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养猪场母猪繁殖力的措施

2010-08-15王者勇杜俊岭张宝珩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2519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产仔数哺乳猪只

王者勇 杜俊岭 张宝珩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 251900)

规模养猪场的盈利能力80%取决于母猪。饲养母猪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产出质优量多的仔猪,以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1 选种优良品种,淘汰劣质个体

繁殖力的高低与猪的品种有密切关系,养猪场应选择繁殖力高的品种与个体。如中国猪种的排卵数初产猪平均为17.21枚,经产猪为21.58枚,其中太湖猪,平均窝产15.83头,最高窝产42头;外来品种中的大白猪产仔数在11~12头。在个体选择中,后备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仔率成正比。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性情温顺、体型平直或微倾、腹大而不下垂(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繁殖力都比较差)、奶头排列整齐均匀,一般要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乳头、副乳头)、膘情中等的母猪个体。瘦肉率过高的母猪,其繁殖性能较差。

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这是我国规模化养猪中普遍采用的。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可选用生长潜力极高的现代杂交猪群,如PIC、海波尔、斯格配套系等,也可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仔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系杜洛克,用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商品猪。这样的杂交猪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可以达到90kg体重的生产目标,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好经产母猪。经产母猪和出产母猪在产仔数等方面大不相同,就是经产母猪也随着胎次的增加,排卵数也随之发生变化,一般2-6胎期间,产仔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6胎以后,尤其是8胎以后,排卵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就要求在选留母猪时应保证产3~5胎的母猪占多数的群体比例为好。

2 改善母猪生产的环境条件

按照猪场的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猪场,为猪只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并保持舍内卫生,做到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光线充足,冬暖夏凉。

2.1 改善舍内空气质量 良好的空气质量环境是保证猪只具有较高抗病力的前提。如果舍内空气质量差会造成猪只打喷嚏、流泪、咳嗽等不良反应,甚至还会造成母猪的繁殖障碍。猪舍内主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特别是在冬季更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要采取干湿分离工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以减少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2.2 合理控制舍内温度 在猪舍内生态因素中,母猪对温度很敏感,猪只最适宜的温度是22℃左右。热应激易引起繁殖障碍,特别是30℃以上的高温时对母猪的繁殖机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据报道,引起母猪的流产临界温度为32℃,所以在生产中,当室温超过30℃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增喂青绿多汁饲料;亦可采取圈舍淋水喷雾和通风等措施,改善舍内小气候,减少母猪的热应激;配种时间也应该选在早晚或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

2.3 搞好光照控制 在母猪哺乳期间光照时间应该达到16h以上,光照强度必须达到3~6W/㎡,这样可使仔猪断奶窝重增加5%左右,母猪断奶后5d内发情率提高2%左右。在生产中尤其是入秋后,猪舍光照不足时补充人工光照,并勤换灯泡,有利于母猪繁殖力的提高。

3 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规程

要根据猪只的品种、年龄、个体特征以及本地的饲养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以保证猪只正常的繁殖机能。要使用适宜的全价配合饲料,所使用的饲料原料要做到无霉变、不变质。母猪要有正常的发情周期和体况,以保证有良好的排卵和泌乳。在确保母猪体况正常的情况下,搞好饲养,使母猪膘情适中,防止应激。具体到各个饲养阶段,要做遵循以下饲养策略:

3.1 后备母猪 母猪第一次发情前,做到吃饱吃好,促进机体的发育;第一次发情后,做到让猪只少吃调粗,以利于调整个体的膘情。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前提下,日粮中要多添加青绿多汁饲料,一般精青料比为1:3,这样不至于沉积过多脂肪,妨碍后备猪的发情、排卵与受胎。一般情况下,第3个发情期受孕的后备母猪比第一次发情受孕的窝产仔猪多。

3.2 妊娠前期 在该阶段中,应采用短期优饲和催情补饲的方法,以提高母猪的排卵数量,并使母猪排出的卵子尽可能大和增加排卵的同步性。饲养上要使用高能量的日粮。此时期增加能量的摄入量持续11~14d的效果最佳。该方法也适应于经产母猪。研究表明,对于优良品种,如果能量水平采用高于维持水平2.8倍的营养浓度,所排出的直径大于4.5mm的卵胞为4.3个,排卵数为17.1个,成活胚胎数量为15.2个,分别比采用能量水平高于维持水平1.5倍的1.6个,15.0个和14.3个高2.7个,2.1个和0.9个。同时采用该饲养水平饲养后备母猪还可以使得母猪产后累计发情母猪数量比采用低能量水平的高。

3.3 配种后0~14d的饲养管理 母猪配种后的48~72h是胚胎死亡高峰期,过高的采食量和能量进食均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产仔数减少。

此阶段应采取低采食量进行限制饲养(营养水平低于维持需要的1.5倍),低蛋白和高纤维的日粮,以期实现改善胚胎的成活率和窝仔数。因为饲料采食量增加会增加肝脏血流量和孕激素的代谢清除率,从而降低胚胎成活和生长,但是必须满足猪只的饱感。此阶段,每日每头母猪应喂料1.8~2.2kg。但饲料中蛋白水平应该不低于13%~14%。如果膘情差,则仍应给予高水平的营养。如果摄入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会降低胚胎存活率,从而减少产仔数。这主要因为初产母猪妊娠前期摄人过高的能量和蛋白质会影响血浆孕酮水平,进而对胚胎的存活率产生影响。据Jindal等研究,饲喂量分别在1.9kg、1.9kg和2.6kg时,换料时间为1d、3d和1d时,配种后第28d胚胎的成活率分别为86%,77%和67%。第3d的孕酮水平分别为10.5ng/ml,3.7 ng/ml和4.5 ng/ml。

3.4 妊娠后15~30d 该阶段正是受精卵开始着床的阶段,饲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母体对于妊娠的认知和促进胎盘的附植和形成。

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料中含14%~15%的蛋白,2.5kg/d·头。

3.5 妊娠后31~70d 该阶段正是胎盘和母体(体况)迅速发育的阶段,要继续执行限饲的方法,日采食量2.2~2.5kg,母猪的饲喂量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以确保怀孕母猪有一个好的体况,达到“看不见但能明显摸到椎肋骨”的膘情。如果母猪过肥血液中会有高浓度游离脂肪酸,从而抑制大脑食欲中枢,进而减少哺乳期采食量,最终导致泌乳量下降。可适量供给草粉或青绿饲料等富含纤维素的饲料,这样既能增大胃肠容积消除饥饿感,又可防止肥胖减少便秘。

3.6 妊娠后71~90d 该阶段是母猪乳腺发育迅速发育的阶段。过早加料(85d)哺乳期母猪乳腺细胞数量减少,会影响母猪哺乳期产奶量,也会造成断奶仔猪体重下降。该阶段母猪的饲喂量每天每头应不超过3.2kg。

3.7 妊娠后91~分娩 仔猪初生重的60%~70%是来自此阶段,仔猪初生重与仔猪存活呈正相关,抓好母猪妊娠后期饲养管理,对提高仔猪初生重,母猪产后泌乳量和母猪繁殖性能均有重要影响。此时母猪体内胚胎的发育速度是配种后前3个月生长速度的7倍。此时应开始增加喂料量,将饲料配方改为高能量高蛋白的哺乳母猪料,每天每头喂料量不少于3.5~4kg(初产3.0kg、二产3.5kg、三产以上的经产猪3.5kg以上)。自112d开始减少饲料的喂量以利于降低腹压,利于母猪的分娩。

3.8 哺乳期 研究证明,引进品种在哺乳期结束时如果母猪减重10kg左右,尚属正常,如果减轻的太多猪只会动用母猪的体储,对母猪连续性生产会造成不利影响。

该阶段饲养关键是如何控制“哺乳期的减重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增加采食量。因为随着哺乳仔猪断奶日龄的提前,增加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对以后的繁殖性能相当重要。哺乳母猪每天摄入的能量约75%用于哺乳,能否给哺乳母猪提供有效的营养,将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当哺乳母猪摄入的饲料营养不能满足其哺乳需要时,便会引起体内脂肪大量消耗,导致母猪掉膘和体重下降。过度掉膘不仅影响仔猪生长发育,还会影响下一次发情配种。对哺乳母猪宜采用高营养密度日粮,尽量满足敞开供应。对于高产和食欲差的母猪,要在日粮中添加2%~4%油脂,这样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及断奶重。

3.9 空怀母猪 刚断奶后的母猪头几天应控制饲喂量,避免发生乳房炎。对体质较差,带仔多的母猪采取随意采食法。饲料可以采用中等水平的日粮;对于体质过肥的猪,采取限量饲喂,促进正常发情、配种,增加产仔数。在正常情况下,断奶后母猪一周内发情配种率应达80%~90%。

4 应用现代繁殖技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4.1 搞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母猪配种年龄过早,会造成产仔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生长慢等,而过晚配种又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一般认为母猪在发情后有三个正常发情周期开始配种为宜。母猪发情征状明显,允许公猪爬跨,人工测试站立不动或见到公猪不走动之后12h配种为最佳配种时间。在配种后8~12h再复配1次,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配种效果和获得较高的产仔数。规模化养猪场一般采用2次重复配种,如上午喂前配种1次,当天下午喂前再复配1次。如下午配种,第2d早晨再复配l次。由于母猪年龄不同,排卵时间也就不同,最好抢在母猪排卵前配种,所以配种的时间还要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其原则是“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4.2 建立结构合理的母猪群体 母猪生产胎次不同产仔数也不同,此外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推迟发情)、配种后不受胎、死胎弱仔、肢蹄病的发生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难产则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和年老体弱母猪。因此在生产中应建立并保持合理母猪群结构,一般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l胎或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

4.3 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提高繁殖水平 正常生产情况下,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后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及时淘汰。母猪一般第3~6胎产仔数最高;到第9~10胎时降低,且带仔性明显变差,这种母猪应淘汰。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作记录,若以后出现同类情况时则应淘汰。

4.4 准确做好妊娠诊断,防治母猪流产 母猪配种21d后不再发情,便可初步诊断为妊娠。母猪在妊娠期胚胎有3次死亡高峰:一是在怀孕l3-18d时,胚胎迅速由圆变长,开始植入子宫时,如营养供给不足或代谢功能不正常,胚胎死亡率最高:二是怀孕第3周胚胎器官形成阶段,由于胚胎在胎盘中争夺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强存弱亡,损失较大:三是怀孕60~70d时,胎儿迅速发育,致使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为减少胚胎死亡,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对妊娠母猪要细心观察,精心管理,尽量减少剧烈运动,做好防范。

4.5 适时早期断奶,提高母猪利用率 实行仔猪早期断奶,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进而增加母猪的年产仔总数。一般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28d断奶较为合适。对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产仔后35d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2胎的产仔数。

4.6 做好仔猪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这是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断奶体重的关键。哺乳仔猪适时补铁,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而引起下痢,有利于增强仔猪体质及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哺乳仔猪常见的腹泻病有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

预防为主,做好环境消毒。建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集中产仔和断奶,集中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7 采用同期发情的方法,提高母猪繁殖率 实施同期发情技术,有利于母猪的同期配种和产仔,便于集约化生产和管理。

4.8 做好繁殖疾病的防治 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会使母猪发生一系列生殖疾病,如子宫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等。对于这一系列生殖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以确保母猪的正常繁殖。

5 搞好猪场生物安全、控制和净化猪场

根据本猪场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疫病免疫程序,坚决杜绝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很多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疫病的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同时,要尽可能的采取自繁自养的繁育体系和“全进全出”制的生产体系,严防外疫传入,保持猪场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产仔数哺乳猪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会哺乳的树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和解决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通过第1胎母猪的活产仔数预测母猪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