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制种发蛾对交调节的做法与体会

2010-08-15龚云华

四川蚕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雄蛾体色制种

龚云华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三台 621100)

目前,我省一代杂交种大部分在原蚕区分户饲育,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蚕品种的生理特点的不同,对交品种尽管从出库、催青、收蚁、饲育各期按计划进行,但对交品种不能同日、等量发蛾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制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有时还会造成丰产不丰收的惨痛教训。因此,生产中应该把发蛾调节工作当成一项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1 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实例与做法

2009年春,我组饲育洞庭、碧波品种,在场内共育到 3龄第 2日发到安宁原蚕区分户饲育。根据品种特性,其出库批次、时间开差是合适的,由于分户饲育期遇到低温,农户饲育条件不一,分户后三个龄期的饲育造成了洞庭品种上蔟比碧波慢了2天多,加之饲育洞庭的部分农户发生农药中毒现象,造成收茧量开差很大,其中:碧波 3379.5㎏,洞庭 2331.9㎏。面对这样的情况,种茧收回后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调节。

1.1 前期调节

1.2 削鉴后的分批调节

上蔟 11天开始削茧鉴蛹后,把 5月 28、29、30日三天收的 2143.8kg碧波毛足茧中的雄蛹全部摊放在低温室,以 23~24℃保护;5月 31日收毛足茧 505.6kg的雄蛹摊放在蚕室以 25℃保护;碧波雌蛹以 25℃保护。洞庭削茧鉴蛹后把雌蛹以26℃保护,雄蛹 5月 30日收茧 248.3kg的雄蛹以27℃保护,5月 31日和 6月 1日收茧 2103.6kg的雄蛹以 25~26℃保护。

通过以上技术处理和每天定时对样蛹和整体的观察对比,并适时调整保护温度,对交调节达到预期效果,大小批都有新鲜雄蛾交配,制种工作如期顺利进行,制净种 17500张,超额完成任务,公斤茧制种达 4.0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做好发蛾调节的几点体会

2.1 全面掌握品种特性,做好出库开差工作

根据对交品种性状,了解其饲育经过、蛹期经过、发蛾习性等,从而准确安排出库日期开差。

2.2 饲育期的调节

提前制定发育情况预定表,在饲育期随时对照发育进程,在蚕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范围内,采取升、降温方法,达到预期上蔟目的,还可利用适当推迟或提前饷食来控制发育进程。春季外温低,利用蚕室升、降温好调节,秋季外温高,蚕室降温不易,不好调节,生产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2.3 种茧期的发蛾调节

种茧期虽然不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但是此阶段是蚕的一生由蚕变为蛹进而变为蛾的重要变态时期,外界环境条件对它的影响特别大。因此,有专家说应该把种茧期视为蛹体内的蚕种保护阶段。所以种茧期的发蛾调节应该在安全的保护温度21~27℃范围内进行 (种茧期最佳保护温度为 23~25℃)。

2.3.1 从上蔟到发蛾,在 21~27℃范围内,一般品种每升降 1℃可提前或延迟一日发蛾,每升降2℃可提前或延迟二日发蛾。复眼着色后,每升降2℃可提前或延迟一日发蛾。所以发蛾调节应该以前期为主,但上蔟到化蛹阶段的保护温度不能低于24℃,以利于化蛹。以复眼黑色为界,前期温度可稍高不能太低,后期温度可稍低而不能太高。发蛾调节主要从化蛹后进行,宜早不宜迟,此时还没有进行削鉴工作,日、华系都要同时调节,发育慢的升高温度保护,发育快的降低温度保护。削茧鉴蛹后,应以调节雄蛹的保护温度为主,但是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 21℃以下低温和 28℃以上高温。据实验,蛹期感受 29~32℃高温,死蛹率达 13%,长期在 30℃中保护则软化死蛹发生更多,发蛾率、造卵数、产卵数显著减少,不越年卵、不受精卵、死卵显著增多,并影响次代养蚕成绩。长期感受20℃低温,发蛾率、产卵率降低。因此,在进行对交调节工作时,必须在 21~27℃范围内,以减少死蛹和不越年卵、不受精卵的发生。

2.3.2 调节时可采用雌雄蛹分批的方法

2.3.2.1 根据上蔟日差和收茧量为依据,以及对交雌蛹的发育情况和数量,采用提头、压尾、保中间的方法,把雄蛹人为分批摊放在不同的雄蛹保护室内,用不同的温度保护。一般情况下,日系保头,华系压尾。把发蛾慢的雄蛹一部分升温保护促使发育往前赶,把发育快的雄蛹一部分降温保护抑制发育使其延后发蛾。这样,不仅能保证大批制种不缺雄,也能保证头尾批制种有新鲜雄蛾交配。

验证PUs存在时算法的收敛性.设定N=20,M=3,L=6,图11为随机选取某SU的信道选择概率的演化过程,从图中可知经150次迭代后,该用户以概率1收敛到某一固定信道,其功率策略亦是如此,最终三条信道SUs数目分别为5、7和8,且保持不变,证明了SLG算法在PUs存下的前提下最终也能收敛到纯策略纳什均衡.

2.3.2.2 对于上蔟批量大而发蛾又集中的品种,根据劳动力的调配情况和房屋用具的安排,在削茧鉴蛹后,可将雌蛹分批,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将一部分雌蛹降低 1~2℃温度保护,使其延后发蛾,可避免制种批量过大而造成的劳力、物质紧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有利于顺利制种。

2.3.3 种茧期的发蛾调节除掌握好日、华系的上蔟日期和收茧量的开差外,在化蛹后必须取样逐日仔细观察雌雄蛹体体色变化情况,以利于准确掌握调节温度。蚕蛹体色变化与发育进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复眼开始着色时,从上蔟至发蛾约经过二分之一时间;

②复眼呈浓黑色时,从上蔟至发蛾约经过三分之二时间;

③触角呈黑色时,约经 2~3天后发蛾;

④蛹体松软,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皱纹时,中系品种次日发蛾,日系品种隔一日发蛾。

在进行品种间发育进程的对比,观察蚕蛹体色时,必须考虑到品种特性,一般华系品种体色稍淡,容易看嫩,日系品种体色稍深,容易看老。

2.3.4 取样观察蚕蛹体色变化的抽样方法。从对交品种每日上蔟的种茧中,根据不同的摊放位置和收茧量多少各抽取 100~200粒蚕茧,削鉴后装回茧壳内放在同批种茧室内,每日定时观察蚕蛹体色的变化情况,待同批种茧削鉴后雌雄样蛹各随同批次的雌雄蛹移至同一蛹室内继续保护并逐日观察。也可在削鉴摊放后在同日、同批中另行抽样观察。

2.3.5 在发蛾调节工作中,每天除仔细观察对交品种样蛹的发育情况外,也一定要同时观察整批群体的发育进展情况,以便于随时准确调整保护温度,防止调过头,才能使日、华系品种同日、等量发蛾。

2.3.6 在生产中有时会出现发育开差过大,在种茧期的安全保护温度范围内调节无法达到目的的情况,可利用冷藏雄蛹或雄蛾的方法。雄蛹在 5℃的低温中可安全冷藏 3日,新鲜雄蛾在 5~10℃中可冷藏 4日,但冷藏时间越短越好。冷藏雄蛹雄蛾必须标注清楚品种批次,并专人负责,防止错乱混杂。

3 种茧期发蛾调节注意事项

3.1 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尽量提高或降低保护温度调节雄蛹,雌蛹只能微调,并避免温度激变。

3.2 在外界环境干燥时,一定要注意削茧鉴蛹后的补湿工作。特别是复眼着色至羽化阶段湿度尤为重要,过干,羽化困难,影响发蛾率;过湿,病原微生物易繁殖,僵蛹、败血蛹增多。

3.3 必须准确掌握品种的发蛾习性,一般情况下,日系品种发育慢、拖沓,所以应注意提头;华系品种发蛾快又集中,应注意保尾。

3.4 种茧期的发蛾调节应注意掌握头、尾批以调节时间为主,中间大批以调节数量为主,在制种开始后,仍要根据发蛾情况继续调节。

发蛾调节工作是一项既细致而技术性又强的工作,要把此项工作贯穿在养蚕制种的整个生产环节中,从出库催青、饲育、种茧保护各个阶段来进行,必须加强调节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该项工作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蚕种产量和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发蛾调节工作,提高单产,彻底杂交,保证蚕种品质。

猜你喜欢

雄蛾体色制种
不同体色虎龙杂交斑的生理特性比较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蚜虫的生存适应性研究进展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几种不同品系暹罗斗鱼体色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我们都有隐身衣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