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教育均衡发展的乐章——郧县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0-08-21彭全忠李长明
◎/特约通讯员 彭全忠 张 俊 ◎/本刊实习记者 李长明
一走进郧县海拔最高的沧浪山麓下的红岩背林场教学点,一幢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教学楼便迎面而来,“天锅”和太阳能热水器外机像屋顶盛开的鲜花,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之下,显得格外美丽。室内全是清一色的新型课桌椅,三年级只有四个孩子,也开起了英语课。红岩背林场教学点地处郧县的“西伯利亚”,这里只有15个学生,方圆三十公里没有学校。郧县教育局局长吴忠恒先后三次实地调研后决定,投入20万元,维修校舍,新建厕所,安装太阳能,建造淋浴室,配备洗衣机、电视机,为大山里的孩子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看着孩子们坐在宽畅明亮的教室里,听着孩子们幸福地朗读,在这里已工作多年的老师都难以想象,四年前还是野猪啃门、教师叹气、学生摇头的教学点,如今却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同等的待遇。像红岩背林场教学点的学生一样能够享受上学的幸福,在郧县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正逐步成为一种常态。
思路决定出路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使郧县教育决策者把发展教育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偏远乡镇和城区薄弱学校。在广泛走访、摸清家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6月郧县教育局对教育走什么路,如何走,进行了战略性思考,适时地提出了指导郧县教育事业未来几年改革和发展的“一八三六”工作方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落实“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中教育”三大任务,重点抓好“转变作风、规范管理、调整布局、推进改革、突出安全、提高质量”六项工作。
2007年春节刚过,吴忠恒便把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送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们的面前。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和县长办公会,并先后六次深入到中小学进行专题调研,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郧县实施七大工程确保六项工作的推进。提出并启动了学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工程、校长队伍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并把2006年定为治理整顿年、把2007年定为学校管理年、把2008年定为教育落实年、把2009年定为教育质量年。
2009年,十堰市委、郧县县委提出了“加快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把郧县打造成十堰市经济强区”的目标。为此,郧县教育局适时提出了“以统一配置学校资源为重点,在制订教育规划上实现一体;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在学校发展上实现一体;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在学校基础设施上实现一体;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现一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一体”等“五个一体”的区县教育对接发展思路,为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个一以贯之、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使郧县紧紧地抓住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牛鼻子”。
做大政府投入的“蛋糕”
实现区域教育均衡需要资金投入,而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资金不足,教育均衡该如何推进?“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为教育埋单,就是在为将来经济社会发展注资。”县委书记柳长毅一边号召全社会尊师重教,面向社会共同做大教育资金“蛋糕”,同时,切实履行地方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向社会承诺:“只要是办教育,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四年来,在上级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县级财政对教育投入做到“三个增长”,转移支付用于教育达到“两个比例”,实现了“上下共进”的目标。2006年财政拨款13575万元,2007年达到16679万元,2008年财政拨款22356万元,2009年比上年净增2845万元。
一方面确保县级财政投入不断增长,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把握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07年,争取中央农村初中改造工程项目投资1400万元,16个建设项目立即相继启动。2008年争取到17个项目,涉及25所学校,规划总投资2595万元。同时,还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明德项目、希望工程等资金,尽可能多地为改善办学条件化缘。
有限的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学校布局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郧县300多名教育干部、3000多名教师深入学校、走进村组、访问家长,从未来学龄人口的测算到后续校舍维修投入成本的预算;从人民群众的呼声意愿到政府部门的布局谋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科学论证,正式出台了《郧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一五”规划》。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山区和其他交通不便的地方实行寄宿制、有条件的乡镇逐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原则,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四年来,全县共撤销中小学和教学点178个。
在资金的使用上,郧县关注边远学校,兼顾城区学校,倾斜薄弱学校,不忘优质学校,统筹兼顾,通盘考虑,集中财力办急事、办要事、办大事,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吴忠恒说:“学校的建设与维修不能停留在简简单单的小修小补上。要本着建设一所、成型一所、亮丽一所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规格建设,高品位管理,高质量推进,让每一所学校都一样精致。”郧县教育局先后出台了《郧县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维修改造规划方案》《郧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和《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中小学聘请专家,精心设计校园,县教育局逐一审核把关,力争让每一位学校建设得科学、安全、美观、适用,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把学校打造成学生的第二个家
如今,行走在郧县的乡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学校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学生公寓。但是在四年前,称得上“漂亮”的学校可谓是屈指可数。大多数学校环境较差,教学设备不足,常常令校长十分尴尬。
大柳乡中心学校校长宋进喜站在新建起的学生公寓旁,回忆起过去的学生住宿情况总是不停地叹气。四年前,大柳中学由于校舍不足,4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寝室里,学生经常为睡觉的“地盘”发生争吵。班主任没有办法,只好给每个学生划了半尺宽的一截儿。一到夏天,许多学生被地虱咬得浑身是红疙瘩。学生辍学率高,老师们白天上课,晚上走访流失生。
郧县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首先从维修改造校舍破题。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每年从办公经费中专列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及时改造新增危房,做好校舍的日常维护,有效降低危房转化率,使维修改造工作制度化、长期化,提高校舍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郧县依照布局调整规划,从师生的吃、住、学、玩入手,统一标准对寄宿制学校进行改水、改厕、改气、改食堂、改宿舍、建餐厅、建晾衣架、建澡堂、建猪栏、建基地等“五改五建”,把每所学校打造成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两年来,新建学生食堂25个、学生宿舍25个、厕所8个、学生浴室19个、引水工程5个,全面改善了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同时,全县统一为寄宿制学校购置用餐桌椅3132套、洗衣机180台、太阳能热水器138台、铁架床4000套,实现寄宿制学校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一个样。
走进城关镇堰河小学,一个花园式的校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粉刷一新的学生寝室房顶上,架着四台崭新的太阳能,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耀眼。五年级的学生王亮告诉我们,“在家门口念书餐餐都有新鲜蔬菜,每周还能吃两顿肉,比家里吃得好多了,住得是学生公寓,很舒适。”
一流的住宿条件提升了学生成长的幸福指数。为了让学生住得更舒适,郧县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后勤管理中去。在堰河小学的浴室里,笔者好奇地拧开水龙头,不一会儿,一股热水就流出来了。中小学生们在生活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每天都可以在学校洗衣室里洗袜子,每周都可以洗一次衣服,每十天可以晒一次被子,保证寝室和教室内无异味。
硬件的配备和软件的规范,让每个寄宿制学校如家一般的温馨。郧县中小学加强食堂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降低伙食成本,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安阳中学不仅种菜,还养起了猪,孩子们在学校里每周能吃上两顿肉,营养结构十分合理。现在寄宿制学校有餐厅,学生不风餐露宿;有餐桌,学生不端碗蹲餐;有新鲜菜,学生不带菜瓶子。
郧县启动了“健康型课桌椅”配送工程,先后配送了55000套标准化课桌椅,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全部用上了新桌椅。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全县中小学校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改善校园环境。
“上课用上了多媒体,人人趴上了健康桌,衣服不用手来洗,洗澡有了淋浴器,吃饭不会再淋雨,一天一斤新鲜菜,顿顿都吃白大米,幸福生活乐心里。”郧县中小学生们用新童谣唱出了学校的新变化。
补齐师资队伍的“短板”
2008年8月,刚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杜书磊通过考试,正式走向新的工作岗位——谭山镇乌峪小学。正规大学生进小学,是郧县出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新政策后的结果。
郧县和其他地方一样,存在师资年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数量分布不均、学科难以配套等问题。2006年以来,采取适度“补”、城镇“助”、待遇“稳”、强化“训”等办法,制定了《郧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均衡配备实施意见》,促进了全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了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郧县通过签约一批资教生、选派一批教师交流和招聘一批新教师等办法,多措并举为农村教育“输血”“造血”和“活血”。
“把最好的老师送到农村去”,是郧县在制定支教方案时的目标。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乡镇进行不少于一年的挂职任教。同时,各学校严格按照标准选拔支教人员,不得采取抽签、轮岗等方式将素质较差、不能任课的人员作为支教教师,也不能采取以钱代人、以物代人等方式不派出支教教师。支教教师同时接受派出学校和新学校的两重领导。为调动支教教师的积极性,郧县出台了相关政策:城镇中小学教师参评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参评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必须有在农村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对于支教满一年且考核合格者,可优先聘任高一级职务并兑现工资;县教育局对支教人员每学期报销一定的交通费。
马子瑞是在谭山镇支教的一名英语老师,她的工作不只是上课,作为郧县小学英语中心研究组成员,还指导别的教师上好英语课。一年来,她先后讲英语公开课7次,指导教师30余人次,全面提高了谭山镇英语教师整体水平。
受教师编制紧缺、培训经费不足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新理念的机会不多。郧县让偏远山区的教师到城区中小学挂职锻炼,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拿出120万元为教师的培训“埋单”,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选拔教师走出去到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大学和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进行学习,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县教育局建立了边远乡镇教师交通补助基金制度,每年对边远乡镇教师补助交通费600至1000元。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边远乡镇教师名额指标高于城区和城郊乡镇学校2—5个百分点,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于乡村。三年来,全县选派672名教师下乡支教,选拔58名优秀年轻教师挂职锻炼,公开招聘教师150名,签约资教生132名,使乡镇教师缺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日趋均衡。
走出教育质量的“坳地”
吴忠恒说:“要把郧县真正打造成为教育强县、名县,我们就必须拥有在全省叫得响的一流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教育观念上进行一次彻底的转变。”
2009年是郧县教育质量年。县教育局确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位一体抓质量的工作思路,制订了“注重小学,扎实初中,加强高中,打基础,管长远”的质量战略,扎实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建立名师引领机制、试验推进机制、课堂视导机制、科研创新机制、竞聘上岗机制和质量奖惩机制等六项机制,均衡用力抓质量。
学习名校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郧县组织200多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学习考察,选派部分教研员和优秀教师赴广州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把大力推行生本教育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确定实验中学、城关一中、实验小学和新区小学为“生本教育”实验工作试点学校。同时,成立了示范初中协作体,开展了强校与弱校的教学联谊、网上沙龙、在线研讨、定时送教等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了扩强扶弱的目的,使鲍峡中学、胡家营中学等一批薄弱学校迅速跃升至全县强校之列,从而形成了全县百花竞放的良好态势。
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为郧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开了一扇窗。2006年,郧县教育局克服英语师资短缺、教师观念落后等重重困难,利用空中英语课堂从小学三年级开起了英语课。通过行政驱动、培训带动、制度推动、教研促动、分片联动、典型拉动等得力措施,让空中英语课堂在中小学全面开花。凭着在空中英语课堂应用中积累的经验,各中小学把资源运用拓展到了音乐、美术、思品、语文、数学等学科。
提高县域内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郧县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多措并举帮助残疾儿童入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确保每一个儿童都有学上、能上好学。青山镇村民郑全双说,“以前外出打工最不放心是孩子在校读书,现在学校开设了亲情电话,还可以和孩子‘煲电话粥’。”
昔日,郧县城关一中因环境优美、质量一流而成了家长们择校的首选。如今,郧县的许多学校都像城关一中一样,校园环境美,教学设施全,教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全县义务教育呈现出一幅均衡、和谐发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