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职业、环境的关系
2010-08-15闵洁
闵 洁
20世纪 60年代 Hinman指出人类的血压有节律变化,由此开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逐渐被广泛使用于临床。职业和环境与高血压病者的昼夜节律改变有一定关系,在不同职业中高血压病者的昼夜节律改变有较明显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 80例高血压病者,男性 44例、女性 36例,年龄 30~76(平均 45.61)岁。将 80例高血压病者分为 A、B两组:A组为劳动环境较好及工作强度不大的;B组为劳动环境嘈杂、工作强度较大的。A组 35例中男性 15例、女性20例,年龄 35~76岁;B组 45例中男性 20例、女性 25例,年龄 30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A组、B组均佩戴同一型号的无创伤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A组B组晚上均正常休息。
1.2.2 佩带注意事项
①血压监测仪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测量血压,无需用户干预(白天间隔 15min测量一次,晚上间隔 30min测量一次)。
②测量结果会被自动记录,不需用户自行记录。
③记录佩带血压监护仪时间段中各类事件(例如:睡眠时间段、身体或感情上有压力时间段、各类药剂服用时间点等等)。
④告知测量血压时,胳膊一定要放在一个较为舒服的位置,并要放松。
⑤告知不要让袖带滑动。
⑦告知测量时袖带上的十字必须放在动脉上,与袖带相连的软管要搭在肩膀上。
2 结果
A组昼夜节律异常的为 15例,占 A组总人数的42.86%,B组昼夜节律改变异常的有 35例,占B组总人数的 77.78%。B组昼夜节律改变异常的病例明显高于 A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职业、环境有一定关系。
3 讨论
恶劣的环境不仅给人带来烦恼与不快,对高血压病者更是不利的因素。声学研究告诉我们,大于 85分贝噪音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产生明显的损害。例如,当突然听到刺耳的警报喇叭声,就会心惊胆颤或怒气顿生,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时间生活在噪音污染很大的环境中,不但使人情绪变坏,而且血压值明显高于生活在清静环境中的人。国内外的专家研究均已证实,噪音影响人的情绪,损害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的功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主神经在血压的生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的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多认为是自主神经系统障碍、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所致。昼夜节律消失者,其左室肥厚检出率较高,可能系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血压冲击状态,使心脏的压力和容积超负荷,心室壁张力增加导致和加重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1]。有研究发现,工作持续紧张之后,闭上眼睛打 5~10min瞌睡,或做 5~6次深呼吸,可使副交感神经作用变得活跃,能够缓解精神紧张。实际上仅是打盹或深呼吸在很多情况下,血压就能降低 15~20mmHg。即使在嘈杂环境,劳动强度较大情况下,在紧张活动后,不妨给自己 5~10min松弛时间,对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有研究表明杓形血压对靶器官损害较轻,昼夜节律消失者则左室肥厚的检出率较高)[2]。
1 谈世进.心肌肥厚机制的探讨.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9,26(5),265~266
2 韩姬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异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山西医学杂志,2004,13(11):94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