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橙瘿蚊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探讨
2010-08-15周帅
周 帅
(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生产服务站,江苏 射阳 224300)
桑橙瘿蚊是一种以幼虫寄生于桑树顶芽,以口器挫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为害桑树的微体害虫,成虫体长2~2.5毫米,淡橙黄色。幼虫似蛆,老熟幼虫入土结成近似圆形、扁平的囊包,称“休眠体”。蛹长2毫米左右,橙黄色。该虫发生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一旦发生,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易于暴发成灾,是一种毁灭性虫害。
1 发生规律
多数地区每年发生6~7代,少数地区年发生4~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均以老熟幼虫(休眠体)在土中越冬,通常越冬代6月上中旬化蛹,羽化成虫,产卵孵化,各代幼虫盛孵期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8月中下旬、8月底、9月中旬和10月上旬,地区和年份之间有所变化,多湿环境有利于发生,成虫发生高峰期都在雨过天晴之后。
2 虫情调查
桑橙瘿蚊虫情调查,冬春季以观察桑条形状为主,被害桑树一般树冠低矮、侧枝丛生,一年生枝条分档开叉,夏秋季是为害期,可见桑芽变形、变色,黑枯脱落。但应与细菌性黑枯病相区别,细菌病病芽、叶、嫩枝都有轻重不等的病斑和枝梢溢脓,而桑橙瘿蚊仅顶芽受害。还可以通过取调查点3~12厘米深的泥土,倒入桶内加水搅拌,使桑橙瘿蚊虫蛹悬浮在泥水中,静置数秒后,淘洗虫蛹和休眠体作调查。
3 测报方法
主要采用发育进度预测法,并以田间调查为主。
3.1 田间调查法
从5月中旬开始,隔3日进行一次土壤淘洗,观察幼虫化蛹进度,求得化蛹始盛、盛、盛末期,根据蛹的历期(一般10天)推算羽化始盛、盛、末期,以卵的历期(2~3天)推算孵化始盛、盛、末期。
3.2 黑光灯引诱
桑橙瘿蚊成虫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光性。可以通过羽化高峰来进行测报。
3.3 剥芽调查法
在幼虫孵化盛期前5~7天开始,逐日在多块未经防治的桑园剥芽观察,一旦发现低龄幼虫,就是当地的防治适期。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各地气温差别大,发生期可相差10~15天,此法更为切合实际。为提高剥芽观察效率,可将采集的数十个芽芯放在塑料小袋里,扎紧袋口闷数小时,使幼虫受闷后逸出芽芯,然后用清水漂洗,观察沉入水底的幼虫数量和幼、壮龄比例。
4 防治技术
桑橙瘿蚊防治的时间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土壤施药与顶芽喷药相结合,并搞好联防联治,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4.1 翻土消草,晒死虫、蛹
进行冬耕夏锄,在耕翻以后,土层晒白干燥,部分虫蛹可因失水或冰冻死亡,对减轻桑橙瘿蚊为害十分有效。桑园夏秋季经常消草,除去地面遮蔽物,对控制桑橙瘿蚊也有利。
4.2 春季桑树摘芯
在5月中旬左右,对桑园进行全面摘芯,并把摘下的顶芽运出桑园,使已经寄生的得到控制,迟羽化的桑橙瘿蚊无处产卵。桑树春季摘芯是增产桑叶、提高叶质的一项措施,与治虫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同时,要防止无桑橙瘿蚊地区从有虫区调进春叶,以免老熟幼虫随春叶桑芽带入。
4.3 土壤撒药,杀灭虫蛹
以夏季撒药效果为好,分两次施药,第一次应在夏伐后至夏蚕饲养前进行。这时在土中的桑橙瘿蚊虫蛹呼吸旺盛,抗药力弱,容易集中杀灭。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甲基异硫磷乳油,0.3~0.5公斤药兑清水5公斤,喷拌100公斤干细土,主治越冬代和第一、二代蛹,控制桑橙瘿蚊前三代的发生量。第二次在夏蚕上蔟后至早秋养蚕前进行。施药方法和第一次相同,主治第三、四代蛹,控制第四、五代的发生基数。应注意的是,土壤用药液和毒土不能直接喷洒到桑叶上,药液和毒土要随配、随拌、随用,撒布均匀,不留死角;施药应在清晨、傍晚、阴天进行,施后及时浅锄复土,以提高效果。
4.4 顶芽喷药,杀灭幼虫
摘芯和土壤撒药难以全面彻底,5月下旬应该对春伐桑、桑苗等桑株进行喷顶防治,以后还要根据虫情对桑园进行对症喷顶防治。喷顶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进行,最迟应在低龄幼虫期、桑芽还基本正常时进行。如桑芽已发黑歪斜,幼虫已经老熟入土,此时防治已经过迟。因桑橙瘿蚊发生不齐,各代第一次喷药3~5日后,应重喷一次。为避免夏秋蚕中毒,应采用残毒期短的农药。养蚕期间,可用40%桑宝3700倍液(残毒期5天)或40%乐果1000倍液,不养蚕期间可用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喷药方法是,用喷雾器对准顶芽进行“点喷”,以药液略有滴下为适度。对10月份为害的第6、7代桑橙瘿蚊,应继续喷药防治,以压低越冬代虫口基数,减轻来年为害。
4.5 去侧扶壮
结合夏秋用叶,疏剪顶芽被害后萌生的侧枝、腋芽,选留一壮枝生长。对防治失误的桑树,应经常去侧芽、剪侧枝,促使正芽正常上长。晚秋蚕条桑育或及时摘除顶芽带离桑园销毁,杀灭最后一代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