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性血尿在临床诊治中的指导意义

2010-08-21孙晓盈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渗透压血尿肾炎

孙晓盈,金 铃,王 海,谢 风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33)

混合性血尿在临床诊治中的指导意义

孙晓盈,金 铃,王 海,谢 风*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33)

*通讯作者

我院自2008年6月1日以来,已开展血尿定位1 000例,其中诊断肾小球性血尿506例;非肾小球性血尿288例;混合性血尿163例,非镜下血尿43例。因混合性血尿并非占少数,且有些病例都是经检查两次以上仍为混合性血尿。为此我们将血尿定位与临床相结合,对混合性血尿的患者做了随访观察,进而对其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 混合型血尿共163例,其中两次混合性血尿者15例,占9%;3次诊断混合性血尿者8例占5%。男78例,女85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标本均来自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且符合留取要求:即①未大量饮水和输液②停止服用利尿剂或碱性药物3天以上。③新鲜清洁中段尿。

1.2 方法 取清洁新鲜的中段尿液10 ml,置洁净试管内,2 000 rpm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保留管底沉渣约1 ml,混匀,经署红染色后取1 ml于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置相差显微镜高倍镜(10×40)下观察15-20个视野的红细胞形态,同时计数白细胞,结晶等,并在低倍镜下观察管型记录结果。每份尿标本同时测尿pH值与渗透压,PH值低于6.5渗透压高于400 mmol、L,视为有效标本[1],所有检验应在1小时之内完成[2]。

1.3 结果判断 依据Hyodo[3]的诊断标准及红细胞形态图谱[4]判断混合性血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卡方分析。

2 结果

见表 1、2

表1 混合性血尿患者不同疾病比较

3 讨论

3.1 血尿的发生机制 即多形性红细胞是由于红细胞经患病肾单位,穿过病变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时被挤压受损和或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值变化以及代谢物质如脂肪酸、胆酸等作用所致,而均一性红细胞则是由于肾和尿路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尿液而产生[4]。

3.2 导致混合性血尿的疾病性因素

3.2.1 本观察结果显示,已经确诊的肾炎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或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尿红细胞结果会发生改变,典型的是原来多形的红细胞一部分转变为均一形细胞后,细胞壁较正常红细胞厚,着色较深,但形态规则。可能是由于经过治疗后受损的肾小球结构部分得以改善,以及管腔内环境的改变,缓解了红细胞的挤压受损,这真情况多半有不同程度的管型,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表2 红细胞形态特征比较

3.2.2 继发性肾脏损害如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多见于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这种情况的红细胞一般同肾炎治疗后的红细胞,只是比例一般>50%。

3.2.3 肾囊肿和肾结石可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形红细胞和均一红细胞,可以结合典型临床症状和B超,肾造影等其他辅助检查。诊断应该不难。

3.2.4 混合性血尿以肾小球肾炎合并尿路感染多见,主要是上尿路感染合并肾小球肾炎,包括肾结核,一般会伴有白细胞数>20 000个/ml,有时可见脓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管型。另外如果是女性患者若患有长期未治愈阴道炎等也应该留意,若为老年男性应注意是否有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等。

3.3 导致混合性血尿的非疾病性因素

3.3.1 尿红细胞总数较少,我们一般计数红细胞总数超过8 000/ml才有意义,若红细胞总数与正常值较接近,则混合性血尿的可能性较大,这种情况多见于患者留取标本前饮用大量的水,将红细胞稀释而导致渗透压已经改变对患者原有的红细胞形态是有很大影响的。

3.3.2 人为因素 因为此项检查,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经验较少的检验师不能准确地规划细胞范畴,这样也会造成混合性血尿的结论。

4 总结

应用相差显微镜来观测尿红细胞形态是一种快速实用的血尿定位方法,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却很多例如:饮水,输液,服用碱性药物和利尿剂等,所以检查前应当避免。另外刚做完膀胱彩超的患者也不宜做此项检查。因此该项检查只用来给临床提供参考,真正的诊断还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其他重要的辅助检查,如膀胱镜,肾彩超,尿路造影等。给医生的建议就是对于混合性血尿的患者若多形红细胞比例>50%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先按肾小球性肾炎治疗,同时赋予其他辅助检查以更明确诊断;若均一形红细胞>50%可先行其他相关的辅助检查,再考虑治疗。

[1]张 婵.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观察的临床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1):142.

[2]陈巧林,胡嘉波,顾可梁,等.不同防腐剂对尿沉渣检测结果影响的初探[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2002,20(6):339.

[3]Hyodo T,Kumanok,haga.Detection of glomerular and nonglomerular redblood cells by automated urinary sediment analyzer[J].Clin Lab Sci,1998,11(1):44.

[4]张云虎.尿液沉渣实录彩色图谱[M].第1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孙雪峰,叶任高.尿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20.

1007-4287(2010)06-0883-02

2009-06-04)

猜你喜欢

渗透压血尿肾炎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血浆渗透压和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的评估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
血尿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