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奶牛卵巢疾病的原因及防治
2010-08-15蒋海涛刘海防山东省汶上县畜牧局272500
蒋海涛 刘海防 (山东省汶上县畜牧局 272500)
奶牛业是畜牧业新兴产业,入世以来,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突飞猛进,这就对奶牛业养殖提出了高的要求,随着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牛群单产水平呈大幅提高的趋势,但母牛的繁殖力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高产奶牛产后的泌乳高峰期由于受到各种应激,表现出发情症状不明显、不发情、受胎率低及胚胎死亡等,从而导致繁殖机能障碍。奶牛繁殖机能障碍是奶牛业中长期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据统计,繁殖机能障碍中卵巢疾病占55% ,而因卵巢疾病引起的奶牛不孕高达45% ,可见奶牛卵巢疾病是制约奶牛生长繁殖主要因素之一,卵巢疾病主要有排卵障碍、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及不排卵、卵巢机能减退及萎缩等等。
目前卵巢疾病的防治成为各大牧场的主要繁殖工作之一。所以,必须首先提高其繁殖性能,而一些卵巢疾病常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对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卵巢疾病的成因及治疗做如下阐述。
1 排卵障碍
排卵障碍主要有排卵延迟及不排卵。排卵延迟是排卵时间向后拖延。不排卵是在发情时有发情外在表现但不出现排卵。
1.1 病因 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不足,激素作用不平衡;气温过低或过高、营养不良、过度挤奶,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1.2 治疗 对于排卵延迟及不排卵的病牛,除改进饲养管理条件、注意减轻气温的影响外,应配合激素疗法进行治疗:肌肉注射黄体生成素(LH)促进排卵,对于确认由于排卵延迟而屡配不孕的牛,发情早期应用雌激素,晚期肌肉注射孕酮,效果良好。对卵泡发育至2期停止发育的牛,第1天肌注卵泡素(FSH)100IU,过1d,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0IU或在配种的同时,肌肉注射LHRH-A3(促排3号)20~40µg。对卵泡发育至3期停止的牛,肌注1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0~5000IU或促黄体素(LH)200~300IU。
2 卵巢静止
卵巢静止在奶牛卵巢疾病中的发病率最高,是导致奶牛不育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2.1 病因 营养缺乏、哺乳或泌乳过度、母牛身体乏弱;气候变化或异地环境不适应:子宫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
2.2 临床症状 发情周期延长或长期不发情;发情表现不明显或有外表征象但不排卵;直肠检查时,卵巢性状和质地没有明显变化,摸不到卵泡和黄体,有时一侧卵巢上有很小的黄体迹象;卵巢萎缩时,质地硬实、体积缩小、表面光滑;子宫收缩反映差。
2.3 治疗 以消除病因为原则。如果属于营养性的,要保证全价营养;如果是管理性的,则要改善卫生条件,让母牛坚持适当运动。药物治疗一般采取如下治疗程序。第1d肌注促卵泡素(FSH):第2天肌注促排卵素3号(LHRH-A3)200mg;第3天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0~5000IU,同时肌注黄体酮20~50mg。
3 持久黄体
3.1 概念 即奶牛卵巢上的性周期黄体长期存在,致使奶牛不能出现新的正常的性周期。
3.2 产生原因 (1)在正常情况下,奶牛在发情或分娩后,由于子宫黏膜产生前列腺素(PGF),使黄体溶解,中断黄体期,降低孕酮的水平,从而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引起奶牛发情。但当某种原因(饲养、疾病等)引起奶牛卵巢机能减退时,就抑制了PGF的产生和释放,从而造成持久黄体的发生。(2)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一,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长期舍饲,运动不足、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可引起持久黄体。
3.3 症状及诊断 持久黄体主要表现为:母畜发情周期停止,长时间不发情,直肠检查可触摸到一侧卵巢肿大,持久黄体的一部分呈圆锥状或蘑菇状突出于卵巢表面,较卵巢实质稍硬,有时黄体不突出于卵巢表面,而是卵巢增大而稍硬。检查子宫无怀孕现象,但有时发现子宫疾病。
3.4 治疗 消除病因,以促使黄体的自动消退,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改进饲养管理,增加运动,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饲料,减少挤奶量,如伴有子宫疾病,激素疗法一般用前列腺素及其合成类似物。参考药剂如下:前列腺素:肌肉注射5~10mg。氯前列烯醇和氟前列烯醇是治疗奶牛持久黄体的首选药物,肌注0.5~1mg,用药后2~3d开始出现发情。
4 卵巢囊肿
4.1 病因 (1)舍饲期间运动不足,非全价饲料,特别是以精料为主的日粮中缺乏维生素,饲料中酸度过高而引起;(2)注射大量的激素类药物而引起卵泡滞留而发生囊肿;(3)由产科疾病继发的卵巢囊肿;(4)长期发情不予配种,或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外界温度突然改变等均可引起卵巢囊肿。
4.2 症状 性表现异常,长期或不间断的发生性欲,高度兴奋,性欲特别旺盛,久之食欲减退,逐渐消瘦。
4.3 分类 卵巢囊肿可以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1)卵泡囊肿:①卵泡在卵巢上持续存在至少10d,表现频繁的、持续的发情(慕雄狂)。②病因:机体内分泌紊乱:卵泡发育过程中气候突变;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均能导致本病的发生。有遗传因素、医源因素、饲料因素等等。③症状:有两种类型,一是频繁或持续发情;二是长期不发情:直肠检查时,卵巢上有一个或多个紧张而有波动的囊泡。④治疗:黄体生成素(LH)肌肉注射25mg。静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IU,同时配合肌注黄体酮,100mg/d,连用5d。预防:在牛产后12~14d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可防止卵巢囊肿。(2)黄体囊肿:①不排卵的卵泡黄体化,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无发情。②病因:起因于控制卵泡成熟和排卵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发生障碍,但发病环节不太清楚。③症状:主要症状为母牛长期没有发情表现,直肠检查囊肿壁厚,稍有波动。④治疗:首选药物是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等均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也可以子宫注入。
5 卵巢机能减退及萎缩
5.1 概念 卵巢机能减退及萎缩是指卵巢机能暂时性紊乱,机能减退,性欲缺乏,久不发情,卵泡发育中途停滞等;或其机能长期衰退而引起卵巢组织萎缩。
5.2 病因 常由于子宫、卵巢的疾病,全身的严重疾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家畜身体的衰弱和消瘦所致。气候聚变,突然改变环境也可以引起卵巢机能暂时性减退。
5.3 症状 主要表现性周期紊乱,发情不定期,发情时的外表征不明显,或出现发情而不排卵。直肠检查,卵巢上摸不到卵泡或黄体,有时一侧卵巢上有黄体残迹。卵巢萎缩时,母畜长期不发情,卵巢往往变硬,黄体显著缩小,牛的仅有黄豆大小,卵巢中即无卵泡又无黄体如每隔1周左右检查,卵巢仍无变化,既可作出确诊。
5.4 诊断 (1)性周期紊乱或长期不发情;(2)直肠检查触摸卵巢。作为主要诊断依据。
5.5 治疗 (1)治疗原发病:由于生殖器官或其他方面疾病所致者,必须按原发病有关治疗方法和措施进行积极治疗。(2)激素疗法:促卵泡素肌肉注射100~200IU/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静注2000~5000IU/次。按摩疗法通过直肠按摩卵巢或通过阴道触压按摩子宫颈,1次/d,3~5min/次,连续3~5次,可见很好效果。雌激素常用已稀雌酚,肌肉注射,牛20~25mg。
5.6 预防 应从饲料方面着手,改善饲料成分,使用全价配合饲料,确保奶牛日粮平衡,使用奶牛专用配合精饲料,定期对饲料营养成分化验检测,保证其质量,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注意经常运动,并且在产后要重点监测卵巢活动和产后首次发情出现时间。
6 卵巢疾病预防
(1)建立繁殖记录体系,制定主要繁殖技术指标和牛群繁殖动态监控程序表,改进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增强牛群的健康水平。(2)改善奶牛的饲养管理,良好的平衡日粮和适当的饲养管理会增加产奶量、提高繁殖力,降低卵巢疾病的发生,利于奶牛的健康。营养不良和体况差的奶牛会大大提高卵巢疾病的发病率,而且会使产后发情期延长。(3)泌乳早期的能量负平衡,可能降低黄体功能,使黄体酮水平和繁殖力降低;严重的能量负平衡的奶牛会出现发情期停止,出现持久黄体,卵巢功能减退等卵巢疾病。
7 小结
综上所述,卵巢疾病不仅仅危害家畜而且危及牧场的发展,科学饲养及改进繁殖技术是降低卵巢疾病发病率的关键,制订牧场保健计划和提高牧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是基础。做好基础,抓住关键,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卵巢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牧场的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