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喷施腐熟剂还田——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新技术
2010-08-15白瑞贤
□白瑞贤
(通联: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温江区611130)
秸秆喷施腐熟剂还田技术能充分利用富余的作物秸秆,减少农业碳排放,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再生能力,增加单产,改良品质,解决秸秆处理难问题,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现将农田生态持续循环技术的特点、效果及其方法作一介绍:
一、技术操作方法
1.技术应用范围 农田生态持续循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适用于与成都平原两熟制一致的粮油稻作区,前提是有水源保障,确保水稻栽插时能及时灌溉。
2.技术规程
(1)适时播种育苗 选用当地主推高产优质杂交水稻良种,适时进行旱地育苗或塑盘旱地育苗,育出矮、健、壮、多蘖和无病害的秧苗。
(2)秸秆还田方法 ①秸秆还田量。前作秸秆全量、半量或部分还田均可。一般还田秸秆量依前作田秸秆多少而定(亩产300~500kg),前作秸秆过多的高产田块,以采用半量秸秆还田为好,其余情况下都全量还田。②还田方法。前作收获后,无论是机收或人工收割的作物(小麦或油菜秸)秸秆,均要及时铺平,要求秸秆还田后成不规则均匀分布,以利下季作物生长。然后灌水泡田,并选用腐熟效果佳的腐熟剂(如金葵子、京圃园等)1~2kg/亩撒施或喷施全田,加速田间秸秆的软化与腐化。同时,针对田间肥力水平施用底肥。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亩用纯氮7~8kg,五氧化二磷4~5kg,氧化钾4~5kg作底肥。为保证秸秆还田田块前期秸秆腐熟,需增施纯氮约1~2kg/亩。
(3)水稻栽插 要尽力早插秧,可采用16.7cm×30cm或相近规格的密度进行宽窄行栽插,一般中等肥力田块亩栽插基本苗1.6~1.8万苗(秸秆还田的田块亩基本苗应达1.8~2.0万苗)。可进行免耕移栽或抛钉秧(旱地育苗抛栽前对苗床浇水,以便拔秧时能带土),栽后确保秧根沾水,一般保水田块栽后1周内不灌水,待秧苗扎根后进行浅水灌溉。同时因地制宜进行田间化学除草与追肥。
(4)田间管理 田间肥水管理为传统栽培,移栽前1周对苗床地进行病虫预防,栽后前期进行浅水灌溉,后期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为主,按当地病虫测报,及时选用药剂进行防治等,并针对田间生长情况因时追施穗肥。
(5)适时收获 水稻达85%成熟时,及时抢晴天收割,轻晒、缓晒后收藏,以确保高产优质。
二、技术效果
秸秆喷施腐熟剂还田栽培新技术能充分利用上季作物收获后的富余秸秆如小麦、油菜和其它作物秸秆;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平稳提供水稻各阶段的有机养分需求;能减少化肥的施用,提高产品的质量,符合农产品向有机绿色产品方向发展,稳定食品安全;能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用养结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改善土壤质地 该技术能使土壤孔隙度增加,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有机养分的平稳释放。采用该技术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均有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在大邑县苏场镇实施该技术土样测试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均有所增加,虽全量养分增加幅度不大,但速效养分增加明显;而土壤pH值则呈现下降趋势。免耕田有机质增加不如翻耕田,但免耕田速效养分氮、磷、钾的释放效果明显优于翻耕田。
2.节本增效明显 该技术能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生产成本,亩增产达3%以上,节本与增收达50~100元。据2009年大邑试验测算,采用该项新技术每亩可节省用工2~3个,减少耕作费30~50元,亩增产 2.22%~11.38%。2009年在大邑苏场镇实施该技术的观察结果:试验品种冈优725,3月29日播种,5月9日采用塑盘旱地育秧,采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水稻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增产效果显著。免耕栽培水稻产量高于翻耕栽培,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亩产,免耕与翻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均能提高水稻单产。其中免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金葵子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0.9%,施用腐熟剂京圃园产量位居第2,比对照增产2.9%,施用腐熟剂瑞莱特产量名列第3,比对照增产1.8%,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产量排名第4,比对照增产0.9%,对照产量最低。
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喷施腐熟剂还田技术操作简便,适用性广,综合效益显著。①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稳定提高土壤的再生产能力,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②免耕与翻耕均可采用该项新技术,免耕田应用该项技术潜力更大。③腐熟剂的应用使技术更加配套,效益更能实现最大化:一是施用腐熟剂能促进秸秆腐化;二是田间腐解过程中不同腐熟剂施用无明显差异;三是施用腐熟剂均能稳定提高水稻单产。3种不同的腐熟剂均有促进秸秆腐化,加快秸秆腐熟进程的作用。但因不同的腐熟剂的特性、耕作制度和要求环境条件的差异,各自的腐熟效果有差异,试验以免耕秸秆还田施用金葵子腐熟剂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