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六盘水市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
2010-08-15鄢江永
鄢江永
(盘县柏果镇水利水保站,贵州 盘县 553531)
1 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他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它涉及到闸、站、堤、河流、沟渠及水利配套设施,分为农村蓄水、引水、输水配水、提水、田间灌溉、防洪除涝降渍等抗御水灾害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是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镇村居民生活创造条件的基础设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集镇的城市化及农民住宅的小区化,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今后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
(1)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要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要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要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4)要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台风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而且目前一般小城镇的防洪标准仅为10年一遇,甚至有的小城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5)要提高农村供水能力。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出现了农村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故必须提高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敷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顺利推进地下水深井的封填工作。同时,在生产力布局上应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修建集镇截污处理厂,解决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环境风貌。
3 主要措施
(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2)要建立税费改革后新的投入机制.过去,农村水利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关键的一条是有比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和劳力投入。据六盘水市的统计,建国后至2001年8月止,全市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7.59亿元,其中仅乡村自筹资金就达18.6亿元,占总投资的66%以上,投入农村水利积累工达到10.5亿个,形成了“完成土方靠劳力,筹措资金搞配套”的运行机制。但是,随着乡镇企业转制,农民增收速度缓慢,财政投入不足,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实行“一事一议”,这对农村水利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使农村水利发展机制特别是投入机制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各地要积极探索,尽快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一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将当年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实现财政转移支付;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划分事权原则,明确投入主体;三是要继续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组织受防洪工程保护的所在地区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修建防洪基础设施;四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田水利工程,使农民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五是要抓好“一事一议”的试点工作。
(3)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水利站是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新技术推广等。乡站人员事业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并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站。要实现事企分开,精简乡站事业编制人员。乡镇水利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1]李远华,严家适.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农村水利基础[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6).
[2]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