寨有着海洋文化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姓氏、多宗教、多建筑式样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的村落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发展起来的[3],村落中一般只聚居一两个姓氏的居民。龙湖寨由于商贸活跃,同时又可防御倭寇,因而吸引了众多民众,其聚居姓氏相传有48姓,可确切考证的有43姓[4]。在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下,各姓氏各自营建宗庙、祠堂,使龙湖寨出现“祠第千家”独特景致。

寨中宫庙所供奉的神灵种类较多,儒、释、道皆有。其中除供奉传说中的神佛之外,还供奉有为古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前代贤人,如纪念唐代睢阳城守将张公巡、许公远的双忠庙,纪念北宋潮州通判陈尧佐三兄弟的三王庙,甚至还建有五通庵供奉江浙一带民间信仰的五通神。

龙湖寨历史悠久,寨中保存有少量线条洗炼的宋代建筑构件,大量风格简约的明代建筑,华贵雅致、精雕细刻的清代建筑,带有太平洋彼岸风格的侨眷建筑[6]以及苏州建筑风格的宅第。寨中的府第、祠堂既汇集了嵌瓷、石雕、木雕、彩绘、贝灰塑等潮汕民间工艺的精华,同时也融入外来的建筑艺术及宫殿建筑样式。如建成于民国十二年的方伯第便是一座中式为主、西式为辅的建筑,府第内有装饰用的法国瓷砖,西式的外窗,防雨盖上有罗马式的西洋图案,壁画上有西洋女郎、西装男士等等;而儒林第则是由在苏州经营糖业的黄衍祯参照苏州建筑式样,并聘请苏州建筑师傅修建的苏州风格的府第;还有寨内门户最多,共计99个门户的文翰第等一批建筑精品。寨内建筑不拘一格,装潢别致,在民间建筑中极具个性。

2.3 书斋与科教文化

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龙湖寨内出现大量书斋,有富贵人家设立的,也有以宗族名义设立的。据称,在全盛时,全寨书斋达50处[7],目前保留下来的有10处,但多数已改为他用。

书斋的大量设立,尤其是明代龙湖书院的创立,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龙湖寨宋、明、清三个朝代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共计53人,其中榜眼1人。同时,还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门联及诗词,如“读我书屋”门联:读史方知司马笔,我诗不让杜玲篇;“卯桥诗庄”门联:夜谈常至卯,溪涨欲平桥等等。清朝后期,寨内创办国立高等震华学校,民国时改为乡办,为隆津都第二中心学校,为新文化思想在地方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

龙湖寨自古尊师重教,目前寨中保留有纪念教师王侗初的“侗初师祠”,并有潮州知府周硕勋撰写的碑记。像此类为纪念教师而设的祠堂,国内实为罕见。

2.4 女性文化

龙湖寨独特的女性文化体现在女祠、女门神、女书斋三个方面,并且都与清初的员外黄作雨有关。

女祠为黄作雨纪念其母周氏所建,名为“婆祠”,有“江南第一女祠”之誉。由于周氏生前为妾室,过世后,黄作雨欲将其牌位放置于氏族宗祠,遭到族人反对。“家资丰盈甲于潮州”的黄作雨不忘生母养育之恩,便毅然在宗祠旁修建起更为宽大、气派的祠堂以供奉母亲。

同时,为了葬母,黄作雨将天后宫迁到了龙湖寨的南门旁,而天后宫两扇大门上所绘的门神并非一般常见的威风凛凛的武将,而是两位端庄肃穆、和蔼慈祥的女性,俗称“女门神”。

除了尊重母亲这一伟大女性之外,黄作雨还重视对女子的教育,清朝初期便在中平巷头创办女书斋,专供女子读书之用。

3 古村落的文化意象塑造

3.1 古村落文化意象构建的必要性

文化是古村落的灵魂,独特的文化内涵才是古村落的生命力所在。正如一个高度可意象性的城市一样,古村落也应该有独特而不寻常的一面。因此应该对古村落的文化进行深入地发掘,找出其文化异质性,并进而对文化意象进行塑造,才能使游客体验到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实现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古村落文化意象塑造的途径

要体现文化的异质性,展示古村落独特的文化,关键在于文化意象的塑造,而文化意象的塑造重点在于意象要素的选择,意象要素的选择则需要对村落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笔者提出如下途径来实现古村落文化意象的塑造:古村落文化解读→寻找文化异质性→选择意象要素→塑造文化意象。

通过对古村落的文化解读,发掘出该村落与其他古村落在文化上的差异,进而选择能够表现这种特殊文化的意象要素,对这些意象要素进行重点保护与开发,使古村落达到“可识别性”“可印象性”的目的,从而完成对古村落文化意象的塑造。

3.3 龙湖古寨文化意象的塑造

龙湖寨面积虽小,却拥有大量的祠堂、书斋、样式奇特的府第,蕴含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为塑造龙湖寨的文化意象,表现龙湖寨的独特文化,笔者确定了与这四种独特文化相关的一些意象要素(见表1)。各要素之间并非截然分隔,而是相互交融。

表1 龙湖寨文化意象的塑造要素

对中央直街、三街六巷、古榕树、池塘进行保护,可以使游客了解古寨的整体规划及所蕴含的人居文化;数量众多的祠堂、建筑样式多变的府第以及具有多元性的宫庙可以体现出古寨海洋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大量的书斋及为纪念教师而修建的祠堂,体现了古寨尊师重教的文化特点;而祠堂中的婆祠、宫庙中的天后宫、书斋中的女书斋则体现了古寨对女性的尊重。其中,祠堂和书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数量,因此除了目前的重点开发之外,还应该对祠堂、书斋进行全面的修复,使古寨几十座祠堂、几十所书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4 结语

本文以龙湖寨为例,摆脱以往意象分析中将空间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种元素进行分别论述的方法,而从体现地方独特文化的目的出发,对古村落进行文化解读,寻找出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并确定能表现独特文化的意象要素,通过对意象要素的重点保护、开发,进而营造出古村落的文化意象场,实现古村落文化意象的塑造。

[1] 广东省旅游局.紧抓文脉,打造品牌——潮安县致力盘活龙湖古寨旅游资源[J/OL].广东旅游扶贫信息,2004(3):101-102.http://gov.visitgd.com/wxzl/lyfp/2004-07-01/107803.shtml.

[2] 黄伯群.龙湖寨创建过程及其格局[M]//潮安县龙湖镇人民政府,潮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寨文化史谭.2005:19-20.

[3] 刘沛林.论中国古代的村落规划思想[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17(1):82-90.

[4] 黄伯群.塘湖市的形成过程及概况[M]//潮安县龙湖镇人民政府,潮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寨文化史谭.2005:15-16.

[5] 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48-51.

[6] 吴志敏.龙湖寨的建筑特征[M]//潮安县龙湖镇人民政府,潮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龙湖寨文化史谭.2005:30-33.

[7] 林丽爱.“旅游扶贫”敲开潮州古寨门[N/OL].香港经济日报[2005-03-10].http://www.ecotourism.org.hk/other%20files/News/CulturalTourism.htm.

[8] Kevin Lynch.The Image of the City[M].The M.I.T.Press,1960:1-14.

[9]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17(1):31-38.

猜你喜欢

古寨书斋龙湖
我的书斋
邂逅异龙湖 恋上山光水影
石崆寨览胜
名人的书斋
张家畈新村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三尺书斋容天下
绥宁大园古苗寨
环保古寨——文斗
郑东新区龙湖12号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