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层螺旋CT薄层断层扫描对眶上裂的应用研究

2010-08-21丛也彤王新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冠状解剖学视神经

丛也彤,亓 波,王新云

(1.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CT科,吉林 吉林 132021;2.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医务处,吉林 吉林 132021)

64层螺旋CT薄层断层扫描对眶上裂的应用研究

丛也彤1,亓 波,王新云2

(1.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CT科,吉林 吉林 132021;2.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医务处,吉林 吉林 132021)

眶上裂是沟通海绵窦和眼眶的一个狭窄的裂隙,是颅底穿行神经最多、最复杂的区域,故眶内组织炎症、肿瘤和外伤性骨折等原因引致“眶上裂综合征”[1],会造成诊断和手术治疗上的困难。近年来随着眼眶手术显微外科的发展,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迫切需要更为详实的断层解剖学资料作指导[2]。本研究采用64层螺旋CT薄层断层扫描对眶上裂区进行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观测眶上裂的结构,出入眶上裂的神经和血管及其形态、走行、大小、毗邻关系及空间位置关系,为临床影像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提供解剖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材

选取10%福尔马林固定1-2年的成人颅底标本15例(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双侧SOF区结构均保持完好),男性头颅8例,女性头颅7例,其中3例头颅动脉红色乳胶灌注。未见明显畸形和疾患。常规开颅取脑后,以眦耳线为基线,取眶上裂区(包括眶上裂、视神经管以及穿经结构)的完整组织块,制作火棉胶切片。

1.2 火棉胶切片制作

将所取组织块进行火棉胶包埋。①脱钙:20%甲酸2周,后换用10%甲酸,直至可用细针刺入骨组织:②冲洗和中和:流水冲洗1-2天,后以5%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和;③脱水:将组织块置于梯度酒精及乙醚酒精中进行脱水,每梯度均为1周;④浸胶:将已脱水的组织块浸入2%-加%梯度火棉胶中,每梯度浸胶时间为3-5周;⑤包埋:将组织块置于自制方形纸盒内,以硬质木块为底托,采用20%火棉胶包埋,待其硬化后,将包埋完毕的标本置于70%酒精中保存;⑥切片:将20侧标本按照冠状面、20侧标本按照横断面采用滑动式切片机(美国AO)制成80pm厚的连续薄层切片;⑦图像采集:切片同时,使用固定后的数码相机(700万像素,日本Sony)对切割后断面进行图像采集。

1.3 眶上裂区多层螺旋CT断层扫描及图像重建

将随机选取的、部分经过CT扫描过的正常无病损的成人尸头15例,按照影像学扫描基线在尸头标本上做好标记。为了便于尸头脱钙和制作薄断层标本,先用MJ346B型带锯水平锯开颅顶,切除脑组织,再沿冠状扫描基线将后床突断层以后的部分切除,留取的标本包括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基线标记及眶上裂区结构。将各标本编号后放人10%的稀盐酸溶液内脱钙7-10天,再用流水及3%-5%稀福尔马林溶液冲洗,使用自制的切片刀沿已做好的扫描基线标记对标本进行轴位(10例)及冠状位(10例)连续切片,切片的起始部位、切片顺序及层厚均与CT断层扫描相对应。

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从眶下缘开始薄层连续扫描至眶上缘水平,范围包括全部视神经及眶上裂、视神经管、眶下裂和圆孔。无层厚扫描,层距1.25 mm,电压 120 kV,电流 250 mA,矩阵 512×512,视野 130-240 mm,骨窗宽1 200-1 800 HU,窗位200-400 HU,软组织窗宽 300-500 HU,窗位30-4O HU。同时观测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出现和消失的层面,观察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的形态、空间配布及变化规律。并与影像学观测结果相对照,测量工具为电子游标卡尺和透明量角器等。将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学软件包处理。重要结构的间距以二者之间的最短距离为准,所有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采用FV平面作为横断扫描基线,在横断层扫描图像上,以FV平面为基线,自下向上扫描,结果眶上裂在第4-7层面出现,在第10-13层面消失,以鞍结节层面作为基线平面自后向前依次观测眶上裂各结构,眶上裂出现的层面为第1-2,约在第7-8层面消失。应用解剖与断层影像解剖学观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见表1)。

3 讨论

眶上裂呈不规则三角形裂隙,由蝶骨大、小翼和蝶骨体围成,其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展神经和眼静脉通过;其周围毗邻结构主要为视神经管及穿经其内的视神经和眼动脉。由于该区位置深在、范围狭小、结构复杂,如何提高眶上裂区内结构的识别和正确诊断该区疾病就成为影像诊断的难点之一,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该区的断层解剖就十分必要[3]。

表1 眶上裂应用解剖与影像解剖学结果比较(mm)

本研究将断层解剖切片与CT扫描图像的层面、影像进行对照并结合相关解剖数据分析发现,采用FV线作为轴位扫描基线 ,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图像均可以较准确反映上裂的形态学解剖特征,但冠状面扫描图像对眶上裂等结构的解剖特征反映更准确、可靠,在确定视神经管与后组鼻窦及与颈内动脉管隆起的位置关系时,应结合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定位。

研究眶上裂的解剖结构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出现眶上裂综合症临床表现的原因。眶上裂的三个壁均是骨性结构,且非常狭窄,当眶上裂区出现炎症、肿瘤及外伤时,出入眶上裂的神经和血管的逃逸空间很小,故非常容易受累,出现一系列的压迫症状,如压迫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会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4];压迫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会出现眶以上额部皮肤和角膜的感觉缺失[5],可伴发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泪腺分泌障碍,同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面部少汗或无汗[6];眼部静脉受压时可致眶部球后水肿,同侧眼球轻度突出[7]。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原因和出入眶上裂的结构特点有关。①泪腺神经是穿行神经中最细的一根,直径仅(0.43±0.22)mm,亦是距眶上裂外侧端最近的一根神经,只有(4.35±1.85)mm,且与硬膜粘连较紧。故颧骨骨折时最易受损,而且术中不易辨认,选择外侧入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之。②滑车神经距离前床突很近,距眶上裂上壁最近,只有(3.17±0.32)mm,直径较细,为(0.65±0.41)mm。当肿瘤和额颞部外伤时最易受损。③动眼神经入眶上裂后分为上、下两支,所以当其受损时有时亦可出现不完全的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上支是紧贴眶上裂上壁下缘穿行诸神经中距眶上裂内侧壁最近者,仅为(1.78±0.60)mm,距上壁的距离仅次于滑车神经,为(0.38±0.20)mm,当肿瘤和额颞部外伤时也容易受到损伤[8-10]。

眶上裂各缘骨质及周边硬膜的血供来源:脑膜中动脉前支、眼动脉和泪腺动脉的脑膜支、筛动脉的脑膜支、颈内动脉的脑膜支、脑膜垂体干的小脑幕支、颈内动脉下外侧干的前支、上颌动脉的终末支。眶上裂穿行神经的血供来源:穿经眶上裂的脑神经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下外侧动脉的分支。这些分支仅供应脑神经进入眶上裂前的海绵窦段,而不随脑神经穿过眶上裂[11,12]。静脉回流主要靠一条眼上静脉直接或间接注入静脉窦内,所以当眼上静脉受压会出现眼球突出,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充血,视网膜静脉充血[13]。

综上所述,采用64层螺旋CT薄层断层影像与显微解剖切片相结合,通过形态学观测与相关解剖数据相比较的方法,可以较客观、准确地反映眶尖部的解剖学特征,是研究眶尖部结构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判断眶上裂综合症导致的压迫部位,临床诊断和治疗。

[1]田继辉,于春江,孙 涛等.眶上裂区显微解剖学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4)200.

[2]刘丰春,姜成瑛,孟庆兰.眶尖部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1999,04:293.

[3]Spektor S,Piontek E;Umansky F.Orbital drainage venous into the anterior cavernous sinus space;Microanatomic relationships[J].Neurosur,}erm 1997,40:532.

[4]赵 杰,袁贤瑞,姜维喜等.眶上裂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手术入路[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06):4.

[5]边俊杰,刘大川.眶尖综合征83例病因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7(1):209.

[6]庞 刚,韩 卉,胡玉婷,等.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的薄层冠状断层解剖学[J].安徽医科大学,解剖学杂志,2006,4:490.

[7]马荣昌,鞠建宝,李大军等.眶尖部测量断层解剖切片与CT扫描的比较[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2(6):481.

[8]狄 楠,张祥建.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六)——眶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枕骨大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771

[9]肖健云.颅底外科学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1):49.

[10]Hwang K.Intraosseous hemangioma of the orbit[J].J Craniofac Surg,2000,11(4):386.

[11]Satoshi Fukuda,Noboru Sakai,Shin-Etsu Kamata,et al.Surgical result of skull base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involving skull base:multi-institutional studies on 143 cases in Japan[J].Auris Nasus Larynx,2001,28:71.

[12]石献忠.韩 卉.孟庆玲,等.眶尖区显微解剖及断层解剖学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5):431.

[13]B erlis A,Pu tz R Schun acher M.Direct and CT measurun eats of canals and forenina of the skull base[J].Br J Radio,1992,65(776):653.

1007-4287(2010)06-0920-02

2009-04-17)

猜你喜欢

冠状解剖学视神经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大鼠视神经夹持伤后视网膜Flt-1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