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de繁殖与栽培技术
2010-08-15贾士龙
□贾士龙
一、繁殖方式
1.种子繁殖 由于甘草种子皮质硬而厚,不易出苗,播种前先用碎玻璃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发芽率达可85%左右;或用种子3倍量的湿沙拌匀贮藏1~2个月,也可加速种子萌发;或播种前用60℃的温水浸种4~6 小时,捞出后用湿布覆盖,每天用清水淋2次,待种子裂口时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做好的垄上开深1.5~2cm的浅沟两条,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浇水,播后半月可出苗。起垄栽培比平畦栽培好,便于排水,通风透光,根扎得深。若冬前播种,可不用催芽。每亩播种量2.5kg 左右。
2. 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宜在春秋季采挖甘草,选其粗根入药。将较细的根茎,截成长15cm 的小段,每段带有根芽和须根,在垄上开10cm 左右的沟两条,按株距15cm 将根茎平摆于沟内,覆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亩用种苗90kg 左右。
3.分株繁殖 在甘草母株的周围常萌发出许多新株,可于春秋季挖出移栽即可。
二、选地整地
甘草为深根旱生植物,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沙质壤土栽植。涝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种植。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好,在酸性士壤中生长不良。选好地后,深翻土壤50cm 以上,每亩施腐熟厩肥2600kg,整平耙细,挖好排水沟。如在降水量较多的平原地区,应起垄或作成台田,畦宽1m,高20cm。
三、播种
1.直播育苗 每年4~8月均可播种,无水浇条件的地区最好在雨季7~8月播种。行距50cm,播深3cm。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亩播量1.5kg;旱地或墒情较差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播种量。若保持土壤湿度,约1~2 周出苗。
2.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时,先在苗圃中育苗1年,翌年将苗移入大田种植,播种方法和直播一样,但行距25~30cm。移栽一般于秋末春初进行,按行距40~50cm,并挖25~30cm 深的沟,将挖出的中根(截成50cm 左右长)一条条栽于沟内,每亩6000~7000株,然后覆土。深栽时,根的粗细对出苗率影响很大,即出苗率随种根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根直径达1cm 以上时,出苗率可达95%以上。在不太干旱的地方可浅栽、平栽或30°斜栽,盖土5~10cm。平栽的目的是采收时容易起挖。
3.根茎和分株繁殖 在野生状况下,因甘草种子硬实和土壤干旱,很少见到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甘草种群的扩大主要是通过水平根,即地下根状茎萌发出新株,一株可产生数十株新株。根茎繁殖就是在春秋挖出根茎,截成7~8cm的小段,每段有芽1~2个,根据土壤湿度,埋入地下约13~16cm,可萌发出新株。分株繁殖是在春秋挖出在老株旁边长出的新株,另行栽植。行株距均同育苗移栽。
四、田间管理
1.间苗留苗 直播在当年2~3 片真叶时即可间苗。拔除病苗、弱苗、变异苗,留壮苗、大苗,当年苗株距应为10~15cm 定苗。第二年再次去杂、去劣、去弱,株距最终达到30cm 左右。亩基本苗5000~6000株。
2.合理追肥 甘草属豆科植物,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施氮肥,以追施磷肥为主。秋末甘草地上部分枯萎后,亩可施2000kg 腐熟的农家肥覆盖地面,以增加地温和土壤肥力。
3.灌水排水 甘草虽为旱生植物,但苗期仍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应保持土壤湿润。如出苗后久旱不雨要及时灌水,以避免卡脖旱,使刚刚出土的嫩苗萎蔫,保证大田苗全苗壮。浇地时要浇透,有利于主根向下生长。梅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减少土壤水分,降低地下水位。
4.中耕除草 甘草苗期生长慢,而其田中的杂草种类很多,生长很快,杂草丛生,与甘草苗争光、争水、争空间,使甘草苗纤弱,对甘草的影响较大,当年应除草2~3次。秋末深翻,把大批草籽翻入地下深处,翻出块茎、块根类杂草,冬季冻杀。植株长大以后,杂草变少,注意拔除大草,不宜锄地,以免损伤从根茎萌发出的新株。
五、防病虫草
甘草的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和褐斑病;虫害主要有为害茎叶的跗粗角萤叶甲、蚜虫、红蜘蛛、潜叶蛾等;为害种子的甘草种子小蜂。
1.防治病害
(1)锈病 5~6月发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集中病枝烧毁;发病初期喷90%敌锈钠400倍液。
(2)白粉病 5~6月发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喷0.2~0.3 波美度石硫合剂。
(3)褐斑病 5~6月发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集中病枝烧毁;发病初期喷1∶1∶100~160 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
2.防治虫害
(1)跗粗角萤叶甲 该虫危害十分严重,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发生,取食量大,严重的地块甘草叶全被吃光,只剩下茎杆和叶脉。防治方法:用辛硫磷1000~1200倍液于上午11 时前喷雾防治,视虫情可喷数次。
(2)叶蝉 其若虫、成虫吸食甘草的叶、幼芽、幼枝,先出现银白色斑块,随后叶片失绿呈淡黄色,最后脱落。整个生育期都可为害,6~8月为害最重。防治方法:清除甘草园周围的榆树及其他叶蝉类越冬寄主。为害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草零、瓢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3)甘草种子小蜂 于青果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可喷数次。
(4)蚜虫、红蜘蛛、潜叶蛾等 可用40%氧化乐果2000~3000倍液喷雾,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
六、适时采挖
甘草以根及根茎入药。种子繁殖3~4年、]根茎与分株繁殖2~3年后可收获,秋末冬初及春季萌芽之前均可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