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与监测结合 提升疫情测报能力
2010-08-15王冬焕郑新华董泽喜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271500
王冬焕 郑新华 董泽喜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271500)
东平县动物疫情测报站始建于2000年,是山东境内的14个动物疫情测报站之一,测报站设在县兽医站。自测报站建成以来,本站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发挥测报站和兽医站门诊的职能作用,把门诊动物疾病的诊疗和测报站的日常检测和集中监测工作相结合,全面掌握本区域内动物疫病的种类、发生时间、流行趋势和动态,及时分析动物疫情发生的特点,提升东平县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疫情的测报能力,有效控制了动物疫情的发生,确保了本县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也为全县和上级业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2009年以来共解剖病、死畜禽862余头(只),其中鸡760例,大肠杆菌病293例,沙门氏菌病167例,球虫病235例,传染性支气管炎18例,传染性法氏囊147例;重大疫病如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均未发生;犬细小病毒39例,寄生虫42例,血虫病21例。
1 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分工领导经常对这项工作进行调度检查。畜牧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分工领导靠上抓,严格落实责任,将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工作人人有分工,人人有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任一环节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2 不断加强测报站和门诊建设
为了搞好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工作,本单位狠抓了动物疫情测报站和门诊建设,进一步完善充实疫情测报站和门诊设施,确保了疫情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测报站内设档案室、解剖室、血清学室、细菌室、病理室、无菌室、准备室、微机室、试剂室、寄生虫室等。总建筑面积212平方米。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人、专科3人、中专1人,其中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3人,助理兽医师2人,并全部参加了业务培训,其人员业务精通,操作熟练。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测报站达到了科目齐全,设备先进,布局合理的要求。目前已具备了开展病理学解剖、血清学诊断、细菌学检验,寄生虫检查等综合功能,并实现了动物疫情网络化管理。县测报站固定专用房间、专用电脑,由专人具体操作。设立了疫情专用报告电话,及时报送和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
3 加强业务实践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3.1 加强测报人员的业务实践 本站根据自身的实际,将门诊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工作有机结合,让测报站的工作人员轮流到门诊坐诊,亲自参与门诊的动物诊疗,通过动物诊疗全面掌握本县的动物疫情发生的趋势和动态,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近几年,全县夏秋季经常发生奶牛焦虫病,由于各乡镇兽医站无法进行此项疾病检测工作,不能准确的诊断此病,不仅延误了治疗的时间,给奶牛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测报站得知了此情况以后,根据奶牛发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的季节性特点,判断为奶牛焦虫病。要求各乡镇兽医人员对有此类病情的奶牛及时送检血样,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正是通过门诊和监测相结合,测报站掌握了奶牛焦虫病发生的时间、范围和特点,为今后焦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准确的信息,经过几年的有效防治,现在东平县焦虫病的发病率已经很低。
3.2 加大测报站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测报站实行定期学习和外出参加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搞好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技术水平。二是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培训,上半年先后4次组织人员到省、市参加技术培训班,及时掌握了新的监测和化验技术,为准确测报提供技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