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源县农药安全使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010-08-15王冬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农药病虫害用药

□王冬梅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全县辖34个乡(镇),235个自然村,总人口33万人,常年播种面积80万亩以上,农业人口达30.9万人,是农业大县。全县气候四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01天,年平均气温12.5℃,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降雨量8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2 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干湿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垂直差异明显。盐源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典型的立体气侯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荞子等粮食主产作物和苹果、花椒、海椒、烤烟、白瓜子、甘蔗、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耕作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和复杂,年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面积达110万亩次以上。使用化学农药是控制我县病虫草鼠害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我县每年使用化学农药80t以上(按有效成份折百计),大量的农药用于农田,对农业增产、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民普遍缺乏病虫害识别、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综合防治技术,而把化学防治当作惟一的防治办法,缺乏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常识,滥用、乱用农药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人畜中毒频繁、作物药害普遍、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无公害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如何抓好生产过程中农药安全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安全、科学用药意识和用药水平是对应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所在。

一、存在问题

1.农民文化水平低 近年来,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多数外出打工、经商,妇女和老年人成了从事农事活动的主力军,这部分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植物保护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接受能力差,植保知识匮乏,科技意识不强,防治技术水平较低,病虫防治上多数人处于盲目状态,庄稼发生了病虫害,只好跑到农药门市“求医问药”,但由于乡、村级农药经销商不是植保专业出身,又没参加过科技教育正式培训,庄稼得了病,用哪些药防治,只能靠琢磨,或是哪种药赚钱,就推荐哪种药,结果农民花了钱,防治病虫害效果并不理想。

2.农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使用方法不安全

(1)过份依赖化学农药,综防措施少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相应的病虫综合防治和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知识,大多数农户对作物非病理现象不能正确判断其原因,误以为病害或虫害,错用杀虫剂、杀菌剂一喷了之,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几乎不使用其他农业措施和生物、物理防治方法,导致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增加,防治成本增大,病虫的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2)用药剂量、次数严重超标,用药乱混配现象严重 由于农户缺乏最基本的病虫害识别要领,错过了在幼虫低龄阶段和病菌初侵染期用药的最佳防治时期,往往等到了虫害猖厥,病害流行时才用药,为了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农户不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任意扩大使用范围,随意加大使用量,有的甚至将剂量提高到几倍甚至十几倍。使用时还要混配,他认为混配比单用好,混用后所有病虫害都能治,有的农民把5~6种农药混于一桶,配成所谓的“保险药”使用,有的农户甚至将酸碱性不同的药剂混配,造成农药浪费,农药残留增加,导致药害和中毒事件发生。

(3)用药时间不准,方法不当,施药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低 目前我县农民使用药械,仍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使用费工,雾化效果不好,防治效果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人畜安全受到威胁。农药配制凭经验,凭感觉,无量杯、量筒,不按适期用药,听宣传施药,仿照别人用药,较为盲目。大部分农药使用均以喷雾为主,对喷粉、熏蒸、涂拌、灌根等方法几乎不用。

(4)无安全间隔期概念,用药随意

绝大部分农户特别是菜农在农药使用时不考虑农药安全间隔期问题,而只是考虑所用农药的价格、防效和产品市场行情,有的农民头天下午刚施过药,第二天早上就送上市,以致造成人员中毒事件的发生。

(5)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差,环境保护意识缺乏,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农民安全用药知识差,在使用农药时不注意安全防护,配对农药时没有戴手套、口罩的习惯,不穿防护服,不看天气、不注意风向,迷信高毒、高残留农药,片面追求毒性大、见效快的农药品种,生产中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药施用后,把农药包装袋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严重地污染了土壤、水源、大气。另外,农户自存保管的使用后的剩余农药,随意乱存乱放,有时甚至与食物、饲料存放在一起,导致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3.农药市场混乱 目前,本县无一家农药生产及加工企业,每年所用农药均需从县外调入,农药经营户近100家,都为个体经营,部分农药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不够规范,经营条件不够具备,农药进货渠道比较混乱,假冒伪劣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农药经销人员植保科技素质普遍偏低,农药植保知识知之不多,个体农药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多以赢利为目的,随意推荐用药品种,普遍存在夸大所经销农药品种的功能,误导农户用药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农药生产企业为了迎和农民购买心理,随意更改农药有效成分种类,有意降低农药有效成本含量,扩大农药标签使用范围,扩大农药使用倍数,产品标识不明,给农药管理带来不便,给农民造成误觉。同时农药市场监管部门较多,存在多头交叉执法现象,影响经营户正常经营。

二、对策措施

1.强化宣传培训,增强农民安全用药意识 农药安全使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县、乡农技部门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对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指导,能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基本的病虫害识别常识和农药合理使用的办法。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学法、守法、知道违法的代价。其次在主要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有针对的地开展农药使用培训,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

2.加大病虫测报,指导农民适时用药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的基础所在,积极采取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图文幻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及时准确地将病虫测报信息传送到农民那里。只有让农民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才能对症下药,适时防治。

3.加强农药监督管理,规范农药市场行为 我县农药监督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其职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相关部门协作分工,形成合力,建立统一的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规范经营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严禁销售国家已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品种,为农药安全使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农药经营者是农药新产品从柜台到田间的重要支配者,一是加强对全县农药经营人员的管理和农药知识、植保知识的培训,提高经营人员对假劣农资鉴别能力,实行经营资格准入制和定期培训制。提高经营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守法经营,建立详细进销登记档案。二是积极引导农药连锁经营服务。鼓励一些信誉好、实力强的农业企业在本县建立农药经营连锁店,规范有序地向广大农户销售农药。三是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的管理,严格执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杜绝禁限用农药的使用。四是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以检查农药“三证”,规范农药标签、标识内容为重点,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农药及随意经销禁限用农药的经营者。五是加强对农药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农药使用登记制度。

4.开展农药筛选试验,大力推广新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 加大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及时将高效低毒、经济方便的新农药向农民推荐和发布,并大力推广,以满足农民生产上的需要,为取代高毒农药打基础。继续扩大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开展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与推广工作。

5.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工作 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我县应尽快完善农产品残留监测设备、人员等配置,开展农产品残留监测,对超标的危险农产品要禁止销售并及时销毁,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农药病虫害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