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畜牧业污染防治情况调研报告
2010-08-15吴卫东山东省菏泽市畜牧工作站274000
吴卫东 (山东省菏泽市畜牧工作站 274000)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畜产品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民养殖畜禽的热情不断高涨,畜牧业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随之产生的粪尿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深入了解菏泽市畜牧业污染防治情况,9~10月份,市畜牧工作站组织人员赴八县一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畜牧业污染现状
由于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已逐步显现。为全面掌握本市的畜牧业污染现状,2008年本单位挑选了46家规模养殖场,纳入重点管理范围,其中规模牛场15个,存栏牛1.78万头,年产生粪便约6万t;规模猪场12个,存栏猪1.29万头,年产生粪便约1万t;规模禽场19个,存栏禽52.6万只,年产生粪便约0.53万t。
2008年底,本市牛、羊、猪、禽存栏量分别达到86.6万头、1200万只、350万头、5700万只。按照每头牛年产粪便3.3t,每只羊年产粪便0.25t,每头猪年产粪便0.75t,每100只家禽年产粪便1t计算,2008年全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905.28万t。如果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等,数量将更加庞大。
总之,畜牧业污染已经不是某个区域、某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而是大范围、长期存在,并且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将呈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人口密集、畜牧业发达的平原地区将更加突出。畜牧业污染问题,已被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的问题,也将成为环保、畜牧等政府有关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之一。
2 畜牧业污染的危害
畜禽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将会污染周围空气、水质、土壤,危害生物,甚至影响人类生命安全。一是污染空气。畜禽粪便在厌氧条件下,由于某些微生物的作用,粪便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甲烷、有机酸或醇类等带酸臭味的气体;蛋白质和脂类被分解为氨、硫化氢和粪臭素等有恶臭的含氮和硫的化合物。这些臭气严重恶化了畜禽场内外大气环境质量,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二是损坏水质。畜禽粪便尿污未经处理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并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死亡。三是危害畜牧业。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会造成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危害畜牧业生产。四是影响人类健康。高致病性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结核等畜禽疾病,病毒会随着畜禽粪尿被排到体外,如果这些粪污处理不好,可能会感染人类,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影响人类健康;如果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会产生新的疫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甚至是灾难。
3 造成污染的原因
3.1 对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 养殖场户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管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的心理,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污染的危害认识不够,不知道畜禽粪尿不科学处理,会污染空气水质,也会影响畜禽正常生长及畜禽肉蛋质量,还会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3.2 防污制度不完善 尽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颂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其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权威性、强制性,加上国家没有统一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尤其是对上述标准以下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法律监控还是空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依法治理难以到位。
3.3 治污设施不齐全 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治污设施投资费用相对较高,大多数养殖场经济实力很难承受。
3.4 环境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但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日益凸现,涉及到畜牧污染的行政执法,各执法单位慎之又慎,监管缺乏力度,特别是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很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
3.5 治污资金投入不足 畜牧业发展了,竞争更激烈了,养殖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没有计算治污成本的情况下,已经是微利经营,甚至是举步维艰。我市的养殖场大部分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投资建场时,没有治污计划,很难拿出资金实施污染治理。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4 粪污治理几种模式
通过长期深入调研,基本上掌握了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从调研结果看,本市一些大规模养殖场建设了沼气池或污水沉淀过滤装置,粪污治理较好;实施林下养殖和自然养猪法的养殖场,畜禽粪污得到很好利用,基本上对周围环境无污染;大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饲养户未采取任何治污措施,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据调研,本市畜牧养殖粪污治理利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4.1 建设沼气池 如菏泽旺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山东省鲁西黄牛原种场等均建设了大型沼气池。通过沼气设施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于养殖场发电供热,多余沼气输出给附近村民作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可以用作农田有机肥,不仅解决养殖污染带来环境问题,还可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带来可观的效益。据菏泽旺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介绍,该场建设沼气池可年产沼气21.6万m3,按照1.0元/m3计,实现收入21.6万元;年生产沼渣有机肥0.15万t,按300元/t计,年产值45.0万元;年生产沼液肥2.7万t,按10元/t计,年产值27.0万元,年总收益93.6万元。山东省鲁西黄牛原种场建设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29.2万m3,年生产沼渣肥0.36万t,年生产沼液肥0.36万元,年总收入为140.8万元。
4.2 推广自然养猪法 其技术原理是利用土壤里自然生长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但能解决粪便处理难题,而且在改善生长环境、提升肉的品质及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利用该方法,一个人可养500~1000头,养殖周期可缩短10~15d,可节约饲料25kg/头,增加效益50~80元。2008年上半年本市每个县区都选择2~3个基础条件好、有一定规模的猪场进行了试点示范。目前全市自然养猪法猪场发展到74家,发酵床面积5.65万m2,存养生猪4.11万头,年出栏肥猪9万头。
4.3 林下放养 近年来,本市采取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林下养殖,将畜禽粪便肥地,加快了林木生长,这种种养模式,既充分利用农业环境自净空间,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环境优美的生态系统,又实现了林业与畜牧养殖业长短结合、协调发展、互惠互利的发展目的,实现了林业、畜牧业这两个优势产业有机结合,深化了林牧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市林下放养主要有柴鸡、鸭、羊和野兔等。林下养殖规模场区达到1300多个,有效利用林地面积60多万亩。
4.4 生产有机肥 畜禽粪便中含有蛋白质等丰富的有机物质,经过发酵等杀菌处理后,施用于农田,是良好的有机肥料。鄄城县彭楼镇前牟村,是一个蛋鸡养殖专业村,今年又新建一处蛋鸡小区,新增存栏10余万只,总存栏量达到20余万只,鸡粪处理成了难题。几个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投资50万元,建设一处有机肥厂,以每只鸡每年0.6元的价格从养鸡场收购鸡粪。每天收集鸡粪,通过晾晒、配料、高温发酵等程序,生产有机肥。这种养殖和污染处理结合模式,使养殖场户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增加了经济效益,有机肥厂更是产销两旺、效益可观,更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山东省曹县银香伟业集团充分利用该场牛粪开展有机肥生产,建成一座有机肥核心生产厂,年产有机肥能力达到10万t,肥料主要销往济宁、菏泽的大蒜产区。
4.5 利用牛粪进行双孢菇生产 山东省银香伟业集团为了全方位搞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利用牛粪和秸秆进行发酵熟化,生产双孢菇。目前,银香集团已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厂房栽培总面积达到2万m2,菇房分上下五层结构,一年可生产3~4个周期,每个周期2个月,可采双孢菇300t。按照培养基产菇计算,每吨蘑菇要消耗鲜牛粪4t。
4.6 堆积发酵肥田 养殖场采取干清粪工艺,粪便堆积发酵后,直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此法简便易行,适合于中小规模养殖场处理粪污。
5 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5.1 充分认识畜牧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畜牧业污染防治,是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改善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重点推广几种污染防治模式,促进畜禽粪污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改善环境、增加效益。
5.2 实施规模场标准化建设 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生猪、奶牛、蛋鸡等规模场标准化建设项目,各县区对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根据其实际污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制定污染源的治理方案。新建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坚持把“三废”的控制工程与猪(牛、鸡)舍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不得产生新的污染,污水治理达到国家标准,坚持不达标不排放。2009年,全市选定了10个牛场、50个蛋鸡场、100个猪场、200个林下养禽场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建设,进一步推动畜禽粪污治理工作的广泛开展。
5.3 加大畜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 畜牧污染治理一直存在着资金和人员紧缺两方面的困难,而本市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大大小小的污染点(源)不断增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对于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排污设施建设,要予以适当补贴。环保部门的排污费要有适当比例用于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资源保护。要大力招商引资,建设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并给予补贴。要实行激励机制,对那些在畜禽养殖中,主动积极安装环保设施,推广环保措施,认真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5.4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建立环境监管体制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排污许可、防疫条件许可等配套的准入机制,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治理。对现有养殖企业实行环境污染评估,不合符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甚至责令转产或停产。
5.5 推广无污染养殖模式 对于采用自然养猪法、林下放养等无污染养殖模式的畜禽场,对于在畜禽养殖中主动积极安装环保设施、推广环保措施、认真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政府给予补贴或奖励。继续搞好林下生态养殖,加大自然养猪法推广力度,从源头上堵住养殖污染的产生和排放。积极探索、引进和推广无污染养殖或污染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