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县红脂大小蠹监测调查和除害处理技术

2010-08-15裴栓维

山西林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坑道羽化树干

裴栓维

(山西省兴县林业局, 山西 兴县 035300)

红脂大小蠹是来自北美的重大外来入侵害虫,1998年在山西省沁水、阳城县首次发现,现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四省。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也是该虫的发生地,主要危害当地油松。现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将该虫在兴县的发生规律以及监测方法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防治参考。

1 发生规律

1.1 生活史

红脂大小蠹在兴县一年发生一代。该虫以老熟幼虫和2龄~3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皮层越冬,次年5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始盛期。7月上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产卵始期于7月中旬,8月上中旬为盛期。孵化始期于7月下旬,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以老熟幼虫和2龄~3龄幼虫越冬。

1.2 生物学特性

红脂大小蠹成虫从树皮内蛀咬羽化孔爬出树外。羽化孔为圆形。一般雄成虫先出孔,而后雌成虫相继出孔。雌成虫出孔后首先寻找寄主,危害胸径10 cm以上的健康油松以及新鲜伐桩,然后引诱雄成虫侵入。成虫首先侵入树皮直达形成层,木质部表面也会被刻食,当达到形成层后,先向上蛀食一段短距离后,即拐弯向下蛀食,可以直达主根和主侧根。成虫侵入树干的部位,一般从树干基部至树高1 m左右处,常见于树基部地面附近处,侵入孔数量在树干距地面约30 cm~50 cm范围最多。蛀食出的母坑道长30 cm~65 cm,宽为1.50 cm~2 cm,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粒状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随松脂从侵入孔溢出,形成中心有孔的红褐色的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凝脂大小不一,颜色也随着时间变化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侵入孔略大于羽化孔,直径为5 mm~6 mm。雌雄成虫在坑道内交尾和产卵。成虫产卵于母坑道的一侧处,呈多层次排列,无单个产卵室,每头雌虫在母坑道内产卵数量不等,少则35粒、多则157粒,平均产卵100粒左右。成虫雌雄性比为1∶1。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 m以上,距离可达10 km,具有扩散传播速度快、繁殖量大的特性。

幼虫群集取食,它们不筑独立的子坑道,而在邻近形成层的韧皮部内背向母坑道取食形成扇形状共同坑道,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细粒状虫粪。随着虫龄增大,日取食量急增。由于群集性危害,2龄~3龄幼虫就可环树干一周,将韧皮部食尽,切断形成层,破坏树木输导系统,造成树木濒死。幼虫沿着母坑道两侧向下取食可延伸到主根和主侧根,甚至距树基3 m之外的侧根还有幼虫危害。幼虫将根部韧皮部食尽,仅残留根的表皮,并栖居根内,于11月中旬以老熟幼虫、2龄~3龄幼虫进入越冬期。室内饲养,幼虫期发育完成需60 d~75 d,幼虫为4龄。当幼虫老熟后,沿着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彼此分离的单独蛹室化蛹。蛹室在韧皮部内由蛀屑形成,也有的幼虫蛹室为蛀食木质部形成。蛹室肾形、椭圆形或圆形,长10 mm~13.60mm,平均11.30mm;宽7.80 mm~10.50mm,平均9.10mm。

红脂大小蠹蛹期11 d~13 d,平均12.4 d。初羽化成虫停留在蛹室6 d~9 d,直到外骨骼硬化,虫体颜色由浅红褐色变为红褐色后,成虫开始活动,并由蛹室转移到坑道,然后从羽化孔爬出树皮。几个成虫可使用同一羽化孔飞出。成虫活动取食期可达几个月。

1.3 传播途径

红脂大小蠹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自行短距离扩散蔓延。而一些人为因素的传播,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脱皮处理的松树原木、伐桩或疫区大树的调运,则可以造成该虫的远距离传播。

2 虫情监测调查

2.1 一般监测区虫情监测调查

2.1.1 监测重点

为监测重点区与已经发生红脂大小蠹乡(镇)相邻的油松分布区。

2.1.2 监测方法

1)于每年的4月~7月,对油松林不定期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林分边缘50 m范围、火烧迹地、新抚育采伐地伐木、伐桩及周边树木。红脂大小蠹侵入树体后,在树干上可见明显侵入孔,侵入孔周围,树体因受害分泌松脂,形成典型漏斗状凝脂或者在树干基部有脱落凝脂碎末。从带凝脂侵入孔处解剖,查看坑道和红脂大小蠹任一虫态的有无,据此特征判断红脂大小蠹是否发生。特别是如果发现有枯死树或针叶发黄红颜色树的林地,则一定要认真详细查明死树及其周围树木情况,判断是否为红脂大小蠹危害所致。

2)每年的5月~8月,在松林边缘悬挂诱捕器,一般未发生区每1 km挂1个,定期观察能否诱到红脂大小蠹,据此判断红脂大小蠹是否发生。

2.1.4 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统计

发现有红脂大小蠹发生则需进行全面调查,查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发生面积统计以轻度统计起点算起。危害程度等级划:树木受害率5%以下为轻度,树木受害率5%~15%为中度,树木受害率16%以上为重度。

2.2 重点监测区虫情监测调查

2.2.1 监测重点

油松林分边缘50 m范围、火烧迹地、新抚育采伐迹地伐木、伐桩及周边树木。

2.2.2 监测方法

采用全面普查和定期调查相结合办法,全面普查每年一次,时间为8月~9月。按照不同立地条件、发生情况以小班(村)为单位设立标准地。一般每7 hm2~700 hm2设一块标地,在每块标地内,随机或用平行线法选取30株标准株,进行每木调查。调查结果作为当年发生面积和翌年发生面积基数。在全面调查基础上,每年的4月~8月,每月定期调查发生区红脂大小蠹新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2.3 系统虫情调查

2.3.1 标准地设置

在红脂大小蠹发生区的松林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发生情况、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立固定标准地3块~5块和临时标准地若干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不小于2 hm2,填写红脂大小蠹标准地调查表。

2.3.2 越冬基数调查

在越冬幼虫活动和成虫出孔扬飞(3月底至4月初)前,于临时标准地内调查上一年侵入成功的被害树木20株,逐株解剖主干、干基和根部受害部位皮层,调查统计其中幼虫、成虫数量,区分活虫、寄生及其他死亡虫数。

2.3.3 成虫出孔扬飞进度调查

于每年红脂大小蠹出孔扬飞期,在临时标准地或其周边区域悬挂诱捕器(诱捕器间距为100 m),诱捕器垂直悬挂在树干旁,底端距地面5 m~10 m。从3月下旬开始,一直到8月底结束,每5 d记录1次诱捕器诱集到的红脂大小蠹成虫数量。

2.3.4 卵期调查

卵期调查采取在林地内油松木段坑内饲养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林地内设新鲜木段5根~10根(直径15 cm ~20 cm、长 2 m),木段两端用塑料布捆包保湿。在木段正面挖去一块3 cm×3 cm粗皮,直达形成层,形成2 cm×2 cm的坑,坑中央用消毒改锥钻一小孔,供成虫钻入形成层,每根木段上挖5个~6个坑,坑与坑相距25 cm。挖坑时,应注意随挖随用胶带封住坑口,防止形成层水分散失。然后,将胶带揭开,每坑接入刚羽化出孔的雌雄成虫各一头,立即用一小张玻璃纸覆盖坑口,再用胶带将玻璃纸四周封闭固定,共接30对~60对成虫,以供成虫繁殖子代。对接入成虫的木段,应放置在林地中间,并用黑布盖住,随免光线照射,维持成虫在黑暗中的生活环境。每隔两天观察成虫产卵时间、产卵次数、产卵量、产卵进度、成虫寿命(雌雌)等内容。或者在成虫出孔扬飞开始,每隔3 d在林地解剖树干上红脂大小蠹成虫侵入孔,调查产卵量、产卵进度。

2.3.5 幼虫期调查

在观察产卵进度的同时,继续跟踪观察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始、盛、末期以及卵期历时、卵孵化率、孵化过程、卵粒变化特征等。或者在野外寻找正在产卵成虫,把刚产的卵带回室内,用毛笔逐个将卵移到玻璃培养皿内的过滤纸上,在不同的室温下或生物培养箱内饲养。每隔两天往过滤纸上滴入少许纯净水,保持湿度,观察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始、盛、末期以及卵期历时、卵孵化率、孵化过程、卵粒变化特征等。同时,在林地自然状态下解剖虫孔观察幼虫的发育、存活、死亡情况。

2.3.6 蛹期调查

在观察幼虫发育进度的同时,继续跟踪观察幼虫化蛹情况。也可以在野外采集已作蛹室将要化蛹的老熟幼虫带回室内,放入盛有经高温处理的新鲜锯末内,每隔两天往锯末内滴入少许纯净水,保持湿度。或者在野外采集已作蛹室的老熟幼虫,连同树皮一同带回室内,在不同的室温下饲养,同时在林间解剖被害树木,观察蛹的发育变化。

3 无害处理

1)对调运的带虫原木进行剥皮处理,树皮火烧或深埋、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800倍液、2.5%菊酯类农药1 500倍液喷洒毒杀。也可将树皮装入塑料袋用溴甲烷、硫酰氟,或56%磷化铝片剂熏蒸处理。

2)对带虫原木归垛,集中采用溴甲烷、硫酰氟或56%磷化铝片剂熏蒸处理,用药量分别为20 g~30 g/m3和12 g~15 g/m3。熏蒸24 h和72 h。

3)对带虫大树,严禁调运,且就地采用树干及树根包裹塑料布内施磷化铝片剂法熏蒸处理(每株树用56%磷化铝片剂5片~10片)。

猜你喜欢

坑道羽化树干
为什么树干不是方的?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战时指挥所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