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民主化模式
2010-08-17谭文
谭 文
摘 要: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今政治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政治教学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当前政治课堂中呈现出的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新态势,对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政治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内涵、意义及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 教学民主化
与中学开设的其他各学科相比,中学思想政治课更直接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它既是一门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学科课程,更是一门意识形态方面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其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在几次基础教育改革中,它都成了人们不敢涉足的特殊地带。也正因如此,传统学科教学的弊端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必须走向民主化。
一、含义和内容
民主是“必须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征询每人的意见,使每人本人成为权威过程和社会支配过程的一部分;必须使每人的需要和欲望有被记录下来的机会,使其在社会政策的决定上起着作用”。[1]民主教学蕴涵着教学过程的民主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心灵的尊重,强调师生人格平等,强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反对压抑和窒息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民主化教学的主要涵义是:以师生平等为基本前提,体现着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精神;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最高目的。
1.民主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真诚对待、尊重和理解学生。人本主义教育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真诚、尊重、理解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教师对学生必须以诚相见,绝不能对学生说假话,欺骗学生,这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必须相互尊重。教师只有懂得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个性,作为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特别是要加深对体育学困生的理解,理解是沟通关系的桥梁。
2.民主教育的关键是提倡和发扬教育、教学民主作风。国际上一般把教师的教学作风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教育实践表明:专制型的教师,对学生专横、苛刻;学生一般都存在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表现得冷漠、反感或怀有敌意。放任型的教师,对学生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学生一般都感到无人关心,无所适从,学生表现出随心所欲,独往独来。民主型的教师,对学生亲切、平等,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学生一般都感到心情舒畅,学生表现出情绪饱满,对活动充满热情,师生之间和睦相处。为此,教师应当改变专制和放任的教学作风,树立民主的教学作风,发扬教学民主。
3.民主教育还要求教育者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言行和反对意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要允许每个学生表达不同的声音、意见,要包容学生某些与众不同的行为。这样做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与人性差异性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破除对所有学生整齐划一的追求,给学生“怪异”言行以生存空间,是民主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对着干,很可能会使老师难堪。然而,真正的民主教育也是对反对意见的容忍。学生的反对意见很可能有正确的成分,即使是错误的,也能促使正确的东西得以彰显。
二、必要性
民主和教育有紧密的联系,民主本身是一个教育原则,而且如果没有我们通常所想的狭义教育,没有我们通常所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民主便不能维持下去,更谈不上发展。
1.教学民主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所谓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因而压抑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实行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使之成为面向社会的积极能动的主体。
2.教学民主是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二是加强对人的民主素质的培养。教育不但为民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可以提供直接进行民主训练的场所。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经常被尊重,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学生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把自己放在与他人平等的地位,从而感触到了自信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为官,不会一朝得志,权力意志便极度膨胀;为民,也不会是奴化依附、一味盲从。这样的人才会真正成为具有较高民主素养的对社会负责的公民。
3.教学民主是改变僵化教学模式的现实需要。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独白”,即教师通过讲解、讲演、讲述等不同方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求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发生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厌倦甚至逆反、教学效果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首先,由教师权威地位造成的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在这种“权威—依存”型的教学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失落,学生的求异思维难以得到发展,探究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其次,由强调思想统一性而造成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缺失。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成了真理的化身,学生只会求同,缺乏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因之萎缩。再次,由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而造成的意义的丧失。思想政治学科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但目前教学能给学生的却是经过高度抽象的概念、原理等知识性内容,而丧失了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去发现、体验生活的意义这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价值追求。
三、实施的措施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是立体的、多样的,而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以“除了传播知识外,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培养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尊重,尤其应该激发他发挥其特有的潜力”[2]。这就使“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3]这也意味着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从教学方式上说,其出路就在于摒弃陈旧的权威专制,走向平等、创造的民主教学。
1.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式教学中,基本前提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这就是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政治品质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并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的结果,而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创造的结果。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4]教师要真正体会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及自由、创造和选择,并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使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学真正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关联,从而达到真与善的和谐协调。
2.构建真诚、和谐的对话态度。哈贝马斯认为,一个句子在对话中被理解,需要有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四种有效性条件。这四个条件中,最基本的是真诚性。言不由衷、表里不一,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大忌,这不但无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助长工具理性的强化,排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特有的价值。因此,教師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指导他们理解生活、理解世界,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就会和教师进行真诚的对话,把自己真实的思想向教师“敞亮”,确保对话信息的正确性。教师才能据此真正理解学生,从而达到“视界融合”。不然,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真诚,就会产生戒心,而不愿把真实的思想显示给教师,教师难以理解学生本真的内心世界,也就无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
3.构建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单靠理论说教、知识传授,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隔离,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教育中感受不到意义的充盈与生活的完满,亦感受不到教育的意义。所以,“民主”式教学必须将对话内容放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对话双方在一个共同的语言规则下,在具体的语境之中体会对话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把握蕴藏于其中的宝贵的教育时机,真正发掘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还必须经过各界长期的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祥麟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06.
[2][3]S·拉赛克,G·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6,106.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