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的发展前景
2010-08-15马骁陈玉琴
马骁,陈玉琴
(河南省新金珠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潢川 465400)
1 中国古典园林视角
园林艺术作为表达美的含义的一种载体,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的支配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主要受到道家学说的影响。道家强调“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古典园林的构成则将自然景观和人工造园艺术两者巧妙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境界。
中国园林的布局形式由于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民族性格的限制,古人的行为、性格趋于内向含蓄,这种行为心理影射到园林中,便体现出一种内向布局形式。内向型的布局形式势必会产生一种封闭、沉闷、缺乏沟通的感觉,对身在其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而对处于其外的人们又产生一种排斥感。采用自然的内向性布局形式,可以使建筑与水、石相结合,呈天然之趣造园手法。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不外乎山、石、水、植物和建筑。古人将这些单独的元素有机的组合,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中国古人造园时注重对场地的考量,而古人往往是把园子造成之后才画一张图,指出各中景点,引导人们游览。因此,虽然在功能使用上,古典园林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精粹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仍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引导设计者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由设计者向游览者进行转变和换位思考,从而设计出不仅平面构图优美,同时空间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相长。中国山水画和田园诗的最大特点是对现实环境的提炼和写意,寄情于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在园林上,就是通过对山河性格特征的提炼,在咫尺范围内描摹其秀美的外貌,在三维空间中舒怀作者的主观感受。与之相比,同样是描摹自然山川的英国风景园林,崇尚的是对自然的写实,用人工的手法尽量去还原自然的真实原貌,不参杂创作者的个人主观情绪,是一种理性的艺术还原;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是对自然的一种写意,作者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饱含在园林创作当中,最终的园林作品虽不酷似自然的原貌,但却能传自然之神韵,而更具艺术感染力。
2 中国现代园林视角
与东方造园思想信奉“天人合一”的道家学说相比,统领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则是由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即强调理性对于实践的认识作用。
中国现代园林造园方法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有所区别,西方多采用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作为主要造园要素。另外,与中国古典园林运用藏、露、隐、透等含蓄的表达手法不同,西方更多的采用较为直白、理性的表达手法。在造园中,经常是建筑统帅园林,园林的整体布局必须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并以此建筑为基准,确定园林的主轴线,而后衍生出相对应的副轴线,景观要素按轴线布置,使得整个园林体系都在建筑的隐形控制中。
现代园林设计是物质日益丰富、观念日趋开放的现代社会的产物,风格的多元化和边缘化已成为其区别于以往某一时期的传统园林的重要标志。但是,若深入剖析这些极具个性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最终可以发现,其中存在某些内在的相似和共通之处,即人性化设计和对生态的关注已日趋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创作的基本原则,它以设计出满足人们活动、欣赏需求和展现自身个性的场所,同时兼具保护环境的功能为己任;与古典园林单一的内容与形式相比较,现代园林在满足传统艺术审美情趣的前提下,还要肩负对社会需求的功能性满足和对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的责任,现代园林设计已摆脱了传统园林的束缚,正由单一的形式模仿走向个性的创新,而创新的必然结果是审美情趣和组景方式的多元化。
中国现代园林意境的表达不同的思想,导致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方向不同,与东方含蓄、委婉、写意的园林意境相比,西方园林的意境更多的追求形似与写实。欧洲人将景观作为一个客体对待,不遗余力的去推敲其比例、尺度、虚实、构图等关系,潜心挖掘蕴含在景观表面下的数理逻辑关系,做到不含个人观点的还原现实客体骨架原貌的目的。在二维平面上,或许能很快找到美的景致。但在三维景观设计中,这种方法脱离了人与景致间的交流关系,形成人与画的关系,这样就大大失去了景观所带给人们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趣味了。
3 中国园林边缘空间视角
空间本身具有结构的多层次,就园林而言,首先,园林用地与周边城市用地的性质不同;其次,园林中由不同的功能分区划分而成,各功能区之间的分隔过渡由边缘空间承担,不同结构层次下的边缘空间具有不同的尺度感和空间安排,以满足不同的功能园林边缘空间的目的并非是单纯作为一种过渡性区域,事实上它是活动的激发点,是设计的焦点所在。由于相邻主体空间都对它产生了影响和作用,园林景观中的边缘空间既不从属于它们,亦不能脱离它们,它产生了新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今中国众多城市和行业都在大打“绿色”“生态”牌在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绿化及生态环境不仅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新追求,也成为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的新手段,“城市森林半岛”“湖岸花园”“都市氧吧”早已成为房地产广告的主题词。其实,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理想的园林专业素来就备受社会推崇。世界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迈进,“让人在自然中生活,让自然更贴近人”,这就要求城市园林、城市绿地、大地园林及园林文化等学术造诣和设计水平更上一层楼,促使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精人才也有着更强烈的呼唤。这中间存在着很大的园林边缘空间。充分发挥园林边缘空间的实用和生态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
在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大地遍布各种欧美、东南亚等风格的景观作品。文化深厚而富有历史意义的古典园林早已被人们丢弃在历史的车轮之下。更为可惜的是那些经典的造园手法,很少有人能够系统、娴熟地掌握和应用。而经过实践和岁月的历练证明,诸如“相地合宜”的造园手法“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是最趋近客观真理,并且能够解决当代关注的人性和生态问题的。
造园既可以遵从古典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发掘中国园林的边缘空间,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只要抓住这个契合点,不断实践于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定能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时代气息的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之路。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王向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5-12.
[3]张华夏,叶侨健.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4]邢忠,王琦.论边缘空间[J].新建筑,2005,(5):80-81.