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广播自身特点与创新之路
2010-08-17李剑飞
李剑飞
摘 要: 校园广播是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传播方式与传播工具日益多样化,面对着来自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校园广播应从内容选定、制作手段、传播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校园广播创新之路。
关键词: 校园广播 特色 创新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电视、网络与手机等移动媒体让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丰富的信息服务。新兴媒体的扩张让曾颇受欢迎的校园广播受到很大冲击,发展空间逐渐萎缩。网络等媒体的信息时效性强,而校园广播由于制作周期长,在新闻传播上处于劣势。校园广播非商业盈利性电台,工作环境简陋,硬件设备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校园广播的发展。校园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都是学生,是非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广播工作时间也多在课余,囿于时间限制,不仅制作仓促,而且播音内容受到制约。因此要让这个校园主流媒体重拾辉煌,必须找出校园广播的自身特色,与时俱进,创新内容与形式,真正走进学生中。
一、找特色,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
在现今社会,竞争何其激烈,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校园广播作为校园媒体,它的立足环境是校园,有限制但同时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色。
(一)与时俱进,响应时代主题,加强德育教育。
校园广播是校园之声,但同时更是党和学校的喉舌,要做到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要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性。根据时事变化,不断地编制一些报道重大事件的专题,真正达到宣传目的,为校园文化思想建设作贡献。
(二)贴近校园生活,反映校园文化。
节目的选题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喜好,紧追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就业”,以及考研、公务员考试等这些与大学业生息息相关的话题,编制一些专题节目,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从而引发他们的收听兴趣。每个学校的活动及特色,也可以在此方面做文章,有力地促进校园环境建设。
(三)从细处着手,走近学生心里。
校园话题宜小不宜大,选题可从细处着眼。像大学生活中普遍的“占座现象”、丰富的“课桌文化”,这些问题虽小,但却体现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会让大学生倍感亲切,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多作一些探讨,必要时甚至可以请心理医生来为学生做解答。这样我们的节目就不只是讲给大家听,而是心与心在作沟通与交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不仅能增近与学生的关系,而且能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帮助,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尽力。
二、丰富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
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很多高校已经将广播站改建成广播电台,可以发送调频信号。这样就为校园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但这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传统的广播就是校园的大喇叭,放放音乐、播播上级的政策文件,只起到政策宣传的目的。现在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不能再满足于这样简单而没有创新性的重复工作。
(一)新闻类节目。
新闻宣传是校园广播的一大重点。大学生作为文化人,对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而校园这个相对闭塞的环境,虽然有网络等媒体的加入,但普及范围还是有限的,大学生无法及时地获知最新信息。校园广播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更新节目模式,使新闻活起来。
1.新闻类节目除了播送简短消息外,可以增添人物特写、深度报道等新闻报道形式,可以对学生或老师进行专题采访,采用“现场录音+后期配音”的形式将其制作成人物专访,因为是身边的人,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乐于去收听。高校都会不定期地开设讲座和报告会,因时间与场地的影响,不少学生无法前去聆听。而校园广播可以采用现场采访的报道形式,采集同期声,在广播中还原重要信息,较强的现场感可以给学生带来原汁原味的听觉享受,同时弥补无法观看聆听的遗憾。
2.随着知识层面的拓宽,大学生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因此有必要以深入报道的形式开设一档新闻专题节目,对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大学生的视角解读新现象,诠释新观念,紧随局势。这样能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广播节目的可信度。
这样以同期声+配音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以人物特写、深入报道的多元形式去弥补消息播音的单一,能真正让新闻活起来,走近每个学生的心。
(二)专题音乐类节目。
专题类节目的选题丰富多样,有文化、音乐、英语、体育等类型。这也是校园广播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地收听专题节目,因此这类节目也是广播窄播化的一个重大表现。一般这类节目都是主持人说话配以垫乐的播音方式,虽然好听的音乐可能会淡化节目形式单一的问题,但要想将节目打造成强档品版,就必须加以创新。
1.嘉宾访谈,增强互动。专题类节目可以就某一特定话题,邀请学生代表来到播音室与主持人一起交流沟通。比如音乐类节目,可以请嘉宾聊他所喜欢的音乐,以及音乐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有利影响等,这样一边听音乐一边畅谈心情,不再只是我播你听的单向播收模式,真正给学生送去他们想要的,增强校园广播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而就文化情感类专题,可以请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来播音室做客,就大学生共同面临的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作详细解答,为学生提供帮助。
2.深入学生,扩大影响。校园广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主创还是受众,都是学生,因此要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往的节目选题都是主创人员自己决定的,難免会有大家不喜欢的,因此可以就选题来征集学生的意见,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话题制作成专题节目。这样我们所做的是他们所想所喜欢的,接受起来就会更容易些。针对一些重大的节日或者活动,可以进行实际采访调查,记录下学生对某一活动或某一节日的想法感受,让学生都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广播不再高屋建瓴,以亲切平易近人的姿态面对受众,使受众更易于接受。
三、合理安排,突破时间限制
校园广播由于处于校园这样一个有限制的环境,播出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播音。基本分为三个时间段:早晨6∶00到7∶00,中午放学到午休前,下午放学到晚自习前。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播音质量呢?我认为在于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句话这么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而在此我想说:在“对”的时间播出“对”的节目。
(一)早间播音内容基本固定,不易改变,重点主要在中午和傍晚时间段。我们来谈谈这两个时间段的播音内容安排。中午播音从放学开始,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学习忙碌了一上午,当然需要放松一下头脑与心情,所以此时不宜进行政策方针的思想宣传,可以放一些轻快、具有动感的音乐和宣传片花,让学生感到身心舒畅。音乐节目放在中午播放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可以为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安排不同主题的音乐专题节目,如流行音乐、经典老歌、影视原声等,这样的节目内容条理清晰,音乐主题也相对集中,更易于收听。五天不同的主题安排也能体现广播的节目专业化。而点歌节目作为广播的主打品牌也可以安排在中午,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为大家送去美好的祝福,能带给收听者更多的温暖与愉悦。傍晚时段由于时间较长,能给电台工作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安排校园广播的重头戏——新闻节目,将校园新闻和国内外重大新闻以短消息的形式播出,重在量;将近期的校园活动,以及国家重大事件制作成新闻专题,深入报道,重在质。此时天色已晚,大部分学生已经吃过晚饭,在他们散步去上晚自习的时候安排音乐、文化、体育等类型的专题节目,主题分析要深入,能给学生一些启示和感悟,带给他们更多的回味。
(二)校园内播音时间是固定的,而一些好的节目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未必能收听得到,主创人员应该发挥创新思维为节目的收听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近几年网络在高校中迅速普及,在学生中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电台可以创建一个校园广播网站,将优秀的节目放在上面以供学生去欣赏,这样就能突破时间限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电台、欣赏节目。同时也可以在网站的论坛上与各位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反馈意见,及时完善广播工作,进一步推动校园广播的发展。
除了这几个方面,校园广播还需要在内部管理、自身学习上下功夫,要增加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身,用大学生的朝气热情与不断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造出一支专业的广播人才队伍,为校园广播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娄雷,王业兵.校园广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6,(2):41.
[2]李德龙.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的空间制约与创新走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