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0-08-15黄川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全县玉米品种

□黄川

一、玉米生产现状

根据《达县统计年鉴》和《农业区划》资料,自1949年以来,全县玉米生产情况如下:

1.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及籽粒利用自2005年以来,全县玉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4.5万亩以上。2009年的种植面积是1949年的7.9倍;是1980年的1.2倍。全县玉米种植面积以2000年为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27.198万亩。全县玉米的总产量以2005年最高,达到了10.7377万t。近年来,受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影响,产量没有大的突破,一直未突破11万t。玉米单产,一直未突破500kg/亩,最高的2005年也只有438kg。2005年的单产水平是1949年的9.1倍。全县玉米的商品率不足20%。农民种植玉米,主要以饲用为主,约占50%~60%;鲜食和作为口粮不足5%;酿酒约占10%;转商5%;其余为农民库存储粮。

2.玉米生产的区划布局及栽培技术

达县的玉米生产按海拔高度可划分铁山以西高海拔种植区和铁山以东低海拔种植区两大块。铁山以西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因此,在这一区域重点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早播促熟技术。铁山以东区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热量充足,农田水利条件较好,但是大多数农民喜欢稀植,密度不够,大大制约着玉米产量的提高。

二、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1)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一是育苗期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玉米烂种、烂芽、死苗发生率高;二是抽雄吐丝期间的持续“梅雨”天气,造成授粉困难,结实率低,秃尖严重;三是后期的高温伏旱天气,造成玉米生长早衰、籽粒逼熟,空秆率高。

(2)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较差 玉米多生长在丘陵、山地、坡地之上,尽管全县有水利工程设施1.5万处,但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不足30%,加之秸秆焚烧,有机肥施入量少,土质瘠薄偏瘦,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易倒伏。

(3)病虫危害重 在玉米生长期间,常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纹枯病、锈病、大小斑病交替发生,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2.品种多、杂、乱,骨干品种不突出

近几年来,由于种子行业的进一步改革,种子企业为了抢占各自的市场,纷纷打造自己的品牌,甚至未审定品种也进行公开宣传推广,导致品种多、乱、杂。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玉米品种超过100个,普通品种、优质玉米品种共存,缺乏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骨干品种,难以保证全县大面积玉米获得丰收,生产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

3.栽培粗放,技术水平低

(1)育苗质量差 主要表现为撒播育苗多,约占70%,肥团育苗不足30%;苗床面积不足,匀、定苗不及时,瘦、弱苗比例高。同时在一些地方常因缺乏劳动力而播种时间偏晚,移栽时间迟,后期极易遭受高温伏旱的影响。

(2)种植密度不够 近年来由于推广的大棒型玉米品种,植株较高,大多在270~320cm之间,农民在生产中过分地追求玉米棒子“粗、大、长”,一般亩植密度不到2 000株。尽管单株表现不错,但群体表现始终较差,要达到高产很难实现。

(3)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现象严重 在施肥上还未完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重无机、轻有机,重氮磷肥、轻钾锌肥,未实行氮、磷、钾配合施用,特别是对玉米生长所必需的钾肥施用量偏少或根本不施。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植株倒伏、后期脱肥早衰、籽粒不饱满的面积越来越多。

(4)病虫防治不科学 主要表现为防治关键时间未把握住,见虫就防,见病就打,常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4.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较高

我县玉米生产仍处在手工劳作、畜力耕作的传统方式中,劳动生产力低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难以形成。加之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等一系列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涨,造成了农民投入增加,比较效益低下,生产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5.政策扶持不力,推广技术滑坡

目前,国家对玉米生产的政策扶持不够,尽管实行了良种补贴,但标准太低,示范效果不突出。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部分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政府中心工作多,业务工作少,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推广经费和试验、示范基地,造成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滑坡,玉米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以提高抗旱能力为重点,突出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要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后续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在丘陵坡地以旱井集雨为主攻方向,抓好节水渗灌、滴灌、喷灌等重点工程。

(2)推广现代农业机械 针对达县丘陵旱地地块小的特点,一方面要引进中小型的机械设备,用于耕地、耙地、化肥深施、播种等项作业;另一方面,要让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剩余的土地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把小地改造成大地,实行机械化作业,提高效率,为玉米生产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要尽快完善对玉米生产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要提高玉米良种补贴标准,调动农民种植玉米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通过示范片的带动、辐射,提高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水平;三是大力推广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全县玉米无公害生产、绿色生产的发展,带动玉米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落实玉米生产组装配套技术

(1)旱地改制,推广良种 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减轻低温阴雨、高温伏旱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在头年小春播种时节,实行规范的旱地改制,推行双三尺(1尺=0.33m,下同)和双二·五尺开厢,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躲避各种灾害带来的影响;选择推广高产良种,根据品种特性、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主要推广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250cm、穗位高80~100cm,红轴半马齿型,如东单系列、川单系列、成单系列等品种。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①育苗时间、方式及肥球制作。按玉米种植分布就近选择背风向阳地作床,盖膜育苗,以缩短运输距离和机械损伤。海拔600m以下地区,在3月5~8日前播种为宜;海拔600m以上地区在3月12~15日播种为宜,播种方式以肥球育苗为主。肥球制作,取优质菜园土2份加人畜粪1份,按亩加磷酸二氢钾0.5kg、硫酸锌1~1.5kg、油枯2~2.5kg,混合适当清水粪,并用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肥球的制作,采取机制或手工捏肥球。肥团育苗一般可增产20%~30%。②苗床管理。播种结束后,搭拱盖膜,压严四周,增温保湿;出苗后,控制好温度、湿度,严防高温烧苗;移栽前,揭膜炼苗和施送嫁肥,栽前2天亩用尿素5kg对20担清水粪淋苗;当苗长至二叶一心时,抢晴天移栽,真正做到早育早栽。

(3)分级移栽,合理密植 分级移栽,在幼苗二叶一心时,抢晴天,实行大小苗单株分级定向移栽。大棒型品种,亩植2 500~3 000株,普通品种,亩植3 000~3 500株。

(4)科学施肥,综防病虫 ①配方施肥。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和攻苞肥各占施肥总量的40%,苗肥20%的施肥原则,根据土壤和产量指标施肥。一般亩产500kg,所需氮磷钾总量在35kg左右,其中氮素23kg,高产田块达25kg,一般氮磷钾比例为2∶1∶2,同时注意补施锌肥。底肥亩用过磷酸钙20kg、干粪1 000kg、草木灰100kg、复合肥20kg、98%硫酸锌1.5kg,淋适量清水粪;苗肥用尿素2.5~5kg或碳酸氢铵5~10kg;重点在大喇叭口时期重施一次穂肥,可用尿素10~15kg或碳酸氢铵20~30kg。在施肥技术上坚持深施,底肥在预留行带中开沟15cm深施;攻苞肥在厢面两侧窝间打孔10~15cm深施,然后盖土,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秸秆还田,对玉米秸秆采取发酵饲养草食动物如牛、羊,或用腐感灵处理直接还田,增加有机肥。②综防病虫。病害:玉米主要病害之一纹枯病,一般发病率在60%~70%,减产损失10%~20%,严重高达30%。该病侵染叶鞘、叶片、雌穂及苞叶,先从茎基部叶鞘发病,再向上蔓延。初期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近圆形病斑,以后变成白色、淡黄色到红褐色云形斑块。该病主要因阴雨多,排水不良,湿度大引起。若温度低于20℃,又遇干旱(相对湿度75%以下),则发病轻或不发病。防治: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选择5%井冈霉素1 000倍液,或25%三唑酮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施到雌穗以下茎秆上。二是玉米大斑病,为玉米重要叶部病害,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0%~21%,严重的减产40%左右。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病叶率20%时开始用药。可选用70%代森锰锌、25%三唑酮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亩用药水50kg,以后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虫害:玉米主要虫害之一是小地老虎,可亩用90%敌百虫原粉100g拌10kg鲜菜叶于傍晚撒施玉米行间,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0%氰戊菊酯2 000倍液等均匀喷雾。二是蚜虫,在玉米有蚜株率50%、百株蚜量达2 000头时,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g对水喷施。三是玉米螟,春玉米受害减产12%左右,夏玉米受害减产20%~30%。在玉米螟产卵期,百株玉米有卵块1~2块时,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杀虫双大粒剂2kg(每株1g)点心;或用1%阿维菌素2 000倍液喷施。

4.试验示范,更新换代 在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强试验、示范的同时,对筛选出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新品种要加大力度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把目前单一种植普通玉米转变为高油、高蛋白、高淀粉及特用玉米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玉米种植格局,示范带动全县群众种植新、特、优玉米品种上台阶、上水平。

5.改善环境,稳定队伍 稳定和加强农技推广队伍是实施科技兴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根据我县实际,对农技人员制定一些激励措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为农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使农技推广体系中有一支稳定、精干、高水平的推广队伍,确保达县玉米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展。

猜你喜欢

全县玉米品种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品种选育彩版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