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0-08-17曹宇
曹 宇
摘 要: 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阐述分析了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着重就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从正确认识网络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成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高质量的思政教育网站、加强网上舆情引导、整合网上资源、营造网络文化氛围、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原因 提高对策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消费的主要群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网络的发展与繁荣,提高了信息利用率,扩大了信息的利用范围,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开展。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不稳定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这就促使我们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于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一般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经历了初步探索、主动建设与深入发展三个时期。对于一般的地方高校而言,限于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限制,网络思想教育的起步一般都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开始的。然而,在网络思政教育整体推进、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地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主动占领了网络这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兴阵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学校不仅建立了如先锋网等思政教育类的主题网站,同时,学校也整合了校报、广播台等传统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放到网络上。这一举措拓宽了学生的获取信息来源,增强了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项针对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对校园思政网访问情况的调查显示:超过96%以上的学生至少每学期都会浏览1次校园网;72%的学生每周都会关注一下校园网上与学校相关的新闻报道;而仅有13%的学生会每天浏览校园网。调查认为,网站页面呆板、形式单调、内容上大而空、说教味浓等原因是造成了学生对思政类网站访问不积极的原因。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类主题网站都存在着不够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单纯依靠以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对网络思想教育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与技术准备,重视网站技术建设而忽视网站内容建设,网站点击率偏低等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很多思政教育类网站的定位不够准确:一部分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思政教育网站建设,认为单纯地建设和维护好一个思政教育主题网站,上传一些宣传资料即是做好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还有一部分则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传统思政教育在网络上实施,即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进行施教与受教的接受式灌输过程。
我认为,网络思政教育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注重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对网络思政教育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思政教育类网站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原因。
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
观念创新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先导,着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教育的新理念,主动超前地实践和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掌握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制高点,才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打开思路、明确目标,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取得切实的效果。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教育新途径、新载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管是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者来说,还是对广大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将网络思政教育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这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向全体师生有效渗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增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认识和接受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信息量大、图文并貌和具有平等的溝通平台等特点,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包装,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努力使这种吸引力保持长久和稳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实际,多开办一些针对性强、互动性强,有新意、有品味的栏目和节目,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着力打造校园网络宣传的知名品牌,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努力开创网络宣传的新局面。打造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我认为可以通过丰富以下两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第一,把网站设计得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比如可以在网页上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还可以开办一些如“教学问答”、“心理咨询”、“校长书记信箱”等互动栏目。此外,还应该将网站的界面设计得清新怡人,能够较好地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浏览网站过程中感到“很好玩”、“有意思”。
第二,注重网站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将网站内容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缺乏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站和内容,难以对广大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对网站内容的更新,不断开发出与学生网络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和新花样,可以始终保持受众对网站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也是吸引上网者反复访问站点的动力之一。
3.强化教育载体交互性,加大传播方与接收方的互动沟通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在正面的宣传教育,但更多的是通过情感交流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来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最大特点及优势,是突出了其教育双方的平等,从而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所以低下,使学生厌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它总是把受教育者放在被动接受和服从的位置上。所以,网络思政教育要想改变上述情况,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同时处于网络这个自由而平等的世界,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身份的平等性,即在互联网上,人们没有时空、民族、文化、等级、年龄、性别等的限制,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网民”,他们可以与任何人进行自由的交流和交谈,庶民百姓甚至可以与国家元首直接沟通与交谈。
二是思想交流上的平等性,就是在网络上,尽管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可能不同,但他们交流的是信息、思想,在这种交流上他们是平等的。网络的权威是凭借着能力和魅力树立起来的,而不是以社会等级或官位、职称作基础。
三是参与政治的机会的均等性,即在互联网上,无论是平民还是总统,只要你愿意,就都可以发表言论,参与讨论,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多,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少。通过平等对话、沟通理解,求得互识和共识,最终促进交往双方政治思想境界的提升。
4.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上舆情引导机制,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
观点多样,是网络舆论的一大特点。对高校来说,校园BBS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发表意见的集散地。网上舆论引导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形式,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校园BBS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注册,加强信息发布人的责任意识,控制甚至消灭境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低级趣味的有毒有害信息的发布,以此提高校园论坛的品位,提升网站的整体水平。
5.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着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管理队伍。
高校普遍缺少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知晓网络技术的人才。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够,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对开辟和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紧迫感不强。还有一些工作者虽然有占领网络阵地的意识,但因为缺乏必要的一些网络技术技能,影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建立一支由专业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兼职网络技术人员、学生干部相结合组成的管理队伍,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合力,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07).
[2]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67-68.
[3]刘学民,余仕良.高校BBS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