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化工程建设浅析
2010-08-15傅川,张艳,孙博
傅 川,张 艳,孙 博
(山东省胶东调水局,山东 济南 250100)
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企事业单位无论在设计规划还是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会遇到和存在很多的疑虑和困惑,尤其是中小企事业,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更大一些。因此对已经完成信息化战略选择的中小企事业单位来说,当务之急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和策略性问题。
现从如何能更大发挥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加快中小企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及应用上,分以下6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自我需求定位
企事业单位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单位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借助“外脑”即完全中立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战略经营、体制、机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在此基础上找出单位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确定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方针、指导思想、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这样才能既不脱离本身的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使信息化很好地服务于单位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求。
2 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
2.1 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
单位的IT规划与发展规划是皮与肉的关系。企事业单位的IT规划是根据单位总体发展需求而制定的,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支持单位的发展目标,提高单位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科学发展观来讲,坚持合理有序地发展,就可以防止“信息孤岛”出现。因此可以讲IT规划与企业发展是连着骨头连着肉的关系。
2.2 科学规划,分布实施
单位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它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投入信息化的人财物是有限的,因此采取分布实施、急用先上的原则。如果不管轻重一起上,针对中小企事业单位的特点,人财物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肯定是干不好的,风险很大。采用“急用先上,分布实施的策略,不但风险小,成功率高,而且可以通过试点工程为中小企事业单位培养出更多的,既有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信息化专门人才,这是用钱买不来的。这样的做法为中小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实施、维护、升级所需要的人才提供了出路和来源。
3 选好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间
什么时间启动企事业信息化建设,从战略的角度上讲,当然是时不待我,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事业单位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如:有的企业制造的产品,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产品销售不好,效益低下,已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时企业应优先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然后再考虑上信息化的项目问题。信息化启动建设时间的选择,主要应从企业当时所具备的条件而确定。过早、过晚的主管选择,对信息化建设的效果肯定是不利的。
竞争的压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客户的供需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需要等,构成信息化的拉力和动力。而单位的体制、管理、观念、产品结构、人员IT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推迟信息化启动的时间。应在第三方咨询顾问的帮助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方面因素的变化,蓄积动力、克服阻力。努力地准备信息化实施需要的条件,并由此确定信息化实施的最佳时机。
4 工程监理及验收
在完成选型,供应商、集成商进入信息化项目实施阶段。单位作为甲方,供应商、集成商作为乙方(一个或多个),为了信息系统建设不出现“半拉子工程”或“豆腐渣工程”,防止实施风险,企业必须聘请第三方来做实施监理。实施监理的作用:沟通协调甲乙双方之间的关系,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项目内容、进度、要求顺利进行和设计功能的全面如期的实现。在项目实施监理阶段,建立方依据有关监理的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等进行全程、全面的监理,并提供甲、乙双方共同确认的《监理报告》实施监理,是保证信息化工程优质按期完成的关键。
项目实施完毕进入评估阶段。由于信息化项目的复杂性,在没有引入第三方的情况下,甲乙双方常在项目是否可以结束,何时验收以及依据什么标准验收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相持不下。第三方咨询机构,按照信息规划,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以及一套各方认定的信息化项目评估体系,站在中立的地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验收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提交双方确认,对确保项目成功和双方的利益都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5 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单位的决策者、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上至企业老板,下至普通员工,就单位信息化的意义、必要性、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基本知识、技能、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
它不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员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创造性。减少障碍,克服阻力。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单位管理层特别是高层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识和判断力,以便正确得选择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供应商、集成商,降低选型风险,防止决策失误。
6 做好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扩展工作
做好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扩展工作,是保证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可靠,长期有效地支持单位经营和不断地发展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在搞信息化建设上一定要在投资策略上实行“基金制”。简单的描述,就是系统处于建设阶段就使用建设基金,系统维护和开放扩展阶段,就适用运行扩展基金;另外,单位要肯拿出充分必要的培训专项基金,下大力气培训自己的IT人才,掌握好系统核心技术,为今后能独立进行系统运行维护、二次开发及升级扩展打下基础;要坚决杜绝信息化建设一锤子买卖的投资模式,这是不科学的。
[1]齐二石,王谦.ERP实施能力测度模型设计与研究[J].工业工程,2004,(1).
[2]赵令家,唐孜绚.企业信息化经典,2002.
[3]雷波,王江.论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9).
[4]郭齐江.实施信息化工程引领制造业提升[J].天津科技,2007,34(3).
[5]于龙.实施信息化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