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因素
2010-08-15葛夫合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城区兽医站276000
葛夫合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城区兽医站 276000)
我国是个养鸡大国,鸡在禽类养殖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现实生产中,鸡胚孵化率是影响养鸡业尤其是种鸡场和孵化场效益的关键因素。在鸡的孵化中,无论是高孵化率鸡群,还是低孵化率鸡群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存在两个胚胎死亡高峰。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2~4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19~21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二个死亡高峰期,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中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通常情况下,造成鸡胚胎死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的归结于某种单一的原因也是不客观的,往往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鸡胚的死亡。现就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因素作一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鸡孵化生产。
1 种蛋质量与孵化率
1.1 种蛋的生理条件
1.1.1 蛋形与孵化率的关系 蛋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因鸡的品种、品系不同而有差别,选择蛋形指数应符合本品种的标准。一般的种蛋如来航鸡:形状要求呈椭圆形,蛋形指数(长径/短径)为1.32~1.39最好,过长、过圆、腰凸、橄榄形(两头尖)、扁形等畸形蛋均会影响孵化率,应予以剔除。形状标准的鸡蛋,其蛋形指数在1.35左右,小于1.30者蛋形较圆,大于1.39者蛋形细长。而且形状不同的蛋其耐压程度有所差异,球形蛋耐压程度大,而圆筒形蛋耐压程度最小,一批蛋中形状差异愈大破损愈高。
1.1.2 蛋重与孵化率的关系 蛋重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品种其适宜的蛋重也有所差别。蛋重的选择应符合本品种标准,在生产中一般品种如来航鸡55~70g重的蛋均可作为种蛋孵化;新罗曼褐父母代的适宜蛋重是46~62.3g。同一日龄鸡,选择种蛋时应以平均蛋重为准,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越接近平均蛋重,孵化效果越好;种蛋越大,孵化效果越差。
1.1.3 蛋壳对孵化率的影响 蛋壳结构应致密均匀,壳面正常,厚薄适中。一般蛋壳厚度为0.32~0.4 mm。蛋壳厚度过高,影响啄壳,且壳膜的气体交换能力差。胚胎死亡主要集中在孵化早期(入孵后的前5d)和晚期(入孵15d后),分别于这2个阶段输氧,在氧浓度达体积分数24%左右时可提高良种鸡的孵化率30%以上。
1.1.4 种蛋受精率 据报道,公鸡小于半岁或大于2岁,母鸡刚开产或2岁以上均会使种蛋孵化率下降。公母比例应恰当,受精率才高。
1.2 入孵的技术条件
1.2.1 种蛋的保存 保存种蛋在热天不超过5~7d,凉季不超过10d为宜。贮存3~4d的种蛋,各项孵化指标最好。保存种蛋的最佳湿度为75%~80%。按温度保存可以获得较好的孵化率,保存3~4d,温度为20℃;保存5~7d,温度为16℃;7d以上为12℃。实践证明,种蛋超过最佳保存期每延长1d,孵化率降低0.5%(原因是孵化期的死亡胚胎数多),孵化时间也将延长30~40min。
1.2.2 种蛋孵化的卫生 种蛋从保存到入孵前,要做好2次消毒:收集后熏蒸消毒1次,在入孵时熏蒸消毒1次。做好了种蛋的消毒工作,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1.2.3 种蛋的来源 有不少传染病可以由种蛋传播,患有鸡白痢、副伤寒及慢性呼吸道病等的种鸡所产的蛋不宜作种蛋用。近亲繁殖的蛋不宜作种蛋,还有种母鸡刚开产时的蛋孵化率低,孵出的初生雏也弱,种母鸡在8~13月龄时蛋孵化率最高,而后随种母鸡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2 入孵的技术参数与孵化率
2.1 温度
据测定,刚产出的蛋温度为40.3℃,在23~25℃的鸡舍中,2h后就下降到26℃,并在4h内一直维持此温度(即与环境温度一致)。但鸡胚是一个变温的生物体,自己不能独立维持体温。因此,入孵种蛋的最佳温度为37.8℃,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孵化率均有影响。
2.2 相对湿度
在湿度低的条件下孵化,早期胚胎死亡多;在高湿度下孵化,孵化后期死胚多。如果不考虑种蛋的大小,湿度一般为52%~55%。如果考虑种蛋大小,小型蛋即产蛋初期用55%的湿度,大型蛋即产蛋后期用45%的湿度。
2.3 放蛋的位置
孵化时种蛋放置的位置很重要,它对孵化率有明显影响。因为啄壳的雏鸡绝大多数都在靠气室的一端破壳,而气室多在蛋的大端。因此,入孵时一定要把蛋的大端朝上摆放。如果把小端向上孵化,出雏时小雏会因缺氧而闷死在蛋内。正常形状的蛋,若气室向上,孵化过程中死胚率为24.4%,出雏时死胚率为4.5%,其入孵蛋孵化率为71.1%;正常形状的蛋,若气室向下,孵化中死胚率为33.2%,出雏时死胚率为12.5%,其入孵蛋孵化率为54.3%。
2.4 翻蛋
翻蛋的目的是要使蛋中的胚胎定期改变方位,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同时使蛋受热较均匀。一般每2h翻蛋1次。翻蛋以转90°为宜,要保证轻、慢、稳地进行操作。如果孵化器内部上下左右各点的温差较大,要使蛋受热均匀,必须定期将上下左右的蛋盘调整位置,这样有利于提高孵化率。蛋孵到19d,从孵化器中将蛋移至出雏盘中继续孵化,并停止翻蛋,以利于鸡胚啄壳而出。
2.5 光照
加光孵化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鸡胚生长发育,能加速鸡胚代谢。加光孵化8d的鸡胚,相当于无光孵化9.5d的鸡胚。孵化第1周用40W荧光灯或全期用40W荧光灯照明孵化,可比无光孵化提早2d出雏,蛋出雏率提高11%,雏鸡的初生重增加10%~15%。
2.6 通风
孵化机是否安有排气管道,结构是否符合要求,孵化15d以后通气孔是否全部打开,风扇转向、转速是否正常、稳定对种蛋孵化率有一定影响。通风过度则会影响到温度和湿度,雏鸡出现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粪便呈绿色等。
2.7 2次凉蛋对孵化率的影响
在鸡胚孵化到第16d开始,每天凉蛋2次可以提高孵化率。种蛋入孵后第14~19d,每天凉蛋2次,每次使蛋壳表面温度降到28~33℃为宜,这样对孵化率和雏鸡的生长最为有利。
2.8 不同的入孵方式
分批入孵孵化率较高。室温过低时分批上蛋能充分利用后期胚胎的代谢热,使上蛋后孵化温度能较快达到设定值;弊端是在种蛋少时造成机器浪费。整批入孵能够为同一孵化日龄的种蛋提供最佳孵化温度和湿度,能为胚胎提供更为洁净的孵化环境;弊端是室温高、降温不利时,导致后期超温严重,影响胚胎正常发育,造成孵化率有所下降,毛蛋、残弱雏增加。整批入孵恒温孵化,减少了变温孵化过程中调温的麻烦,节约电能,但只适用于室温低于21℃的情况下。高温季节可采取前期整批入孵后期分批入孵方式,可很好地解决后期超温问题。
2.9 氧气含量
孵化机内CO2含量超过1%,每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CO2浓度达到10%,胚胎将全部死亡。
3 环境卫生因素
3.1 孵化室的卫生消毒、机具与用具的卫生消毒
孵化机、出雏器每孵一批蛋必须彻底清扫干净,然后用消毒液喷洒并用水冲洗干净,最后将孵化机或出雏器内加温到27℃,湿度达80%左右,用4倍浓度福尔马林熏蒸30min。孵化用具也必须定期清洗消毒。每天清扫孵化室,落盘后应及时冲洗地面、蛋盘、蛋车,每批鸡扫盘后8h内必须将出雏器彻底洗刷干净。
3.2 加强人员管理及人员卫生消毒
个人衣服勤洗,勤洗澡,室内必须穿戴工作服、鞋、帽,出入更换,脚踏消毒池,接触种蛋、雏禽前用消毒液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