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旧区改造中的居住环境问题浅议

2010-08-15邵丽峰

山西建筑 2010年19期
关键词:绿化居民环境

邵丽峰

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比例达20%~32%,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环境作为衡量一个居住区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面貌和居民身心健康。居住区环境按功能又可分为物理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居住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条件、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地位和职业、不同伦理与文化观念的居民,对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1 太原市旧城改造中的居住区环境问题

作为六朝古都,太原城市轮廓千百年来不断演化。今天的太原旧城范围东起建设路,西至新建路,南至迎泽大街,北至城北街,共计9.33 km2。旧城内建筑质量差,人口密度大,绿地少,街道窄,公共设施缺乏。经过改造,旧城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过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开发模式忽略了居住坏境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的重要作用,日照不足,空气污染,噪声过大,绿地有限,交通不畅,活动场地缺失,旧城环境整治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影响居住环境设计的因素

居住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心理、行为、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从最早的城市雏形——居民点出现以来,居住环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变化着。作为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居住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同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以及民族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 遵循原则

3.1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一般原则

1)安全原则。居民的安全需求可以说是人类仅次于吃饭、睡觉等的第二位基本需求,包括个人私生活不受侵犯,避免人身和财产遭受伤害和损失等。安全常常是居住环境中居民十分关心的问题,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邻里关系密切的居住环境往往比较安全。居住空间的领域划分不仅有助于密切邻里关系,而且有利于居住环境的安全防卫,居住环境不仅要保证居民的日常安全,还要考虑居民在发生特殊情况时的安全。2)方便原则。居住环境的方便程度主要取决于居住区的内外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方便程度。居住区的道路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邻里交往、休息散步和游戏消闲等多种行为活动。所以,居住区道路布置的大原则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要使居住区内的道路网方便居民出行时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同时避免任意穿行居民的房前屋后,以保持居住组织团内部的半私密领域性质。至于居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便程度,所以要根据区内居民的生活特点,采取合理的分级结构和宜人的建筑尺度、最短的服务半径、最顺的活动路线,并且有利于经营管理,这样才有可能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3)舒适原则。尽管各国对舒适性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整体上说,舒适的居住环境离不开下列几个因素:a.阳光充足,空气清晰,无污染;b.安静,无噪声;c.丰富的绿地和宽敞的室外活动空间;d.识别性强的景观特征。居民是通过环境给予其的信息来认知环境的,如果环境缺乏特色,毫无个性可言,那么它给予人的信息太少,自然无法引起居民的认同,也就无归属感可言了。

3.2 规划目标

1)以人为本。人是居住区的主体,“设计必须为人”。对居住者的关怀始终应成为居住区环境建设的宗旨与原则。居住区组群建设并非简单的作为一种物质承担者,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创造,它承担着具有一定社会网络的居民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在建筑组群空间中的行为活动,是居住外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区是个复杂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居民的居住行为特征、风俗习惯等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居民构成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建筑组群的设计,空间的组织,只有围绕居民的行为活动轨迹,并与之相协调,才能创造出方便、舒适、充满生活情趣的、悠然自得、亲切宜人的居住环境。

2)居民—开发商—政府三赢。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现象直接影响到小区的居民生活正常和稳定。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问题当然是社会政治与经济体制深层缺陷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居民—开发商—政府三赢的原则。

4 规划对策

利用经济杠杆,向周边疏散人口。通过调查,现状旧城区居住人口为29.72万人,而近期规划控制人口为22万人左右,所以需向外疏散7.72万人,保持人口数量处于旧城基础设施极限负荷以下。

加强组群布局设计,严格执行日照标准,提高住房采光性能,改善通风条件。通过合理的建筑组群布局设计,为居民创造一个温暖明亮的居住空间。太原地处北温带,夏季需要加强住宅的自然通风,冬季则存在着住宅防风、防寒的问题。因此,通过精心的建筑组群布局设计,适当的组织自然通风,为居民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控制噪声干扰,优化居住建筑设计。按照不同地区的需要或者不同工作性质来制定保护正常生活活动的噪声容许标准。国际标准组织制订的居住区室外噪声容许标准为35 dB~45 dB,目前太原市很多住宅区达不到这一标准,须采取隔音措施。拆除新建小区需考虑临街距离。

道路绿化设计分以下四级:

1)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应注意在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种植树木必须留出安全视距,即应控制“视距三角形”内的绿化形式。在此三角形中只能用高度不超过0.7 m的灌木、花卉与草坪等。

2)小区路绿化设计——小区路上行驶车辆虽较居住区级道路少,但绿化设计仍要考虑交通的要求。

3)组团路绿化设计——居住区组团级道路,一般以通行自行车和人行为主,绿化与建筑的关系较为密切。

4)宅间小路绿化设计——道路两侧的种植宜适当后退,便于急救车和搬运车辆直接通达单元入口。步行道路交叉口可适当放宽,与休息活动场地结合,形成小景点,在道路与宅间绿地设计施工时应精细,选择适合的植物材料,并使花草树木与建筑协调,互相衬托。

儿童游戏场作为绿化系统的一个环节,可以与包括儿童乐园的居住公园、小区公园以及居住组团绿地和各级游戏场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游戏场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场地宽敞,设备丰富;

2)靠近住宅入口,控制适宜的距离;

3)要有较强的安全保障;

4)合理利用地形,形成丰富的游戏空间。

儿童游戏场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布点时,应结合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综合考虑,使各级游戏场与绿地能够覆盖整个居住区。

老龄人活动场地的设计要满足老龄人因生理、心理的变化而产生的对空间环境作特殊的组织和处理。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是:

1)无障碍性;2)易于识别性;3)易于控制和选择;4)易达性;5)易交往性。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场地按使用方式一般分为三类:1)社会交往空间——社交场所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安全保护和方便舒适,其位置常出现在建筑物的出入口,步行道的交汇点和日常使用频繁的小区服务设施附近空间;2)景观观赏空间——享受大自然,与空间亲密接触;3)健身锻炼空间——健身锻炼是老龄人室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体育活动场地和设备种类的考虑,不仅要为体弱者提供方便和安全,还应使活动项目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5 结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创造好的居住环境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本文结合太原市居住环境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讨和建议。优秀的居住外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博采众长、殚精竭虑地构筑成充满爱的家园,令人清新悦目,徜徉其间则流连忘返,亦成为住宅客厅的主景,起居室的延伸。这是集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科学知识的一个系统工程。

探索太原市地方人居环境的可塑造性,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努力将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和效益原则高度统一,塑造一些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花园式生活居住空间。

[1]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 张在元.居住环境建筑小品与设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5] 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 白 德.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 朱建达.当代国内外住宅区规划实例选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8] 方咸莩.儿童游戏场所设计与实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9] 胡仁禄,马 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绿化居民环境
石器时代的居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