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探析

2010-08-17杜丽华

文教资料 2010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想教育高校

杜丽华

摘 要: 面对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冲击,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创新,主动出击,拓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空间渠道,使网络文化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思想教育 高校

网络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带给人类的影响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我国,高等院校是人才密集和全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信息革命的冲击波在这里将产生更大的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政治倾向、个性心理都将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重视与研究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新问题,已成为十分紧迫而艰巨的课题。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冲击

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发送和接收为表现形式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网络文化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使用的普及性等特征,这是其他任何类型的传媒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因特网涉足网络文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大学生所追求的一种时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教育的资源,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网络文化为更大范围内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高校联手推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网络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和法制观的教育。而网络使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学生从网络文化中获得的对其思想观念影响的信息内容,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内容。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和交融在网络中是竞争激烈、“你死我活”的;同时,网络文化又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每一个问题都是多维的、变化的,试图直接给出每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仅用一种价值观念去评判是非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学生在接触了大量不同观点和真假难辨的材料后,容易发生思想波动,从而造成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漠视,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并且网上不健康信息的泛滥,以及对奢靡物质生活的推崇和对娱乐休闲的无休止鼓吹,都容易误导学生形成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导致追求享乐、不求上进,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甚至滋生不安定因素,从而直接影响到传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更何况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有意识地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新手段。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雇佣网络写手,在网上鼓吹西方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传播政治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大量制造传播不良信息,宣传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诸如此类的信息轰炸,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失去辨别和驾驭能力,容易受到这种“西化”的影响,受其蒙蔽,甚至迷失方向;而虚拟世界与个体的交互作用,又使部分大学生忽略了法律和道德规范,理想和价值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正如有美国人所言:“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枪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斗争已经从武力较量转变为信息的交锋,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受传者的头脑,就会成为网络道上的霸主,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网络教育环境的松散性冲击着传统德育的主导地位

来自互联网的纷繁复杂的信息,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一个多元的巨大的文化包围圈。传统的思想教育对象虽然也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但基本都圈在一个空间狭小的校园内;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虽然也强调启发疏导,但主要还是面对面的“我讲你听”、“我教育,你受教育”的单向直达模式。互联网进入校园形成网络文化后,各种社会思潮已经通过互联网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校园,进而形成了多元校园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思想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原有的主导地位。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再只是来自家长的唠叨和教育工作者的谆谆教导,而是受到来自整个世界、社会的影响。正因此我们总感到现在的学生思想状况要比我们小时候复杂得多,传统的工作方式总不那么奏效,甚至会导致其心理逆反。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和学生间缺少平等的、真诚的心灵交流而惯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单向直达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已经适应不了接受多方位网络文化熏陶的学生的选择,达不到内化的功效,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环境比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还要大。假若我们疏于防患,长期处于消极被动应付的局面,必然造成思想工作上被动。这是网络文化对传统思想教育的挑战。

二、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创新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灵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活力。网络这一载体,既传播信息又传播思想。正因为网络文化以空前的渗透力消解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创新,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主动出击,拓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空间渠道,使网络成为新时期特殊的思想阵地,使网络文化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一)正视网络文化渗透,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认识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网络文化的形成,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主观上绝不能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因势利导,下决心把网络文化逐步建设成对大学生进行开放性全方位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就目前情况看,网络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是一个迈向开放、多元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对世界文明渗透,高科技对全球辐射的过程,进步性与矛盾性并存。这个过程中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西方中心主义、价值一元化和单一发展模式的倾向,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經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和不利的影响。对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理智,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对待。在对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分析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好的,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学习、借鉴、吸收;哪些是不好的,应该抛弃的,消除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碰到的困惑。最终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诱惑能力,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自觉性。

(二)挺进网络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

高校要从培养、塑造、争夺接班人的高度,组织专家认真研究,精心设计,联手建立好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应性广的高质量的网站,吸引大批大学生网民来访问。当然,办好高校网站,一定要体现出导向性原则。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当然这种正面的声音应该是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切忌生硬地说教和简单地贴政治标签。还要多组织一些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或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来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水平。在注意传授网络应用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注意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使学生上网时能够进行比较好的自我管理。同时要坚持和强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国外优秀文艺作品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

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加强中文界面网络信息输出,挺进网络阵地,积极开发信息资源,用健康的、有用的、科学的文化资源去抢占一块与中国的历史、人口、文化、经济、政治相适应的世界网络文化重地,让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让中国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承载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大平台,缩短着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重塑人类的生存。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至少是部分丧失了。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而掌握大量正确的信息是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作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拥有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素质,适应和把握网络的特点和要求,才能发挥出思想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才能避免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空洞说教,才能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感染力,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有理、有据、有力。所以网络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新背景下的角色转换;要学会把思想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充分自如地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心灵沟通、传道解惑。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可能得心应手地发挥网络媒体宣传的辐射力、吸引力、渗透力,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中,有不少人还不能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操作,因此要充分认识网络信息技术,学习网上教育方法。为此,一是要尽快地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帮助他们解疑解难。

总之,我们要尽快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既懂思想教育工作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阵地,借助网络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四)加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网络信息管理是个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首先是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治网上犯罪;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对重点部门要严密监控,发现非法信息及时制止。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上把关工作,当好“把关人”,要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辩证分析,自主做出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结论;要广泛整合可供利用的各种有利信息应战消极信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熟悉网络(信息)的运行手段和规则。

总之,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学校、社会、家庭等密切配合,一起来共筑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嘉格伦.网络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何志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7,(9):63-64.

[4]李丙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J].兰州学刊,2006,(11):113-115.转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思想教育高校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