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形态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2010-08-20李德锋
李德锋
1 概念
1.1 形态
形态(Morp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orphe(形)和Logos(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含义很广。
《现代汉语词典》中形态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生物体外部的形状;词的内部变化形式,包括构词形式和词行变化的科学”。
《辞海》中的解释是:“形态”即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形态在语言学中“指研究词的内部结构的学说”。
在生物学中“指研究动植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外形和结构”,是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总结上述内容,形态一词不单单指事物的几何形状,还包含其形状传达的意义和精神状态。
1.2 建筑形态学
建筑形态学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源于生物形态学。它的着重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建筑形式与其意义的关系、建筑形式的生成。建筑形态学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可以运用它从某种新角度来阐释建筑现象中形式与意义、形式与价值、文化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借助具体的方法途径生成建筑形式。
2 建筑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将形态学运用于建筑,运用于形式及其意义的关系的研究,自然与原本的生物形态学有一定的同构关系。建筑的形式,即对形状、大小、空间与形体组合等各种构成建筑的造型图式语言的运用;建筑形式的意义与价值,即通过形式的直观与抽象反映出来的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形态学在建筑上主要研究建筑的形式和意义、价值的关系。
1)建筑形态学的基本观点肯定了建筑的内在结构、内在组织及其所携有的文化社会内涵,它衍生了建筑的外在形式。2)建筑形态学必然是一种同时联系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方法。首先,建筑师作为主体,是社会的人,他的起源与历史具有不可分割性;他又试图超越现存的思潮流行的设计手法,同时又必然得益于历史。3)建筑作品、建筑师和建筑自身的规律必然受环境影响,反映时代精神。
3 建筑形式的生成
3.1 基本的形式
从建筑形态学来看,建筑的整体形态可以分解为几种基本的形式 :点、线、面 、体。
点在建筑形态构成的概念中,是构成建筑形态的最小的形式单位。点有集中和控制作用:它对周围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控制空间,存在“场”的环境。宽阔的场环境有利于点的个性的表达。建筑中,由于点具有相对独立的可供观赏的场所范围,通常被精心设计,成为趣味中心。
线是细长的形,与体、面相比,线具有明显的精致感和轻巧感。线有方向性和联系性。线的形态变化可以构成多种线形。各种线形依其空间组合编排形式差异又可以构成变化万千的式样。不同的线形和式样表达的意义不同。
面表示扁的、片状的形体。面具有领域、维护的效果,并可兼有宏大和轻盈。面依其空间存在和组合方式不同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室内外空间和别有风姿的造型。
建筑造型本质上是体的造型。点、线、面、体的概念是相对基本形式的特性而言的。建筑形态构成中的体主要是指有明显的三围性质,体量感显著的体块而言的。与点、线、面相比,体块具有充实的体量感和重量感。
建筑形态的基本形式是规则的几何体。几何形准确、规范,是构成建筑整体形态的基础,复杂的建筑形体多是由基本几何体衍生出来的。
3.2 建筑形态构成的要素
形状:形状反映对象的特征,是认识和区别对象,回答它是什么的主要依据。
色彩:色彩反映对象的表情。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敏感的、最富表情的要素。色彩可以在形体表面上附加大量的信息,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质地:质地反映对象表面的形态,是建筑界面最基本的内容。质地具有视觉和触觉联合作用的性质,能造成深刻入微的知觉体验,引起的感觉更为贴近和亲切。
尺度:尺度是建筑的量度表达。尺度因量的差异,可以表达宏大雄伟、朴实亲切、细腻精致等不同的观感,在建筑设计中,尺度问题贯穿于整个过程和一切方便比例反映尺度的关系,并通过尺度关系实现对形的限定和分寸的把握。
空间:建筑空间是由物质形式限定的场所,空间是实体的“场”环境,是形式影响的范围。建筑空间是对自然的限定和改造,是因人的需要设立的,同时也构成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限定。
3.3 建筑形式加工方法
建筑形式加工方法是使自然物变为人造物的手段,人的意向和情感可以用不同的建筑方式和技术方法来表达。建筑创新意味着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常规的问题或是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非常规的问题,是需要建筑师不断更新处理形式的方法。不断改进建筑造型,使其趋向完美。建筑形式加工方法是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创造的。创造一种成功的新方法,会给建筑形象带来引人注目的新鲜感,在一定时期可能起着领导设计新潮流的作用。
4 运用形态学进行创作的方式及案例
4.1 简约变形
变形的运用,应包括建筑形态的所有方面,总的来说,有相应的性质、风格、尺度、比例、色彩、材料和质感等“边界”特征。在这些因素做出改变的同时,保留其某些特征,以使人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原形的存在。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是将变形的结果作为一种标志或符号加在新建筑之上。如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候机楼,通过对屋顶形式的变化,采用现代的手法表现传统的形式(见图1)。
4.2 表层优化
沿袭历史上的山地建筑形式,像底层架空、天井住宅、大屋顶、挑台、挑廊等,但在新建筑的运用中引进新的技术和材料,使之产生渐进的变化,相近的形式、相同的建筑比例、相同的布局关系,使传统山地建筑包含的秩序感被有效的传递到当代建筑中。
如西藏博物馆,采用大台阶形式(见图2),处理建筑入口沿袭了山地建筑台地处理方式。顶层采用架空的办法处理,手法传统。
4.3 打散重构
把视觉形象的特征元素,依据审美意识,移动、变换原有位置进行重组,或用解构主义的方式,打破惯例,给人以新的形象刺激。
如河南博物馆,采用传统建筑元素变位重组,使建筑整体既具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精神。
4.4 抽象简约
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抽离、变异,通过高度的简化、抽象,表现隐藏在建筑符号和形式后面的传统价值观,文化内涵以及思维方式等。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通过对建筑符号的变异,抽象表达其内在的意义,希望通过建筑的符号与形式来传达建筑师的价值观、文化内涵及思维方式等,同时也表达了地域的特色。
5 结语
文章主要从建筑形态学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从建筑与意义的关系以及建筑形式的生成两个方面来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建筑形式组合方法,结合实例做了初步的分析,希望能给建筑设计带来帮助。
[1]齐 康.建筑·空间·形态[J].东南大学学报,2000(1):2-4.
[2]郭春燕,卫大可.建筑设计中的形态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7(2):28-34.
[3]肖 剑.建筑形态设计理论[J].文化论坛,2005(5):27-29.
[4]王 丹.谈形态学在建筑设计中应用[J].艺术与设计,2008(8):47-54.
[5]包健薇,张达城.文脉语境下的一次建筑形态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08,34(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