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安全合理利用地下水的主要措施
2010-08-15王东云杨传静杨秀芹
王东云,杨传静,杨秀芹
(1.德州市水利局水利科学研究所,山东 德州 253014;2.德州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山东 德州 253014)
德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11.53亿 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 m3,仅为全国的10%,全省的60%,水资源严重匮乏。德州市的深层地下水属于高氟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工业和生活集中取水点,长期饮用会引起氟骨病。为此,自2008年9月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将关停城区生活自备井作为2008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首,保证城区居民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至2008年底,已关停城区生活自备井72眼。
1 德州市城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公共供水价格的上涨,地下水由于供水成本低,出现增量开采现象,这样不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加剧了因超采出现紧缺、又因成本低浪费水资源的矛盾。德州市自1965年开始开采地下水,1995-2004年深层地下水年均开采量为2.04亿m3,高强度的不均匀开采,已造成3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深层降落漏斗,漏斗区中心最低点压线深埋132 m,由于地下水压力水头的持续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市区平均沉降量为36 mm/a。
长期以来地下水资源一直被企业错误的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加之取水成本低,水价的经济杠杆没有发挥作用,水商品意识淡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城区内的企业单位每年都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体水质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日益恶化。德州市的深层地下水属于高氟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饮用会对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2 合理利用地下水的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治水。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省政府135号令、德政发[2008]3号文件要求,对城区生活自备井予以核查关停,以便安全合理利用地下水。
2)坚持以人为本。公共供水管网覆盖以内的自备井一律关停,特殊情况经批准后予以保留,原则上不再新开凿自备井。公共供水管网覆盖以外的生活自备井,为保证群众生活不受影响待接通自来水后再关停。
3)做好协调与宣传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广泛宣传、分组落实、加强协调、重点攻关、分级负责等有效措施,扎实地开展工作,对城区自备井取水单位做好教育、宣传、解释工作,取得自备井取水单位的支持。对关停难点单位成立攻关协调小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予以关停自备井。
3 具体措施
1)摸底排查,做好宣传发动。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封井办公室,市水利局为牵头部门,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为具体实施单位,统筹协调解决封井工作中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了分工责任制,把72家单位的84眼井分成5组,进行摸底排查。详细了解各单位自备井的位置、打井时间、供水范围、取用水量及取水许可证的办理情况,并逐井核实登记入档。
为使自备井单位和用水户认清关停自备井的重要性,德州市政府印发了《致城区生活自备井单位的一封信》,宣传关停自备井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城区自备井取水单位及用水户做好教育、宣传、解释工作,取得自备井取水单位和群众的支持。
2)落实责任,封井不毁井。明确责任、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对要关停的生活自备井逐一进行统计核实,做到不漏封、不错封,并进行了分工负责制,制定了关停自备井工作方案,制定了《关停生活自备井协议书》、《德州城区自备井关停单位名单与责任分工表》、《自备井关停验收书》。统筹协调重点攻关,对关停难点单位成立攻关协调小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厌其烦,逐个单位进行协调落实。
在封井工作中确实做到封井不毁井,自备井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对于没有接通自来水生活自备井的,封井办公室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积极与自来水公司协调,精心设计施工方案,慎密实施,尽量加快速度,按照先接通自来水后封井的原则开展工作,以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经过有条不紊的细致工作,关停自备井的任务已圆满完成。
3)加强监督管理,严禁私自启用。成立取水节水协调小组,在封井工作完成后,对城区自备井进行拉网式普查,坚决查处违法凿井,非法取水行为,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对私自启用已关停的自备井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4)安装计量设施,实行计量收费。对取用水户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以保证取用水单位计量收费准确。做到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应征尽征到位,征收标准到位,计量收费到位,票款分离系统使用到位。
4 结 语
德州市通过关停生活自备井工作,加大了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爱惜水、健康用水的良好风气,提高了市民的节水意识。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形成了社会共识,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提高了德州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