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奶牛防疫避免奶牛流产
2010-08-15洪学
□洪学
秋季是奶牛防疫的黄金季节,也是奶牛繁殖的最佳季节。在奶牛饲养过程中下列6种传染病常会引起奶牛流产,希望广大奶牛养殖户认真搞好防疫工作,从而避免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一、奶牛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属于细螺旋体属的微生物,流行于我国的有14个血清群计56个血清型。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而发病。牛通过交配也可传播此病。
1.症状 奶牛感病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常呈亚急性经过。病程较长,体温略有升高,食欲不振,反刍不全,精神萎顿。乳汁色泽变黄,产奶量减少或停止,且有时含有凝固的血块。全身黏膜和浆膜有不同程度的黄疸,通常在2~3周内痊愈。泌乳量恢复较慢。根据疾病流行情况、症状和剖检变化,可怀疑患有该病。
2.确诊方法 奶牛钩端螺旋体病确诊的方法很多,包括微生物学检查、动物接种和血清学诊断等。
3.防治措施
(1)发现病牛时应立即隔离治疗,消毒场地和用具,注意避免水源和饲料受到污染。
(2)该病可用四环素和链霉素治疗,动物1kg体重为25~30mg,分两次肌肉注射,连用数日。同时以大量的10%葡萄糖和维生素C行静脉注射做对症治疗。
二、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是一种以侵害呼吸道为主的传染病。该病的潜伏期只有4~6日,临床上以呼吸型多见。
1.症状 奶牛体温上升至40~42℃。病牛精神萎顿,食欲锐减废绝,流黏液性、脓性鼻涕,鼻腔黏膜重度充血,俗称“红鼻子”,并有糜烂与溃疡。呼出气中带有恶臭气味,呼吸加快,常有咳嗽。病程大约10日左右,重症病例牛可在数小时内死亡。初产奶牛在其怀孕的任何阶段均可发生流产。经产奶牛多于怀孕5~8个月时发生流产。流产前几小时常伴有不安现象和胎衣滞留现象。剖检的主要变化为鼻黏膜充血、出血并有糜烂与坏死,上有黏液性和脓性渗出液覆盖。炎症常累及气管和支气管组织,有时伴有化脓性肺炎。生殖道感染型的病例中则可发现阴道黏膜有脓疱形成,有时还发生阴道黏膜大片坏死。
2.确诊方法 根据牛鼻和气管的特征性病变以及临床症状,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该病应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
3.防治措施
(1)该病无特效药物,常用弱毒疫苗做预防接种可减少临床症状发生。
(2)消灭鼠类,隔离病牛和带菌者,切断传染源。常发地区应定期接种钩端螺旋体多价疫苗。治疗用抗生素有效,早治为好,剂量适当增加。
三、奶牛赤羽病
该病是由赤羽病毒所引起的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性的关节弯曲症与水脑症症候群。
1.症状 该病的病型分为流产、死胎及体型异常或畸形3种。其流行多呈区域性、季节性、地方性。在每年8~9月易发生流产及早产且数量激增,至10月到最高峰,以后渐减。孕牛在怀孕初期(2~4个月)极易发生感染。
2.确诊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病原学鉴定时,可将病料接种于小鼠脑内,一般在接种后6天左右发病,传第2代时2~5天死亡,收获鼠脑,分离病毒;也可取上述死亡鼠脑或感染细胞培养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可用未吃初乳的新生犊牛或流产胎儿血清,做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斑点免疫吸附试验。
3.防治措施 加强进出口检疫防止病原传入、改善环境卫生彻底消灭吸血昆虫及其孽生地、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3项有效措施。
四、奶牛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呈慢性经过。
1.症状 临诊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潜伏期短者2周,长者可达半年。母牛流产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流产多发生于怀孕5~7个月,产出死胎或弱胎。母牛流产后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阴道内流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可持续2~3周,或者子宫蓄脓长期不愈,常因慢性子宫内膜炎而多年不孕。
2.确诊方法 由于该病临床上多呈阴性经过,又缺乏典型症状,极易被基层兽医所忽视。因此奶牛场要坚持每年进行2次血清学检验,对平板凝集试验阳性和可疑者,要进一步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确诊的阳性病牛必须及时予以淘汰,同群健康牛还要进行免疫接种。
3.防治措施 搞好奶牛场布氏杆菌病净化工作。
(1)定期检疫 没有使用过布氏杆菌疫苗免疫的奶牛场,可采用平板凝集或试管凝集法进行血清学普查,对检疫出的阳性牛予以淘汰处理。奶牛场每年应至少检疫1次。
(2)严格消毒 布氏杆菌对干燥和寒冷抵抗力强,对热敏感,70℃5分钟即可被杀灭,100℃立即死亡,一般消毒药数分钟内即可死亡。奶牛场可根据病原体特点,建立相应的卫生消毒制度,每年至少进行2~4次彻底消毒,同时应经常性地对场区、设施、用具、饲料、饮水、垫料、粪便等进行严格消毒。其中圈舍、场区、车辆等可选用10%石灰乳、2%烧碱、10%漂白粉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金属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饲养场垫料可采用深埋发酵或焚烧方式处理;粪便可采用堆积密封发酵方式处理;乳汁及乳制品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煮沸处理;皮毛可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或5%来苏儿浸泡24小时等方式处理;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分泌物等做深埋无害化处理。
(3)及时隔离 奶牛场兽医及饲养人员要注意观察牛群,发现母牛流产,或从阴道流出灰白色或棕红色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胎衣滞留,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久配不孕和公牛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关节炎等带有布氏杆菌病特征的症状时,要及时将疑似病牛隔离。同时采集胎衣、胎儿胃内容物、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氏杆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或用血清学方法检查,确诊的病牛要淘汰处理。另外,对新引进的奶牛也要隔离30天,经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隔离牛舍应处在下风口,远离人群、健康牛舍和交通要道。
(4)防止交叉感染 猪、羊、犬、鹿、人等对布氏杆菌病都易感,奶牛场内应禁止饲养易感动物,防止交叉感染。并且要灭鼠、灭蚊蝇,消灭传播媒介。另外,奶牛场工作人员也要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预防传染病的各项操作规程,尤其在接触病牛和疑似病牛时,更应注意防护。
五、奶牛李氏杆菌病
奶牛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的疾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很高。
1.症状 患有李氏杆菌病的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来源,病畜随粪便、尿液与乳汁排出病菌,公牛则可从精液中排出病菌。健康动物主要是由于采食了污染有病菌的饲料和水而发生感染。李氏杆菌病的潜伏期约2~3周。
病牛在发病初期即见体温升高,但很快降至常温。患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弱或停止,继而出现流涎,两耳下垂,眼睛半睁半闭,流泪怕光,头颈常呈一侧性麻痹,弯向一侧,最后昏迷而死。该病诱发流产多在春秋季节发生,尤以怀孕4~6月为多。
2.确诊方法 患牛常无任何症状而突发流产。剖检胎儿可见淡红色胸腹水、胃肠充满气体或粥样液体。母牛剖检主要变化为脑和脊髓充血与水肿,或有脓灶。确诊需经过实验室检查。
3.防治措施 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治疗用四环素族抗生素和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均可。四环素族抗生素1kg体重剂量为10mg、链霉素为2万单位、磺胺类药物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