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素描教学浅议
2010-08-17张迎春
张迎春
摘 要: 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包含了写实表现能力的训练、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抽象的造型研究和意象的视觉表达。这种教学体验并没有放弃传统基础训练中手与眼、观察与表现的密切关系,但是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训练而言,更应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与启发性的思维训练,以破除习见为目的。这种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塑造学生特立独行的品质,而且在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审慎精确的分析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旺盛的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的结合。
关键词: 设计素描 写实 结构 创意 综合媒介
一、现代设计素描的历史沿革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描绘物像的造型艺术样式。从我们的祖先用红土、兽血、锐器在石壁上涂抹、刻画某种生活中的物像开始,就有了“素描”,它也是原始绘画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的进步,绘画从一般的记录与表达,到“逼真”记录与细腻表达,再到主观反映与个性张扬,这些变化无法再用“素描”二字涵盖。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画家创造了种种不一样的画种、画派,也产生了各种绘画工具、绘画材料和绘画的样式,从其内在到外表丰富而多彩,但是素描并未因此而消亡,只是转变了角色——“草图”。与其说素描是转变了角色,不如说素描本身就是草图的一种方式。一个设计产生,总是有由草图到成品的一个过程,设计意念的完善,通常是经过草图的反复修改,最后确定设计造型的精确性。这一点表明了素描作为设计的草图,研究构图、轮廓、形态等问题,是学习设计的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依赖于相应的物质与社会文化环境,设计素描同样如此。封建社会皇室贵族的奢侈生活促进了工艺设计的发展,那些建筑的图样、日用品的蓝本可以说是当时的设计素描。西方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发了市场革命,商业竞争促使设计的发展,设计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重视。1907年进步的制造商和艺术家组织成立了设计联盟,从此真正的设计事业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荷兰的“风格派”和德国的“包豪斯”两个著名团体,在理论与技法上的探索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预示着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教学的产生,观念、目的、素描的方法围绕着设计这片天地发展变化,突破了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学院派素描的条条框框,从此分流出了设计素描。包豪斯的领军人物伊顿认为:“除了对形态的形和明暗作正确写实描绘的传统外,那些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意志的造型——不管它是抽象还是具象训练,都应归于素描的范围,凡能成为艺术基础的一切造型活动都可称为素描。”素描对于设计师来说是思考的一个工具,是贯穿设计过程的一种语言,是加强设计素质的一种手段,是表达思想和创意的一个载体。
二、现代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块
1.写实表现训练
写实通常被人们理解为“真实”,也就是运用体积感和三维空间表现技巧再现现实世界和生活中的形象与形式。在素描中,主要运用明暗、线条、质感与透视关系等视觉因素真实地再现对象。在当代艺术中,这个对象可能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形象,比如超现实主义绘画,利用写实的技术创造非现实的形象与场景,来表达梦境与幻像。因此写实的表现语言显然不仅仅是写实主义绘画的基础,它也展示了与其它一些现代绘画表现语言和风格的关联。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其生动的外表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以一种新鲜的感官也就是视觉、触觉等感官的总和来感知这个物象外表呈现的色彩、肌理、质感、形态,加深对表象的审美表现认识,并充分地利用于设计与艺术表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训练方法上我们并不能按照以往通常的方法,仅仅要求逼真准确地描绘对象,造型上尽可能像对方,按照一套比例、质感、特征、结构、三大面五大调子等所谓素描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素描,即使在这个阶段,也将是一个全新的观看,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着眼于物象外表生动的视觉细节,要求多焦点、多角度、近距离地观察和触摸对象,深入地体验自然物象的生命状态和表情,然后选择适当的素描媒介与技术,极致地表达对形态的外表的深度感知,尽可能地接近自己眼中的对象。甚至从局部作一次性到位的极致刻画,悬置概念的素描技法和概念的叙事观、整体观、空间观,去除传统素描的逐渐显影的中间阶段,物象外形的处理则有可能是个人理念化的结果,对局部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但是对整体强调要有宏观巨象的体味和设计。作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按照兴趣寻找选择物品,并通过跟老师的讨论决定形态的造型与构图处理。
2.结构表现训练
所谓的“结构”是指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排列、组合、连接及构造方式。在物质世界里,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结构存在于一切物体之中,包括自然物、人造物和人。物体的内部结构决定外部的形态特征。对客观物体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变化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正确观察和把握事物整体结构形态。用素描认识事物的结构形成的素描方式并不意味着结构素描可以形成一种风格。结构素描是形态分析的基础,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显然,对形态基本特征的探索,需要通过省略烦琐细节并且理解形态功能来实现,在视觉上,通常采用了线性的结构素描。物象结构是物象形式的内在规定,是设计构想的基本依据,而结构素描也同时为绘画艺术的个性化表现奠定了造型基础。因此表现上应充分体现线条对于形态分析、结构展示与平面空间的传达性质。但结构素描不应成为一种表面的样式化追求。尤其是在雕塑与建筑,以及产品素描中,三度空间的立体结构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形式之一。
训练方法上结构素描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表现设计对象的。因此,线条就成为了结构素描的造型语言和表现的基本形式。根据我们的视觉经验,对自然界任何形态物体的观察,往往会受到物体表面色调的影响。结构素描的表现是放弃形态的色调与明暗关系,对物体内部构成与空间关系进行表现和描述。同时,要注意对所描绘对象细部构造的交待,要把握住内外构造的安排、连接、截面与转折关系的准确性,任何一个关系没处理好都会影响整体造型的正确表达。另外,对结构关系的体现还必须借助于透视构架,将构架之间的联系通过透视辅助线,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描绘对象时,依照准确的透视关系,不仅可以刻画出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而且可以表现出形态的可见和不可见的部分,以及形态内部的结构关系,通过对形态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描绘,比较全面透彻准确地表现出形态的整体。
在结构表现的写生稿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把形态拆解,从物象结构转化为画面结构,从自然空间转化为画面空间,并且不再关心原形的具象,而是寻求画面里可能的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在这样推导的阶段,线条本身的形状并不重要,不要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线条的描绘上,而是仍然注意线条所切割的区域形状,也就是抽象造型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应当保持开放性、实验性,以便探索艺术设计的思维、语言、逻辑和形式,并从视觉的认知形态过渡到心理的感受形象,最后达至审美的造型表现,从而将物与精神性的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
3.创意表现训练
想象应用于艺术作品中,尤其近百年来,想象带给作品的勃勃生气,使观者得到了全新的视觉快感。“创造性想象是审美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着,人类具有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当人们在进行美的创造时,就有可能对表现材料加以选择、调整,以及重新排列,创造出原來不存在的感性形象,即新的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意。在艺术史中不难发现,被称为视觉艺术的美术作品总是在一种形态发展极致之后转向另一种形态,视觉——我们的眼睛在期待着新的形态的出现,这种新的意识形态恰恰来源于头脑,来源于自由的意识,来源于创意。创意要求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生活体验。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由此可见,美是无处不在的。它要求艺术家具有的洞察力必须超出于常人。观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分析、研究、想象、判断和艺术创作的前提和依据,如果没有观察,没有体验,创意也就不会发生。世界是千姿百态的,自然与生活的本身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关键是要练就一双慧眼,从纷繁中发掘有价值的素材和想法。创意素描的画面是通过形象来说话,而生活中有许多内容是无形象的,生活中有些表象并不代表内容的本质,但是作为画面,需要通过夸张、变形、重组、嫁接、投射等手段才能把“话”说清楚,说生动,说准确。尤其是人的幻想要通过形象来展示、讲述,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效果会更强烈。
三、现代设计素描中综合媒介的应用
我们在探讨现代设计素描的训练内容与方法时,应重点从写实、结构和创意的角度展开,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对素描媒介、工具和载体的选择、设计与运用,恰如其分地与作品构思融为一体,这无疑是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极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一般人会以为,绘制素描的媒介仅限于铅笔、炭笔、炭精棒;素描的工具只有橡皮、纸笔;素描的载体也只限于对纸张的使用,很难把油彩、水彩、水粉、色粉、墨汁等材料认同为素描媒介,也不会想到可以用胶滚子、毛笔、排刷、剃须刀片等非专业工具去制作素描。在国内众多美术院校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中,对素描媒介、载体与技法的解释和应用也大多仅限于铅笔、炭笔、炭精条、白色素描纸、橡皮、纸笔和与之相应的表现技法。然而,当我们把这种现象与当今世界艺术发展趋势的多元状态作横向比较后,却不得不承认这类素描教学方式的片面,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对素描理解的知识误区。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曾尖锐地指出:“许多艺术家的失败,仅仅是他们只接受一种画法,而指责其他所有的画法,必须研究一切画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他的话发人深省。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尝试过素描材料与色粉笔结合的画法,使绘画技法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取得丰富的表现效果。其后,著名大师帕尔默也曾用钢笔水彩薄涂与其他媒介的厚涂法相结合的技巧作画,使素描媒介与工具的综合利用取得了新的進展。而印象派大师德加进行素描创作时,更是在利用综合材料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用炭笔与色粉笔或采用胶画、平板画、印刷油墨相结合的综合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当然,素描的绘制是一个使用特殊媒介和特殊技法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最后创意性训练环节上应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媒介、工具和载体,并逐渐学会自觉地把素描材料的性能知识和素描技法的美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们的不断发现与探索,素描的媒介、工具与载体的新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开拓。而这些对素描特殊表现方法的探索,使传统绘画相对单纯的形式语言受到了新的挑战。在现代素描艺术的创作中,画家对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发现和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而且开拓了素描艺术表现的新领域,进而活跃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使素描这一古老而现代的艺术样式展示出了无尽生存状态和丰富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7.
[2][美]布赖恩·柯蒂斯.美国基础素描完全教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
[3]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唐鼎华.设计素描[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