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2010-08-15刘晓凤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内江市农业发展

□刘 岱 祝 进 刘晓凤 倪 萍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农业环境保护融于一体的产业类型,通过观光、休闲、采摘等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同时,通过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产业格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一、休闲农业理论

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又称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等)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世界旅游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休闲农业是由农业与旅游业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特色,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2.休闲农业的背景 休闲农业最早起源于国外。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自然情趣;1881年,日本人提出一种“自然修养村”理念,逐步发展休闲农业,开展“绿的体验”等休憩项目;20世纪30年代,休闲农业在欧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延伸到美洲、亚洲等国家,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开展较早,1989年,台湾召开“休闲农业研讨会”,提出发展休闲农业的理念。1990年,台湾农委会正式倡导发展休闲农业,并将其列入农业施政的重要方针之一。此后为缓解WTO对台湾农业带来的冲击,开展了“农业结合旅游”、“农业结合休养”、“农业结合教育”的方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我国大陆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率先在沿海城市发展,比如广东、上海、浙江等地,逐步扩展到内地,先后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园,如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观光果、茶园、休闲鱼庄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休闲农业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休闲农业融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农业环境保护于一体,通过观光、休闲、采摘等多种形式满足消费者“返璞归真”的消费需求,同时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

(2)交叉性 休闲农业并不独立于其它产业之外,在农业产业内部,它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紧密相连;同时,它又与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互联动。

(3)高效性 休闲农业的基础之一是优美的自然条件、纯朴的民风民情,通过改变传统施肥、耕作方式,高效利用有机、绿色肥料,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沼气、太阳能等),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构建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协调共生发展模式。

(4)舒适性 休闲农业的目的是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达到身心的放松和享受,通过休闲农业的合理规划,构建社会-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创造舒适的农村环境。

(5)高科技性 休闲农业正越来越多地引入高科技,包括先进的生物工程、组织培养、农业生产设施等,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方式等,打造资源利用高效、产业链条完备、技术手段先进、管理方式科学的新型农业产业,这也为游客创造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乐园。

二、内江市休闲农业发展状况与优劣分析

1.内江市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1)发展规模 内江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晚,早期以分散的农家乐为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近几年,内江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为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突出贡献。到目前为止,内江市共有农业休闲园区207个,其中规模以上26个,现代农业科技园11个,休闲农庄35个,农业观光采摘园33个,农家乐136个,年旅游收入6687万元,促进就业3370人,仅此一项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485万元。其中市中区的“十里走廊”,是按照国家AAAA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的四川省重点推荐的17条乡村旅游线路之一;资中的宋家镇千年梨花园是内江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园村,于200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300个人居环境治理之一”。

(2)主要类型 内江市休闲农业类型较多,根据其服务功能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生态农庄型。这是投资者进驻休闲农业的重要方式,以餐饮、娱乐、观赏、休闲为一体,如市中区的太子湖桃源山庄,隆昌的山川镇曙光休闲庄、胡家镇金湖山庄,资中的天外天钓鱼休闲山庄等。②生态观光型。经营内容以乡村旅游节的形式,供游人赏桃花、梨花等美景,观农村新貌、民间舞龙、歌舞表演,品特色农家风味饮食,如一年一度的东兴区桃花节,资中宋家铺梨花节,隆昌普润乡桃花节、圣灯镇梨花节、金鹅镇枇杷节等。③生态文化型。依托自然资源,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如目前内江市重点打造的“十里长廊”,以双河十里园区、沱江蔗林和沿线自然景观展示为基础,以追溯糖文化起源和太子碑历史为依托,挖掘和开发以太子碑为主的历史文化和以古老制糖业为主的农耕文化。④生态教育型。以观竹木、野生动物,接受生态教育为主,如隆昌圣灯镇友联野生动物有限公司,以驯养虎、梅花鹿、鸵鸟等野生动物供游人观赏,界市镇包家山利用种植的万亩麻竹资源,正在打造“川东万亩竹海”。⑤特色产业型。以“特”立庄、以“特”兴园,如市中区太子湖的400亩核桃林,绵延几座山的桃花林,双河花卉苗木基地,玉皇观道教养生度假区,隆昌云顶镇正在建设中的万亩荷花、千亩核桃园等。

2.内江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与问题分析

(1)优势分析 ①区位优势。内江市位于成渝经济圈中间位置,川南城市群腹心地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即将建设的成渝城际高铁,将内江至成都、重庆的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成渝、内遂、成自、泸赤等已有和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使内江至资阳、自贡、泸州、宜宾、遂宁等川南城市之间的时间控制在0.5~1小时之间,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蕴藏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必将带动内江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②资源优势。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耕历史悠久,农业资源丰富,粮油、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正在努力打造“成渝绿色食品基地”;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片的柠檬园、枇杷园、桃园、梨园以及设施蔬菜园区、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农业旅游景观资源已颇具规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文化遗址、殿堂庙宇、禅林寺院、塔影桥虹、石刻壁画等随处可见,加之众多的名人轶事、历史掌故、民俗风情、土特产品、风味小吃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江。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结合,有利于构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产业格局。

(2)存在问题 ①基础设施落后。“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而目前内江市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相对落后,道路、电力、通信、环保等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②缺乏整体规划。目前除了“十里长廊”有详细的规划外,其余休闲农业大多是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多,同时由于缺乏规划,产品特色不明显,经营方式单一,局限于吃、住、棋牌、钓鱼等,产业链条残缺,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③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经营休闲农业的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经营、技能培训,大多是一味模仿他人的经营模式,服务、接待总体水平较低。同时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路旁、溪边经常可见塑料袋、饭盒等垃圾,不仅影响美观,也间接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内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1.重视前期规划,防止盲目发展 政府部门要针对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抓紧制定适合本地实际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本地农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结合起来,根据本地区位、资源等条件,考虑农业生产条件、季节等特点,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合理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功能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组织管理 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旅游、国土、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政府要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领导和协调,成立专门的机构,做好休闲农业的立项、审批、监管等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共同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3.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按照休闲农业总体规划,增加政府投入,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休闲农业产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使休闲农业产业设施完善、功能健全。

4.创新发展模式,搞活市场运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休闲农业,政府的投入只是引子,起一种导向作用,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内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在发展“十里走廊”过程中,白马镇和交通乡分别成立了“市中区田野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和“市中区观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和运作,走市场化道路,采取公司化运作的模式,不仅很好地推动了走廊的发展,还有效地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取得了政府、业主和农户“三赢”的效果。

5.加大文化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对新型农民的教育目标。乡风文明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加大对休闲农业经营者的文化教育,传递新的农业理念和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这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6.突出特色品牌,实现产业联动 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因此,要指导和帮助经营者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将富有农业特色的休闲项目引入农庄企业,打造特色招牌。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发挥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农事体验等合为一体。

此外,休闲农业目前主要体现在与第三产业的结合,与第二产业联动不足,应加强“三产”之间的互动,如在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制造等方面尽量延长产业链,扩展产业面,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

7.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主要在于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等,因此,保护好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是实现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加强对休闲农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实行“三同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此外,政府可采取补助、减税等措施鼓励休闲农业企业建立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推xxe28

广清洁能源(沼气、太阳能等),施用绿色肥料,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通联:①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局多种经营站 641000 ②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③内江市农业局农业信息站)

猜你喜欢

内江市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职工普惠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内江市总工会的探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