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德国城市建设
2010-08-15高向东
高向东
2008年11月的德国之行,通过德国培训方举办的一系列讲座与实地参观考察活动,使我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考察期间,我深刻的体会到德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对环境污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积极的将解决环境污染与发展国民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属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节能减排型产品,比如德国的宝马与奔驰汽车公司和法国的TOTAL能源公司合作开发了氢能源汽车和汽车加氢站,并已经在柏林试点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评价。
而作为建筑师,在受到来自德国强大科研与工业实力震撼的同时,我也从职业的角度在观察德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寻找德国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建设的不同,以发现他们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好的建设技术,并思考着有哪些可以为我所用。
以下是我对德国城市建设方面考察的几点总结。
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德国的城市景观因为对历史传统建成区的良好保护性开发而使得整体城市景观呈现出独特的人文地域色彩,这充分体现了德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旧城区中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的建筑及在某方面具有一定意义的良好建筑进行原状利用。既保证了这些历史建筑的维护资金,又充分利用了城市的优良资源。例如,当年审判二战时期法西斯战犯的纽伦堡审判法庭,整栋建筑至今仍作为法院使用,即使是当年使用的那个审判庭也仍作为法庭使用,而不是原封不动的封存仅作为进行历史教育的场所。而在正常使用之外,充分利用走廊、楼梯平台等公共空间辟为历史资料和图片展示区,并向人们免费开放,以供后人了解在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种保留原状的多功能使用在极大节约城市资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高了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
2)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对局部状态良好的历史建筑开发利用的前提是保护性,以不破坏历史建筑为前提。例如德国法西斯当年兴建的院大会堂,今天就对其面临城市道路的角部进行了局部改造,加建了一个具有极强视觉效果的钢和玻璃的入口,而这个角部被作为历史文献阅览室使用。这种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案例其实在旧城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形式,尤其是在具有商业价值的区域,把旧住宅开发作为商业空间或办公空间,甚至在历史居住建筑的屋顶加建一间解构主义风格的公司会议室等。此外特别有名的还有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柏林国会大厦屋顶玻璃球,今天已经成为柏林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
作为对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开发的不好,将大大破坏历史建筑的景观及历史价值,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德国的城市管理者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智慧,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3)对无法保障安全使用的历史建筑进行拆除重建,并注重城市文脉的衔接。处于旧城区的旧建筑拆除后,对新建筑的规划要求从一系列建筑量化指标到外观形式等均有严格的要求,然而即使如此,众所周知,因为学术界对城市文脉等建筑与规划问题的不同理解,往往会出现互相对立的设计手法,从而导致建筑外部形态的错乱。而在德国的城市,对这个问题的处理结果却很让人欣赏,不管是重建建筑延续欧式古典建筑的样式,还是在旧建筑的包围中建造的现代建筑,甚至是在古典建筑顶部扩建的现代建筑加建部分,也让人觉得毫不生硬,与周围的环境衔接得相当协调,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建设者的水平。
此外,对旧城某特殊区域的成片开发,则一般采取弃旧立新的策略,并借机为旧城的环境和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例如柏林的波茨坦广场,奔驰中心和索尼中心以及一批优秀的现代建筑的建成,重塑了这个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繁荣的商业和明亮的办公楼让这里散发着无穷的活力。
4)新建建筑必须与城市文脉相契合。在德国,即使在新区建设新建筑,也需要充分尊重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与整体城市景观。在纽伦堡市,有一个高层建筑——纽伦堡保险公司办公大楼,而这也是纽伦堡市唯一的一座高层建筑,之所以没有第二座高层建筑,是因为当这栋高层建筑建成后,人们意识到这栋现代高层建筑的建成极大地破坏了纽伦堡市的历史城市景观,从而促使政府立法禁止了高层建筑在本市的再次兴建。
5)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在德国的城市,晴天时的夜晚星空璀璨,反映了这个国家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方面所取得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德国是个汽车工业大国,其城市人均汽车拥有量和城市车辆保有量指标均在高位,在此情况下,能够保持城市空气如此清新,实在不简单。个人认为,一方面,德国城市均有着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且该体系以无污染的地铁和轻轨为绝对主力,并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注:城市设有自行车专用道路,并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免费提供车辆、增发奖金等),只向偏僻偏远地区设公交巴士,这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城市的废气污染。另一方面,执行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城市空气污染。
一个在世界上唯一于高速公路不设限速的国家,一个汽车产业大国,竟然能如此好的解决发展汽车工业与城市交通和城市空气污染之间存在的矛盾,不得不让人佩服。
2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具有协调细部设计的产品是耐人寻味的,之所以德国的城市建筑给人的感觉很协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具有类似风格的、相互间或在建筑形式、或在尺度、或在比例关系、或在色彩上具有相关性的城市建筑,正是细部设计的相互融洽塑造了舒适而又优雅的城市空间环境,这颇值得我们玩味。其实,中国城市的建筑也不缺乏细部设计,究其让人感觉不到协调的原因就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细部关系的不相关性。
另外,细部设计的合理性也体现了对环境的保护与尊重,城市建设应该是顺应自然因素的。下面仅从城市道路和广场铺装细部设计来看严谨的德国人是怎样做的:1)在德国城市中,路边停车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他们的路边车位大多并非简单的在道路两侧画出停车位,而是因地制宜的在有需要停车位的建筑前开辟一个港湾式停车区,并在铺装上用小块石材与城市沥青道路区分,而私家的路边停车位尚未配置有防盗设施。2)较低的路缘石。在德国城市中,一般的道路路缘石均为条石砌筑,高出道路10 cm以下,如此的高差,一方面为市民塑造了一个更人性化的行走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小汽车的前沿不会因缘石高出路面太多而发生刮蹭。3)在德国城市中,大多数的人行路面和广场均为小块锥形石料铺砌,其缝隙为自然土壤,这种铺砌:a.因其表面的粗糙而不会导致下雨天路滑,使行人摔倒;b.雨水可以从块石之间的缝隙中渗漏,从而减少了雨水流失、减轻了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并为植物提供了自然灌溉;c.由于每块石料的表面较小且具有很大厚度,使得每块石料的承压能力足够大,大到即使汽车驶过也不会压碎,而仅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有局部的块石因承受过重荷载而使地面出现曲线形的凹坑,但这尚不会影响行走的舒适度,更不会阻塞雨水的自然渗漏。
3 结语
回到国内,对比我国与德国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确看到了差距,可以说,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向德国学习。当然,并非是我们不可以做,也并非是我们做不好,我想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我们缺乏他们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与管理体制,只有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建设管理体制,才能保证我们的城市建设活动不再像穿衣一样充满随意性,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