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实施新时期治水方略加快推进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新跨越——在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010-08-15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

山东水利 2010年1期
关键词:用水水利建设

山东省水利厅厅长 杜昌文

(2010年2月1日)

在全省“两会”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召开这次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近期相继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新的一年的任务,推动山东水利在新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这次会议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年度工作会,也是决战2010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誓师会,还是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动员会。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抢抓历史机遇,全省水利建设取得新成就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水利建设任务最重、工程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扩三保”决策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拼搏进取,进一步推动了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在中央“一扩三保”宏观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全省全年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50亿元,是我省水利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其中省以上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6.7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形成的县级以上水利固定资产总和。中央共下达我省扩内需水利投资计划101.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7.03亿元,占全省扩大内需中央投资总额的47%。截至2009年底,全省扩内需水利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到88%,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完成率80%的年度建设目标。

——水利工程抗灾能力明显提高。治淮东调南下续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南四湖湖东堤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刘家道口枢纽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韩庄运河续建、南四湖湖内、分沂入沭扩大、沂河、沭河及邳苍分洪道治理、新沭河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157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开工并有9座竣工验收,完成了144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青岛市提前一年完成全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列入我省5年治理规划的68条重点泄洪河道有32条下达投资计划,如期完成6条河道主体治理任务。成功抗御了烟台“7.17”、临沂“8.17”特大暴雨等局部严重洪涝灾害和年初全省三十年一遇、局部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防汛抗旱工作实现了无一人因洪涝灾害死亡、无一水库垮坝、无一河道决口的目标。并有效解决了58万人、80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全省防汛抗旱减灾直接经济效益260亿元。

——山东水网建设全面提速。以两湖段工程、东湖水库及双王城水库开工为标志,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进入全线开工、加速建设阶段。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如期完成烟台门楼水库以上主体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年度建设目标。济南、潍坊、淄博、枣庄、日照等市的区域水网框架加快构建,德州市“六纵三横”水网工程开工建设。

——农村水利建设势头良好。5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17亿元。新解决38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有22个县(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规划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全省开工农田水利工程8万多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77万亩、除涝面积346万亩,增加蓄水能力1.4亿立方米。

——生态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率先启动了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工程沿线生态水系项目建设,沂蒙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全部纳入国家重点治理范围。投资7.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6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309个、风沙片39个。全省已建成集防洪、蓄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77处,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32处,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好客山东——水利风景区欢迎您”活动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二)依法治水管水取得显著成效。水利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水利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有6个市和60多个县(市、区)重组专职执法队伍,青岛、菏泽2市及50个县(市、区)成立了水务警务区或水利公安派出所。全年征缴水利规费19.54亿元,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300余件,处理水事纠纷350余起,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水资源管理日趋完善。全省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建设项目基本落实了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及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累计发放并保有取水许可证4.13万份。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三条警戒线”和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办法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水功能区管理力度加大,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明显加强。

——水利建设管理逐步规范。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全年开工实施的140个规模以上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招标率达到了100%,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和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100%,优良率85%以上,并有5项工程被评为全省建国60周年精品工程,全年没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与工程质量事故。在中央扩内需水利投资项目建设中建立健全了层级调度、督导通报制度,南水北调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纳入了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大中型病险水库全面推行 “一库一套除险方案、一库一套加固班子、一库一套责任体系”的建管机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与防汛责任制同时落实,并建立了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会商机制。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更加有效。各级水管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了工程安全监测与调度,确保了各类工程的防洪度汛安全。骨干河道堤防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管理,大中型灌区在搞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用水户自主管理的新模式。完成了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大型水库远程视频监控省级平台建设,日照水库等4座大型水库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72座水库同步配套了水文设施。

——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加强了涉河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严格进行建设项目审批和防洪影响评价,逐步开展了水工程占用补偿工作。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累计发放采砂许可证2270个,组织开展了多次河道采砂集中整治活动,逐步规范了河道建设和管理秩序。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继续深化,全年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794项。积极推进水利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水利行政审批,省厅承办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了网上在线受理和审批。

(三)改革创新取得重要成果。在全面总结历史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恶化三大水问题,针对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以“加快实现六个转变,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切实强化六项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治水方略,引导和推动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水利体制改革进程加快。继淄博之后,菏泽、滨州、济宁等市相继实行了城乡水务统筹管理,92个县(市、区)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全省212个重点水管单位中有207个改革方案由地方政府批复实施,已完成200个水管单位的分类定性,落实“两费”5.1亿元。积极推进水文管理体制改革,省直属的13个市水文局全部实现了省市双重管理。

——水利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积极搭建省、市、县三级水利投融资平台,水利投资体制、投融资方式和工程建管模式逐步发生变化,提前和放大了政府投资。山东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并与多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聊城、滨州、潍坊、济宁、菏泽等市级和滕州、诸城、博兴等县级水利投融资公司陆续挂牌运营。启动实施了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亚行贷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世行赠款淮河流域改善海域污染等外资项目,利用外资3.34亿元。

——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已批复的水价基本执行到位,对部分城市工业水价进行合理上调,供水价格构成日趋合理。利用国家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的契机,积极组织完成了4个试点项目区的建设任务,取得了“四省两增两创新”的明显成效,得到了财政部、水利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水利部陈雷部长为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并安排我省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发言介绍。

在过去一年的水利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以下几条:

一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一扩三保”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的历史机遇,超前做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各级水利部门始终把中央扩内需水利投资项目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以决战的姿态打攻坚战。2009年全省完成106.7亿元水利项目建设投资,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服务大局,科学谋划。面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时组织研究探讨新时期治水方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五大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决策部署,组织力量及时开展专题研究,编制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水利发展战略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利发展战略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围绕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组织开展了10项水利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积极参与起草制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水系生态建设的意见》,相应组织开展沿河沿库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及湿地、河口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调研。

三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水利发展,特别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汛抗旱的首要目标,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全年落实扶持资金20.28亿元,小型水库移民帮扶工作全面启动,库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四是统筹治水,节约用水。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注重发挥工程防洪、供水和生态综合功能,统筹考虑解决三大水问题。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全省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80.76方,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7方。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逐步缩小,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较上年同期上升0.07米。

五是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全年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19项。国家“863”水利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102项水利现代化示范项目运行良好,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积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我厅作为大会发言的唯一省直部门介绍了经验。大力推进“3131”人才工程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充分发挥厅属水利院校优势,积极创新水利人才培养模式。全系统涌现出有突出贡献省级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7人、厅级以上拔尖人才141人、学科带头人94人。

六是凝心聚力,和谐发展。通过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推动由传统水利转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水利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强化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管理监督,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 “零举报”。 把厅机关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作为新的起点,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系统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工地、文明灌区,省部级以上文明单位已有62个,其中6个国家级文明单位,占全国水利系统国家级文明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切实加大水利宣传和水文化建设力度,联合山东电视台开办《人与水》专题栏目,在省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刊发稿件400多篇,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爱水、亲水、惜水意识。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了推动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整体合力。切实抓好机关建设,提高了机关运转效率与廉政勤政水平,在全系统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和谐氛围。

二、明确任务目标,奋力推动山东水利事业新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全面实施新时期治水方略的开局之年。近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工作会议,都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强调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把重点放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对十二项直接涉及水利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水利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好各项支持“三农”的政策,突出抓好六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姜大明省长在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上特别强调,要全面完成149座大中型水库和119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同时提出要“试行用水总量控制”,号召“全社会都要节约用水”,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首先,面对中央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水利的拉动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有效配置,对于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资源的配置将成为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我们必须从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大水利投资建设的力度,同时着眼于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发挥水资源的“硬约束”作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布局优化。

其次,面对省委、省政府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水利建设任务尤为繁重。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水利建设必须先行。虽然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六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整体上看,与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要求还有许多方面不相适应,全省水利规划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把握利用好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在更高水平上搞好水利规划建设,兴起新的水利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第三,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水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责越发凸显。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发展民生水利是水利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水利发展根本目的所在。尽管近年来我省民生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水利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水利保障民生的职能亟待增强。防御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村饮水设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治理农村水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列直接涉及民生的水利工作任务都相当紧迫。

全省水利系统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山东水利新发展。2010年全省水利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这个主题,坚持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在确保完成以“六大工程”为重点的“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新时期治水方略,加快构建“六大体系”,努力促进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新跨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目标是:

(一)围绕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水资源调配网络与城乡供水工程。一是加快“山东水网”建设步伐。在确保3月底前全部完成扩大内需中央新增水利投资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加速推进南水北调两湖段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鲁北段和济南以东段工程,认真搞好济平干渠和台儿庄、万年闸泵站工程竣工验收;加大胶东调水工程烟台门楼水库至威海米山水库段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认真抓好配套工程规划建设,着力构建各市、县区域水网,尽快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蓄引结合、库河相联、城乡一体”的山东水网大框架。二是加大农田灌排网络建设力度。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在全省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热潮,努力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效机制,根据国家部署,逐步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改造试点扩大到全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今年开工和续建农田水利工程7.11万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9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68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89万亩。特别是要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实现年新增节水能力2.1亿立方米。三是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网络建设,确保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的目标,新增3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规模。加大饮用水源地建设力度,在沿黄地区开工建设一批平原水库。

(二)围绕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建设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一是全面完成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各项治淮工程的扫尾工作并完成竣工验收,争取尽快批复湖西堤工程并加快建设进度。认真做好湖洼及支流治理、行蓄洪区调整、重点河道治理、堤防达标等进一步治淮工程的前期工作。根据国家安排部署,完成世行贷款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前期工作报批,并尽快实施。二是集中力量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攻坚战。年内全面完成国家规划内剩余149座大中型水库、350座重点小(1)型水库和省规划内剩余11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任务就是一座不少、一项不落、一点折扣不打,保质、保量、如期、全部完成任务。三是加大重点河道治理力度。开工建设马颊河下游段、泗河中上游段等15项大型骨干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土马河、大寺河、孝妇河等15条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完成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39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实施27个项目的投资建设。四是加快沿海防潮堤工程建设步伐。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年内争取新建防潮堤137公里,加固防潮堤90公里。五是按照国家批复,开展199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

(三)围绕构建雨洪水资源化工程体系,加大水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抓好雨洪水资源利用骨干工程规划建设,抓紧编制完成沂沭河洪水资源利用规划,加快推进泗河、大汶河雨洪资源利用与河道拦蓄工程建设进度,对其余入海流量较大的河道,组织开展洪水资源利用调研。同时,因地制宜全面展开雨洪资源调蓄利用工程建设。平原地区要通过河道层层拦蓄、恢复开挖坑塘、兴建人工集雨系统等方式滞蓄汛期洪水,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湿地。山丘区要因地制宜兴建一批地下水库、塘坝谷坊、集雨水窖、回灌补源等工程。要充分发挥已除险加固水库的调蓄功能,适时调整汛期调度方案,合理确定动态汛限水位,尽可能多地拦蓄洪水资源。地下水漏斗区要积极开展回灌补源工程建设,通过修建地下截坝、开挖渗井和渗沟等途径,努力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全省规划新建各类小型蓄水工程9957处,增加蓄水能力2.37亿立方米、利用排涝水能力10亿立方米。

(四)围绕构建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建设。一是积极推动生态水系建设。在启动实施南四湖、东平湖和南水北调、胶东调水沿线生态带建设的同时,抓好泗河等10余条河道的生态水系修复规划建设。集中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调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治理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为重点,逐步将城区水系和骨干河流建设成为水利生态示范区。二是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突出抓好沂蒙山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活动,抓好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和清洁型小流域试点,集中建设一批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示范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平方公里。三是实行水生态预警管理。制定出台山东省重要地下水源地、重点水功能区和重点工程可供水量预警管理办法,科学划定地下水位、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工程可用水量三条警戒线并认真监督实施,建立完善应急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水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围绕构建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积极推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按照《水法》规定和中央关于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科学划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用水效率控制“三条红线”。根据省政府批复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量分配方案,在确保地下水采补平衡前提下,核定下达各设区市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按照“能操作、可检查、易考核、有奖惩”的要求,制订实施 《山东省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各市都要将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形成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作为审批新增取水许可的基本依据。二是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协调标准技术部门,尽快制订发布山东省《重点工业行业产品用水定额标准》和《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等地方标准。加强对重点用水行业、用水大户的监督管理,重点抓好农业节水,逐步推行农业用水定额计量管理,新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加大工业节水和城乡居民生活节水力度,争取实现万元GDP用水量比2009年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继续抓好国家级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先用外来水、再用地表水、保护地下水”的用水顺序,统筹保护利用常规水源,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调整供求关系,率先实现分类供水、循环利用、优水优用。三是切实强化用水监测考核。以对各市年度实际用水总量监测为重点,加快全省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完善监测设施,力争年内初步形成全省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同时,对各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和水资源费征缴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新增用水许可审批以及核定下一年度用水指标直接挂钩。对超过用水控制总量和超出用水定额的市,限制和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并相应核减该市下一年度用水计划指标,以此引导和促进各地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六)围绕构建现代水利信息化体系,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在现有省到市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基础上,延伸扩展到所有县级水利部门及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构建省级水利数据中心基础框架,建设完善全省水利业务综合应用支撑管理平台,并着手建设全省水利电子地图。二是加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力度。在全省水利信息化总体框架与基础平台支撑下,按照水利部以及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规划建设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资源管理、水文信息监测、水利电子政务、农村水利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库移民管理、水网工程运行管理调度等八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本着统筹规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及资金筹措到位情况,优先安排防汛抗旱应急指挥、水文水资源监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项目。三是加强用水户取用水信息自动采集与监测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取水许可批准机关对各用水户的实时监测,切实提高取水许可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强化措施保障,努力把我省水利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进一步增强资源管理意识,提高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要牢固树立资源管理的观念,充分履行管理水资源这一根本职责,严格落实具体管理措施,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管理效益。一要切实抓好水资源管理。着眼于加快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遏制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势头,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实行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为重点,集中抓好各级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论证管理,规范取水许可,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切实做到取水必须许可、用水必须收费、取水必须计量、违法取水必须受到处罚。特别是要认真落实水资源费征缴“四到位”制度,确保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征缴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审批。二要切实抓好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四制”管理制度,加快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招投标行为。切实加强水利监理工作规范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坚决防止发生各类质量和重大安全事故。三要切实抓好工程运行管理。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创建“运行管理规范化工程”活动,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类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规范,并严格实行监督考核,逐步将全省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全面导入规范化轨道,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现象。四要切实抓好水行政执法管理。加大水利立法和政策调研力度,争取及早出台《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区域年度用水量监测办法》。推动建立依法治水管水的社会联动机制、系统协调机制和专业执法机制。在执法任务较重的县,推广建立水务警务区或水利治安办公室的做法,增强执法效能。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查处违法取水、违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参公管理,努力提高全省水政执法水平。

(二)进一步增强统筹治水意识,推动水利统筹协调发展。针对我省三大水问题并存的现实状况,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兼顾,妥善处理好防洪、供水和生态的关系,着力建设功能完备的复合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一是科学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确保按照省政府和水利部的时限要求,高质量完成“十二五”水利发展综合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工作。要从山东实际出发,围绕“实现全省地下水采补平衡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目标,按照全面构建“六大体系”的总体任务要求,统筹考虑融资规模和投资强度,研究确定“十二五”全省及各市水利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工程设施布局。二是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围绕加快完成六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全面实施新时期治水方略,搞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项目衔接。加快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配套工程、进一步治淮工程、雨洪水资源化工程、入海河口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及生态水系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尤其是要抓住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的难得机遇,围绕我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实施,抓紧筛选一批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对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搞好项目储备和接续。三是抓好重大战略课题研究。重点围绕新形势下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大课题,组织力量开展系统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意识,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部水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新时期治水方略必须首先解决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最紧迫、最现实、最密切的水利问题。一要切实加强防汛抗旱组织调度。要切实健全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指成员单位分片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体系。强化各级防汛抗旱指挥决策能力建设,提高科学指挥调度水平。尽快建立洪水超限应急响应、干旱等级应急响应和水利工程出险应急响应三项机制。进一步抓好防汛抗旱预案落实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管理,切实增强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切实保障农村公共供水安全。认真实施《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制订出台各市县实施细则,着力从水质检测、水源地保护、供水管理机构、政策扶持机制和应急机制五个关键环节强化供水安全保障。特别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做好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及保护措施的落实工作,尽快建立起农村公共供水应急机制,加快农村公共供水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进程。三要切实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项目扶持为重点,尽快建成一批群众直接受益的即效“造血”项目。按照开发性和转移性扶贫的要求,以订单就业培训为重点,切实抓好移民培训工作。同时相应加快实施小型水库移民帮扶工作。

(四)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激发水利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围绕实施新时期治水方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继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各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实现政府对水利建设的集中投资和提前投资。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手段解决水利投资问题,通过吸纳民间投资入股、置换产权吸引社会投资,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二是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分类计价、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调整非农业供水水价,探索建立农业水费补助与生态用水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完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对涉水公共事务的调控监管职能,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四是继续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各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全面落实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两项经费”。积极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与小塘坝规范化建设管理试点工作。五是探索建立农村水利建设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推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经验,加快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明晰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鼓励用水户通过合作组织对工程维护、用水管理、水费收缴等实行自主管理,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五)进一步增强科技兴水意识,提高水利工作现代化水平。要强化全行业的科技意识,着眼水利工作的现实需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以水利科技创新推动水利现代化进程。一是深入开展水利基础科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坚持走“工程带科研、科研促水利,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充分发挥厅属科研单位和院校人才技术优势,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建设水利综合试验基地,加强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重点工程建设、水文监测、节水灌溉、海水淡化等重点领域的科研攻关。积极应用国内外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速对传统水利技术装备、管理手段特别是农业节水设施的改造升级。二是突出抓好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水利部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为依托,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重点在农业节水、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领域,建设省市两级科技示范基地,推动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切实加大对水利科技工作的投入。推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水利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水利科技投入格局。

(六)进一步增强自身建设意识,促进水利和谐发展。要牢固树立全行业一盘棋的观念,加强协调沟通,形成团结治水的强大合力。一要扎实推进水利系统党建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活动,着力提高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和完善水利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对人财物管理使用、项目建设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抓好水利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二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组织实施“水利科技人才3131工程”,不断壮大水利系统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着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水利系统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要强化“自转”能力和“公转”意识,做到忠于职守、服务大局、严守纪律,提高效率。三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与水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水利新闻宣传工作,认真开展“好客山东-水利风景区欢迎您”等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的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大力支持水利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切实抓好机关后勤保障,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四要健全完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适应新时期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服务方式,赋予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组织新的职责,不断拓展其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农村水资源管理职责的具体承担者,并同时担负起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组织、技术指导、运行管理、水利项目的经营开发及对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职能。五要努力增强行业发展实力。充分发挥水利行业资源和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营性涉水产业。特别是水利勘测设计、水质监测、施工建设等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努力拓宽经营服务空间,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自身发展实力,促进和带动水利行业实现自我良性发展。

发展民生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实施新时期治水方略,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乘胜前进,努力开创山东水利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用水水利建设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