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校区学生公寓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0-08-22张倩廖琴

山西建筑 2010年19期
关键词:居室学生公寓校区

张倩 廖琴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生活场所,它要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休息、学习、交往、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近年来,在高校扩招的总体形势下,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在城郊的新校区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学生公寓建设,随着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服务化转型和当代青年学生生活需求的变化,学生对公寓的认知和评价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在满足学生公寓数量的前提下,兼顾当代青年学生的集体性与私密性、规律性与多样性、潮流化与个性化等多元融合的生活特征与心理特征,有必要对当前已建的新校区学生公寓的使用状况评价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公寓的生活舒适性。

1 新校区学生公寓居室调查

为了解新校区学生公寓使用状况的评价,对南昌红谷滩高校区内学生公寓中不同居室模式进行了居住实态调查。调查采用入室调研的方式,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通过测量拍照、现场绘图等方式,收集整理了较为完整的基础资料(见表1)。

表1 南昌红谷滩高校区学生公寓四种居室模式比较

2 四种居室模式综合使用状况满意度比较

大多数学生对四种居室模式综合使用状况的评价是满意程度一般。其中不满意程度最高的为6人间的C型模式,这与公寓个人空间尺度小、私密性差、休息学习环境条件较差有较大关系。满意度最高的为A型模式,因该模式公寓为新建筑且设计有独立外挂式卫生间。结合访谈分析,居住北向居室的满意度小于居住于南向居室的满意度,男生满意度高于女生(见图1)。

3 评价的影响因素

学生公寓的使用者结构单一,仅仅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出发并不能合理公正的评价学生公寓居室性能的好与坏,调查试图从11个方面出发,分别对以上四种不同居室模式的物理环境、空间尺度、不同使用功能空间性能(学习、休息、储藏、晾晒、洗涤、会客与交往等空间)、家具与装修、私密性与归属感、管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以期寻求一评价影响因素的平衡点。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发现,学生公寓建筑的物理性能是目前南昌地区学生对新校区学生公寓使用状况评价的最大影响因素,其次是休息环境和学习环境(见图2),而且学生对公寓居室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家庭化,要求舒适度进一步提高。

4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建议

4.1 公寓居室物理环境

调查数据显示公寓居室的物理性能是影响评价的最主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室内舒适度,而居室物理性能主要体现在照明采光、通风、隔音、保温隔热等方面。调研过程中学生反映最突出的是南昌红谷滩高校区学生公寓的保温隔热和通风性能较差,大部分学生认为公寓房间内冬夏温湿度差异大,以致无处藏身,这与南昌地区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直接相关。说明目前的学生公寓在考虑气候条件和节能与生态设计上有待改进(见图3)。

基于以上的评价需求以及低成本的适宜性技术方面的考虑,我们在以后的学生公寓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

4.1.1 改善保温隔热方面

1)尽可能采用节能窗,增强窗的密闭效果;采用隔热材料来建造围护结构(如塑钢窗套),以利于冬季的保暖。2)夏季朝向不利的方向设置遮阳格栅,既起到遮阳效果,又增强了建筑立面的韵律感;对于多层学生公寓也可采取种植落叶乔木的绿化遮阴方式,同时还能降低微气候环境的湿度。3)公寓建筑外墙尽可能采用外墙外保温(苯板、挤塑板、保温砂浆等),并对外窗周边和底层等薄弱区域采取局部加强措施,以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

4.1.2 改善通风性能方面

1)楼梯间的屋顶采用部分玻璃拔风“烟囱”设计,将楼梯间作为热压通风的竖向通道,利用楼梯间屋面的拔风“烟囱”将室内外热冷空气形成置换对流通风,以增加长廊式公寓各楼层的空气流动,以降低室内温度。2)设计上采用平开窗以增大自然通风面积。3)公寓房间门上设通风窗或设置通风器,以增加室内的空气对流。

4.2 公寓居室休息环境与学习环境

从本质上说,学生公寓承担的主要是居住功能,学生在公寓居室中大部分时间是休息和学习,目前学生普遍认为四人居的空间尺度较为合适,最满意的室内布局模式为A型,而问题是现有学习空间局促、休息空间干扰大不安静。这与公寓的内长廊式设计、隔音性能和居室模式设计有关。

在改善居室休息环境与学习环境方面:1)公寓内应设独立的学习室和活动室。随着各地“大学城”建设,目前高校区内大多数新校园的空间尺度大、公寓和教学楼之间距离过长、校园外部绿化尚未完善,学生大多不情愿走出公寓去教室自习。根据人数需求,在长廊式公寓内两端部动静分设学习室和活动室,有利于保障居室内休息空间的安静和改善学习空间的局促问题。2)多使用软质多孔材料(窗帘)来吸音,家具设施与地面应避免“硬碰硬”的接触,家具的触地部位使用软质材料(木头、塑料)等做垫脚。

4.3 家庭化空间的需求

在调查学生公寓内理想中应具有的功能空间意愿时发现,学生希望公寓能像居民小区一样的方便和舒适,公寓房间内需设置会客厅;公寓单体建筑内需设开水间、洗衣房、小商店;居室内需要电视机、网络、饮水机、微波炉等配套的电器设施,这表明学生对公寓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家庭化,要求公寓的舒适度进一步加强。

5 结语

从调研的大量反馈意见中,我们了解到新校区学生公寓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建筑的物理性能好坏是学生对公寓使用状况评价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从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技术上综合采用各项低成本的适宜性节能措施,充分考虑气候条件,进行生态型学生公寓设计;功能上优化布置必要的学习娱乐等生活需求空间,进一步改善目前“大学城”和新校区内空间规划与设置的合理性,以期真正提高新校区学生公寓居室环境的舒适性。

[1] 王丽娜,高冀生.大学生公寓的研究与认识[J].建筑世界,2003(10):20-23.

[2] 王 迎.高校中低档学生宿舍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5,31(10):42-43.

[3] 朱轶蕾,杨昌鸣.浅析高校学生宿舍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6):36-40.

[4] 尹 丹.我国高校学生居住空间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7):25-26.

[5] 魏 薇.谈高校学生宿舍设计的发展趋势[J].安徽建筑,2008(4):20-21.

猜你喜欢

居室学生公寓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